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螺纹金属管通常采用冷拔法加工内螺纹的结构,如:申请号为CN200510013531.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冷拔内螺纹钢管的生产方法。
冷拔法所生产加工工艺存在如下缺陷,在冷拔过程中金属管的内螺纹间距会产生微小差异,内螺纹的均一性不够好;且由于冷拔过程中会有“拔”的动作及其所产生的拉力,因此冷拔法不适用于对管壁较厚或较薄的金属管进行加工;另外,冷拔法所生产的内螺纹金属管强度不佳。
冷轧法作为加工内螺纹的手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而采用冷轧法加工内螺纹结构需要相应的内螺纹模具配合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为杆状体,依次包括一体相连的挤入段、轧制段及挤出段;所述轧制段和所述挤出段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轧制段到所述挤出段逐渐加深;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在所述挤入段至所述挤出段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
冷拔工艺是对金属管进行拉伸操作,而冷轧工艺则是对金属管进行挤压式操作,冷拔工艺中和冷轧工艺中金属的流动方向是不同的,冷拔工艺过程中螺牙会在拉伸时模具的作用下发生细小的偏差,影响金属管内螺纹的精密度,而冷轧过程将金属管内壁挤压向所述模具,就不会存在这种问题,冷轧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内螺纹金属管的精密度更好,可适用于枪炮膛管等领域,提高射击的精准度。
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轧制段到所述挤出段逐渐加深,使得内螺纹的螺牙在冷轧过程中分阶段逐步形成,提高了内螺纹的均一性和材料稳定性;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在所述挤入段至所述挤出段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使得金属管在冷轧向前行进时更加容易,也符合冷轧工艺轧制使得金属管被压延乃至逐渐变薄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使得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的轴向截面的两个长边为曲线,即从所述挤入段至所述挤出段,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变小的速率逐渐减小。
曲线状的长边是为了配合金属管的材料特性,使其更容易轧制。
金属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弹力,轧制的量越多,轧制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曲线状的长边在轧制方向上为金属的流动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和促使其向前流动的斜面,轧制起来更省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两个所述长边靠近所述挤入段的一部分为曲线,靠近所述挤出段的一部分为直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曲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试验,发现抛物线曲率变化的趋势更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轧制,与金属材料的特性更加匹配,故在此采用抛物线的一部分作为曲线的形状。
在挤出段的最外部分,金属管的壁厚和内外径已趋于定型,只需要直线的模具配合金属管即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挤入段远离所述轧制段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安装部为设置有外螺纹的杆状体,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挤入段的横截面的直径。
安装部用于连接并固定所述内螺纹模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挤入段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挤出段包括靠近所述轧制段的螺纹加深段和远离所述轧制段的螺纹轧固段,所述螺纹加深段上螺纹状凹槽的深度逐渐加深直至到所述螺纹轧固段为止不再加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适用于冷轧法加工金属管的内螺纹;
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所生产的内螺纹金属管螺距稳定均一,材料强度高,能够轧制较薄和较厚管壁的金属管;
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配合金属材料的特性,设置有曲线的长边,使得冷轧过程更容易,金属管的给进更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所述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钢管冷轧与所述内螺纹模具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挤入段、2-轧制段、3-挤出段、31-螺纹加深段、32-螺纹轧固段、4-安装部、5-冷轧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为杆状体,依次包括一体相连的挤入段1、轧制段2及挤出段3;所述挤入段1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轧制段2和所述挤出段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轧制段2到所述挤出段3逐渐加深;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在所述挤入段1至所述挤出段3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挤入段1远离所述轧制段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为设置有外螺纹的杆状体,所述安装部4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挤入段1的横截面的直径。
冷轧钢管5由挤入段1挤入、在轧制段2和挤出段3与螺纹状凹槽相轧合,并由挤出段向前输送。
实施例2: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为杆状体,依次包括一体相连的挤入段1、轧制段2及挤出段3;所述挤入段1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轧制段2和所述挤出段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轧制段2到所述挤出段3逐渐加深;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在所述挤入段1至所述挤出段3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挤入段1远离所述轧制段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为设置有外螺纹的杆状体,所述安装部4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挤入段1的横截面的直径。
所述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使得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的轴向截面的两个长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即从所述挤入段1至所述挤出段3,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变小的速率逐渐减小。
冷轧钢管5由挤入段1挤入、在轧制段2和挤出段3与螺纹状凹槽相轧合,并由挤出段向前输送。
实施例3:一种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为杆状体,依次包括一体相连的挤入段1、轧制段2及挤出段3;所述挤入段1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轧制段2和所述挤出段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轧制段2到所述挤出段3逐渐加深;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在所述挤入段1至所述挤出段3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挤入段1远离所述轧制段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为设置有外螺纹的杆状体,所述安装部4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挤入段1的横截面的直径。
所述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逐渐变小使得所述冷轧管用内螺纹模具的轴向截面的两个长边为曲线,即从所述挤入段1至所述挤出段3,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变小的速率逐渐减小,两个所述长边靠近所述挤入段1的一部分为曲线,靠近所述挤出段3的一部分为直线。
所述挤出段3包括靠近所述轧制段2的螺纹加深段31和远离所述轧制段2的螺纹轧固段32,所述螺纹加深段31上螺纹状凹槽的深度逐渐加深直至到所述螺纹轧固段32为止不再加深。
冷轧钢管5由挤入段1挤入、在轧制段2和挤出段3与螺纹状凹槽相轧合,并由挤出段向前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