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356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连接在下模板上方,压力机通过上模板和下模板施加校平力,校平结构还包括连接在上模板下方的若干个上整形块,以及连接在下模板上方的若干个下整形块,每一个上整形块对称一个下整形块,需校平的产品放置于上整形块与下整形块之间,每一个上整形块与每一个下整形块与产品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长条类零件产品无压痕校平结构,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能够消除冲压成形产品,并在校平时,保留了产品的良好外观,提高了长条类零部件的冲压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产品校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冲压工艺而言,因冲压件平面度要求,往往在基本成形完成后要用校平工序最后保证得到合格的冲压件。
[0003]现有校平装置有:
[0004]1.螺丝校平,因接触产品面积大,故此校平只适应于大面积产品,且不易调整等特点,故在长条类产品中无法适应;
[0005]2.齿形校平,此校平不可调整,且会在产品面上留下塑性变形的小网点,从而无法满足产品外观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方便使用,成本低廉,且能够消除冲压成形产品,在校平时造成对产品外观的损坏。
[000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连接在下模板上方,压力机通过上模板和下模板施加校平力,校平结构还包括连接在上模板下方的若干个上整形块,以及连接在下模板上方的若干个下整形块,每一个上整形块对称一个下整形块,需校平的产品放置于上整形块与下整形块之间,每一个上整形块与每一个下整形块与产品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校平结构,通过调整上整形块和下整形块,并使用压力机对上模板和下模板同时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需要校平的产品产生反向弯曲变形,方便调整,并且每一个上整形块与每一个下整形块与产品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在校平开始时,上、下整形块与产品进行线接触,当压力机继续加压,达到结构的下死点时,上、下整形块与产品进行面接触,被挤压的产品变形力较为分散和均匀,该结构产生的微量弹性变形,当载荷去除时,产品恢复原状,保证了平面度,但是不会在产品的表面留下冲压痕迹,从而满足了产品的外观要求,并在该结构在制造时成本较低,生产方便,调模人员只需调整上下整形块的高度差,从而使产品产生反向变形来达到校平效果,特别是本结构对长条类产品非常实用,且校平效果明显。
[0008]优选地,上模板的下方和下模板的上方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凹槽,每一个凹槽放置一个上整形块或者一个下整形块,以便调整上整形块或者下整形块在凹槽中的位置,从而调整长条类零件产品不同的曲翘度。
[0009]优选地,每一个上整形块或者每一个下整形块与凹槽之间还设置有垫片,垫片的厚度根据长条类零件产品的曲翘度来确定。
[0010]优选地,若干个上整形块通过上压板固定在上模板,若干个下整形块通过下压板固定在下模块上,上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下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板上,以便冲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校平结构,通过调整上整形块和下整形块,并使用压力机对上模板和下模板同时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需要校平的产品产生反向弯曲变形,方便调整,并且每一个上整形块与每一个下整形块与产品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在校平开始时,上、下整形块与产品进行线接触,当压力机继续加压,达到结构的下死点时,上、下整形块与产品进行面接触,被挤压的产品变形力较为分散和均匀,该结构产生的微量弹性变形,当载荷去除时,产品恢复原状,保证了平面度,但是不会在产品的表面留下冲压痕迹,从而满足了产品的外观要求,并在该结构在制造时成本较低,生产方便,调模人员只需调整上下整形块的高度差,从而使产品产生反向变形来达到校平效果,特别是本结构对长条类产品非常实用,且校平效果明显。
[0012]本实用新型的长条类零件产品无压痕校平结构,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能够消除冲压成形产品,并在校平时,保留了产品的良好外观,提高了长条类零部件的冲压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的一件待校平的长条类零件图;
[0015]图3为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在校平时的安装图;
[0016]图4为图2的零件校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在校平零件刚刚开始时的受力情况接触图;
[0018]图6为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在零件校平后的受力情况接触图;
[0019]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21]如图1所示,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4,上模板I连接在下模板4上方,压力机通过上模板I和下模板4施加校平力,校平结构还包括连接在上模板I下方的若干个上整形块2,以及连接在下模板4上方的若干个下整形块5,每一个上整形块2对称一个下整形块5,需校平的产品7放置于上整形块2与下整形块5之间,每一个上整形块2与每一个下整形块5与产品7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校平结构,通过调整上整形块2和下整形块,并使用压力机对上模板I和下模板4同时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需要校平的产品7产生反向弯曲变形,方便调整,并且每一个上整形块2与每一个下整形块5与产品7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在校平开始时,上、下整形块与产品进行线接触,当压力机继续加压,达到结构的下死点时,上、下整形块与产品进行面接触,被挤压的产品变形力较为分散和均匀,该结构产生的微量弹性变形,当载荷去除时,产品恢复原状,保证了平面度,但是不会在产品的表面留下冲压痕迹,从而满足了产品的外观要求,并在该结构在制造时成本较低,生产方便,调模人员只需调整上下整形块的高度差,从而使产品产生反向变形来达到校平效果,特别是本结构对长条类产品非常实用,且校平效果明显。
[0022]在结构中,上模板I的下方和下模板4的上方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凹槽9,每一个凹槽9放置一个上整形块2或者一个下整形块5,以便调整上整形块2或者下整形块5在凹槽中的位置,从而调整长条类零件产品不同的曲翘度。若干个上整形块2通过上压板3固定在上模板I,若干个下整形块5通过下压板6固定在下模块4上,上压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1,下压板6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板4上,以便冲压。
[0023]如图3所示,在冲压长条类零件时,每一个上整形块2或者每一个下整形块5与凹槽9之间还设置有垫片8,垫片的厚度根据长条类零件产品的曲翘度来确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在使用该结构校平如图2所示的长条类零件时,长条类产品7 —端有上翘10,并且上翘10的尺寸为0.3mm时,需将产品7如图3放置,并在上模板I与上整形块2之间增加
0.3mm的垫片,并将与该位置的上整形块2位置对称的下整形块5的位置往下调0.3mm,再开始用压力机施加压力。
[0026]施加压力的开始,产品7与上整形块2和下整形块5的接触,为线接触,如图5所
/Jn ο
[0027]压力机加重施加载荷,工作一段时后,产品7与上整形块2和下整形块5的接触,如图6所示。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中的产品,就是图2中的上翘产品校平后的结构示意图,外观并无损伤。
[0029]本实用新型的长条类零件产品无压痕校平结构,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能够消除冲压成形产品,并在校平时,保留了产品的良好外观,提高了长条类零部件的冲压质量。
[00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包括上模板(I)、下模板(4 ),所述上模板(I)连接在下模板(4)上方,压力机通过上模板(I)和下模板(4)施加校平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结构还包括连接在上模板(I)下方的若干个上整形块(2 ),以及连接在下模板(4 )上方的若干个下整形块(5 ),每一个所述上整形块(2 )对称一个下整形块(5 ),需校平的产品(7 )放置于上整形块(2 )与下整形块(5 )之间,每一个所述上整形块(2 )与每一个所述下整形块(5 )与产品(7)接触的部位为球头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O的下方和下模板(4)的上方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凹槽(9),每一个所述凹槽(9)放置一个上整形块(2 )或者一个下整形块(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上整形块(2)或者每一个下整形块(5)与凹槽(9)之间还设置有垫片(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上整形块(2)通过上压板(3)固定在上模板(1),若干个所述下整形块(5)通过下压板(6)固定在下模块(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条类产品无压痕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3 )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I),所述下压板(6 )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板(4 )上。
【文档编号】B21D3/14GK203991792SQ20142031007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王一新, 杨朔冰, 刘明 申请人:安徽新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