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21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节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现有技术中,转向节一般通过锻造加工成毛坯,然后再进行机加工,锻造过程中使用的锻造模具是加工过程中的核心工装。

转向节锻造一般采用热锻,锻造模具在工作时承受高温磨损、热疲劳、氧化等多重物理和化学作用,极易发生热疲劳失效以及疲劳开裂。通过对该模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因热疲劳而导致失效的比例约占模具失效总量的60%-70%,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转向节锻造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是转向节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其结构科学,通过熔覆工艺在模具易损处生成两层仿生强化薄膜,改善了抗热疲劳性能,提高了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其包括锻造上模、锻造下模,所述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均设置有型腔,所述型腔与分模面交接处设置有仿生强化熔覆层,所述仿生强化熔覆层包括过渡层、表面层,所述过渡层为若干条垂直于所述型腔与分模面交接线的垂直金属熔覆薄膜,所述表面层为若干条平行于所述型腔与分模面交接线的平行金属熔覆薄膜,所述过渡层位于所述表面层与模具基体之间。

所述垂直金属熔覆薄膜的厚度为0.01mm,所述平行金属熔覆薄膜的厚度为0.01mm。

所述垂直金属熔覆薄膜的宽度为1mm,所述相邻垂直金属熔覆薄膜之间的间隙为1mm,所述平行金属熔覆薄膜的宽度为0.5mm,所述相邻平行金属熔覆薄膜之间的间隙为1mm。

所述型腔包括耳部型腔、杆部型腔,所述杆部型腔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段,所述耳部型腔、若干段杆部型腔的交接处设置有仿生强化熔覆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其包括锻造上模、锻造下模,所述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均设置有型腔,所述型腔与分模面交接处设置有仿生强化熔覆层,所述仿生强化熔覆层包括过渡层、表面层,所述过渡层为若干条垂直于所述型腔与分模面交接线的垂直金属熔覆薄膜,所述表面层为若干条平行于所述型腔与分模面交接线的平行金属熔覆薄膜,所述过渡层位于所述表面层与模具基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通过熔覆工艺在模具易损处生成两层仿生强化薄膜,改善了抗热疲劳性能,提高了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B-B处的剖面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型腔 11——耳部型腔

12——杆部型腔 2——分模面

3——仿生强化熔覆层 31——垂直金属熔覆薄膜

32——平行金属熔覆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双层仿生强化的转向节锻造模具,其包括锻造上模、锻造下模,所述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均设置有型腔1,所述型腔1与分模面2交接处设置有仿生强化熔覆层3,所述仿生强化熔覆层3包括过渡层、表面层,所述过渡层为若干条垂直于所述型腔1与分模面2交接线的垂直金属熔覆薄膜31,所述表面层为若干条平行于所述型腔1与分模面2交接线的平行金属熔覆薄膜32,所述过渡层位于所述表面层与模具基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锻造模具在型腔1与分模面2交接处容易损坏,需要进行加强,熔覆薄膜使用金属粉末通过熔覆沉积成形工艺生成薄薄的一层,仿生强化熔覆层3模仿蜻蜓的翅膀,通过线状均布、层状交叠的连接方式形成垂直金属熔覆薄膜31、平行金属熔覆薄膜32两层结构,从而在这些容易损坏的部位形成软硬交替的耦合仿生形态,使模具具有良好的抗热疲劳性能,提高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金属熔覆薄膜31的厚度为0.01mm,所述平行金属熔覆薄膜32的厚度为0.01mm。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金属熔覆薄膜31的宽度为1mm,所述相邻垂直金属熔覆薄膜31之间的间隙为1mm,所述平行金属熔覆薄膜32的宽度为0.5mm,所述相邻平行金属熔覆薄膜32之间的间隙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1包括耳部型腔11、杆部型腔12,所述杆部型腔12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段,所述耳部型腔11、若干段杆部型腔12的交接处设置有仿生强化熔覆层3。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