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圆周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350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铣圆周装夹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加工领域铣削圆周的工件多是采用预留夹紧位使工件有夹紧位置得到固定,但是对于外轮廓没有余量的工件要进行外圆周贯穿底面的铣削加工,一般的普通夹紧方式根本无法使工件得到夹紧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圆周装夹治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针对外轮廓没有余量的工件进行外圆周铣削加工普通夹紧工具无法夹紧固定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铣圆周装夹治具,其包括用于支撑并定位至少一工件的支撑组件、设于各所述工件的左侧且用于弹性压持所述工件的左侧的至少一左压板组件、设于所述工件的右侧且用于弹性压持所述工件的右侧的至少一右压板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持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左压板组件及所述右压板组件的基座。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底板、竖立设于所述底板之上的两竖板及设于两所述竖板之间的顶板。进一步地,所述左压板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左拉杆、与各所述左拉杆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的至少一左压板及设于各所述左拉杆的下端的第一气缸,各所述左压板的右端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左拉杆包括左拉杆部、设于所述左拉杆部的下端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设于所述底板上。具体地,所述右压板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右拉杆、与所述右拉杆的上端转动连接的至少一右压板及设于各所述右拉杆的下端的第二气缸,各所述右压板的左侧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右拉杆包括右拉杆部、设于所述右拉杆部的下端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设于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顶板上且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若干工作台及用于定位所述工件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之下的第三气缸、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的滑动杆及与所述滑动杆连接且用于定位所述工件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顶板之上,所述滑动杆穿越所述顶板之后与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件的外形相适配的至少一定位凹槽,所述工作台的下部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中。具体地,所述定位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缺口。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杆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滑动杆通过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顶板之下。具体地,所述连接块上设有限位块,以用于对所述滑动杆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工件的容置槽。进一步地,所述左压板的压持端具有两压持爪。本发明提供的铣圆周装夹治具,其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对多个工件进行支撑及定位,设置左压板组件和右压板组件对各工件的两侧分别进行弹性夹持,从而可使得各工件在一侧被夹持的同时其另一侧被加工,从而使得各工件在即使没有预留装夹位的情况下仍然可正常地进行外圆周的铣削加工,且该圆周装夹治具结构简单,其一次可装夹多个工件,可同时对多个工件同时进行加工,因而铣削生产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铣圆周装夹治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铣圆周装夹治具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铣圆周装夹治具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铣圆周装夹治具的支撑组件的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使图1的铣圆周装夹治具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铣圆周装夹治具的示例图,其包括用于支撑并定位至少一工件1的支撑组件2、设于工件1的左边且用于弹性压持工件1的左侧的至少一左压板组件3、设于工件1的右边且用于弹性压持工件1的右侧的至少一右压板组件4,左压板组件3和右压板组件4用于对工件1进行弹性定位,从而不仅可稳固地对工件1进行定位,且不会对工件1造成冲击、夹损等损害,其还包括用于支持支撑组件2、左压板组件3及右压板组件4的基座5。左压板组件3和右压板组件4分设于工件1的相对两侧,且成对设置,其通过对工件1的顶面的两侧分别进行夹持,从而在夹持工件1的一侧时,可对工件1的另一侧进行铣削加工,反之亦然,这样,便可在不要求工件1有预留夹紧位的情况下仍然可稳固地对工件1进行夹持,且不会对工件1的外圆周铣削加工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本发明提供的铣圆周装夹治具,其通过设置支撑组件2对多个工件1进行支撑及定位,设置左压板组件3和右压板组件4对各工件的两侧分别进行弹性夹持,从而可使得各工件1在一侧被夹持的同时其另一侧可进行加工,从而使得各工件1在即使没有预留装夹位的情况下仍然可正常地进行外圆周的铣削加工,且该铣圆周装夹治具结构简单,其一次可装夹多个工件1,可同时对多个工件1同时进行加工,因而铣削生产效率较高。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基座5包括底板51、竖立设于底板51之上的两竖板52及设于两竖板52之间的顶板53,顶板53的两端分别支撑于该两竖板52上,支撑组件2连接于顶板53上,左压板组件3和右压板组件4连接于底板51上。作为一实施方式,具体地,左压板组件3包括穿设于顶板53中的至少一左拉杆31、与左拉杆31的上端转动连接的至少一左压板32及设于左拉杆31的下端的第一气缸33,左压板32用于对工件1进行压持,各左压板32的右端与顶板53转动连接,从而可调节左压板32的压持高度,也即在对工件1进行压持时可进行调节,左拉杆31包括左拉杆部311、设于左拉杆部311的下端的第一弹性体312,第一弹性体312与第一气缸33固定连接,第一气缸33固设于底板51上。这样,通过第一气缸33的驱动,可带动左拉杆31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与之上端连接的左压板32发生转动,既而可调节其对工件1的压持高度而对工件1进行压紧;进一步地,各左拉杆31通过一第一过渡连接块34与第一气缸33连接,这样,各左拉杆31将与第一过渡连接块34保持联动状态,从而可使各左拉杆31的上下移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一致,也可使得各左拉杆31可共用同一个第一气缸33驱动,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简单。本实施例中,左压板32的左侧与左拉杆31的上端转动连接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于左拉杆31的顶端设置一水平轴35,于左压板32的左端的底部设置有两相对设置的连接座321,连接座321上开设有腰形孔3211,水平轴35穿设于该两连接座321的腰形孔3211上,从而水平轴35将在腰形孔3211内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即左拉杆31将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偏移量,从而可更灵活地对左压板32的调节高度进行调节,亦可防止左压板32、顶板53和左拉杆31三者相互自锁。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右压板组件4的结构可与左压板组件3的结构相同,具体地,其可包括穿设于顶板53中的至少一右拉杆41、与各右拉杆41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的至少一右压板42及设于右拉杆41的下端的第二气缸43,右压板42的左端与顶板53转动连接,右拉杆41包括右拉杆部411、设于右拉杆部411的下端的第二弹性体412,第二弹性体412与第二气缸43固定连接,第二气缸43固设于底板51上。同样地,通过第二气缸43的驱动,可对工件1的右侧进行压持,从而此时铣刀a可对工件1的左侧进行铣削加工,同样地,各右拉杆41通过一第二过渡连接块44与所述第二气缸43连接,第二过渡连接块44其同样具有与上述第一过渡连接块34相同的功能。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设于顶板53上且用于支撑工件1的若干工作台21及用于定位工件1的定位机构22,工作台21用于放置并支撑工件1,定位机构22包括设于顶板53之下的第三气缸221、与第三气缸221连接的滑动杆222及与滑动杆222连接且用于定位工件1的定位块223,定位块223设于顶板53之上,滑动杆222穿越顶板53之后与定位块223连接,这样,通过第三气缸221驱动滑动杆222运动,从而可带动与滑动杆222固定连接的定位块223上下移动,从而可调节定位块223的上下位移,定位块223上设置有与工件1的外形相适配的至少一定位凹槽2231,工作台21的下部容置于定位凹槽2231中,则当工件1置于工作台21上时,定位块223上移,工件1将落入定位凹槽2231内,通过定位凹槽2231的微调矫正,从而可对工件1进行定位,此时,再驱动左压板组件3或右压板组件4对工件1进行夹持,即可使工件1稳固地固定于工作台21上,从而可进行下一步的外圆周铣削加工作业。进一步地,为使定位凹槽2231可更迅速、稳固地对工件1进行定位,定位凹槽223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缺口22311(见图1),这样,可减小定位凹槽2231的侧壁与工件1的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定位应力。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滑动杆222设置有两个,且该两滑动杆222通过一连接块224与第三气缸2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块224设于顶板53之下。这样,通过两滑动杆222可通过连接块224起到联动作用,从而其移动的一致性较好,因而运动较平稳,从而可使得定位块223更稳固地对工件进行定位。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块224上设有限位块2241,以限制滑动杆222的上下位移,防止滑动杆222产生过位移。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台21的顶面上具有用于安置工件1的容置槽211,更具体地,该容置槽211可为一燕尾槽,从而工件1可容置于该燕尾槽内,稳固地被工作台21所支撑。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顶板53上具有一台阶531,工作台21固设于台阶531上,定位块223位于台阶531之上,且左压板32和右压板42均与设于台阶531上的转轴转动连接(图未示出)。台阶531的设置,使得左压板组件3和右压板组件4及定位块223可更方便地对工件1进行夹持及定位固定。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为使左压板32更稳固地压紧于工件1上,可于左压板32的压持端设置两压持爪321,使接触应力更集中,从而可更有力地对工件1进行压持。当然,右压板42的结构亦可如此设置,从而同样可稳固地对工件1进行压持。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