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不锈钢管绕管生产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生产,由工人将不锈钢管手动塞入绕管机中,然后启动绕管机将不锈钢管进行绕管操作,生成弹簧螺旋形状的成品。这种手工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受工人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绕管后的成品质量很难保持均一水平。而且,手工操作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生产安全风险。这几方面的问题均导致不锈钢管的绕管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生产不锈钢管绕管产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其中,包括:装载空心不锈钢管的料盒;
设置在料盒底部的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从料盒底部穿出,顶起装载在料盒内的空心不锈钢管;
设置在料盒上方的抓料机构,所述抓料机构抓取由顶料机构顶起的空心不锈钢管送入推料机构中;
所述推料机构将空心不锈钢管推入滚轮机构中;所述滚轮机构包括:设置于空心不锈钢管两侧的主动滚轮、被动滚轮、气缸以及电机;
所述气缸设置在被动滚轮的一侧,驱动被动滚轮挤压空心不锈钢管,所述电机与主动滚轮连接,驱动主动滚轮旋转以带动空心不锈钢管移动;
与所述滚轮机构输出端连接的成型轮机构,所述成型轮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压紧轮装置;所述压紧轮装置将所述空心不锈钢管压向所述成型轮机构,随成型轮机构的旋转将所述空心不锈钢管弯折形成螺旋弹簧形状。
一卸料机构及传送皮带;成型轮机构输出的不锈钢管成品通过卸料机构转运到传送皮带上;通过传送皮带输出。
所述的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其中,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抓取输出的不锈钢管成品的抓料夹臂;所述抓料夹臂由抓料气缸驱动,夹紧或者松开;
与所述抓料夹臂连接的垂直导向杆及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设置在一滑块上,在垂直导向杆的限制下,通过所述垂直气缸驱动抓料夹臂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
一横向导轨;所述滑块与横向导轨相配合,在一横移气缸的驱动下,沿横向导轨往复移动;所述横向导轨的一端为成型轮机构的输出端,另一端与传送皮带相对。
所述的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其中,所述主动滚轮包括:
沿空心不锈钢管输入方向成排设置的5个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空心不锈钢管的凹槽;所述主动滚轮之间通过设置在滚轮下方的齿轮相互啮合,由驱动电机驱动。
所述的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其中,所述被动滚轮包括:
与所述主动滚轮对称设置的5个被动滚轮单元;所述被动滚轮单元包括:滚轮,L形支架,挤压气缸以及直线导轨;
所述L形支架固定连接于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挤压气缸的活塞端与L形支架的主体连接,驱动L形支架沿直线导轨移动;所述滚轮设置在L形支架的一端;在所述挤压气缸的驱动下,被动滚轮沿直线导轨方向移动,挤压穿过的空心不锈钢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电气一体化,整个动作程序通过PLC控制,利用气电磁阀转换带动气缸动作,电磁开关辅助来完成整个动作循环等,自动的完成上料、送料、绕管以及下料等操作,有效的提高了绕管生产效率,大约是原有手工生产的10倍以上,每小时能够生产1200个,而且能够维持稳定均一的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滚轮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动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被动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全自动不锈钢管绕管机。其包括:装载空心不锈钢管的料盒100;设置在料盒底部的顶料机构200,设置在料盒上方的抓料机构300,滚轮机构400,与所述滚轮机构输出端连接的成型轮机构500,卸料机构600及传送皮带700。
所述顶料机构200从料盒底部穿出,顶起装载在料盒内的空心不锈钢管。所述料盒为V字形料盒,具体尺寸大小可以依据不锈钢管的原料长度来确定,一般的,可以容纳500个原料。
所述抓料机构300抓取由顶料机构顶起的空心不锈钢管并送入推料机构中800。
所述推料机构800将空心不锈钢管推入滚轮机构400中。如图2所示,所述滚轮机构400包括:设置于空心不锈钢管两侧的主动滚轮410、被动滚轮420、气缸430以及电机(图中仅示出电机驱动齿轮440)。
所述气缸430设置在被动滚轮的一侧,驱动被动滚轮420挤压空心不锈钢管,所述电机通过驱动齿轮440与主动滚轮连接,驱动主动滚轮旋转以带动空心不锈钢管移动。通过滚轮机构的主动滚轮和被动滚轮的配合,为不锈钢管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使其顺利的进入后续的成型轮机构中弯折成型。
如图3所示,所述成型轮机构500的一侧设置有压紧轮装置900。所述压紧轮装置900将所述空心不锈钢管压向所述成型轮机构,保持与成型轮机构的接触。由此,不锈钢管随成型轮机构的旋转而发生弯折,从而形成螺旋弹簧形状。
成型轮机构500输出的不锈钢管成品通过如图4所示的卸料机构600转运到传送皮带上,并通过传送皮带输出从而完成自动卸料操作。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卸料机构600包括:抓取输出的不锈钢管成品的抓料夹臂610;所述抓料夹臂610由抓料气缸620驱动,夹紧或者松开。
与所述抓料夹臂610连接的垂直导向杆630及垂直气缸640。所述垂直气缸640设置在一滑块650上,在垂直导向杆630的限制下,通过所述垂直气缸驱动抓料夹臂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
一横向导轨660。所述滑块650与横向导轨660相配合,在一横移气缸670的驱动下,沿横向导轨往复移动。所述横向导轨660的一端为成型轮机构的输出端,另一端与传送皮带700相对。
通过设置所述横向导轨和垂直导向杆,可以实现抓料夹臂在垂直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双轴移动,从而实现了不锈钢管绕管成品的自动下料操作。更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皮带具体可以包括设置在皮带两侧的挡板,抓料夹臂夹取成品后,移动到传送皮带的上方并松开。实际操作中,可以在传送皮带形成的落料口下方放置收纳箱或者与其他后续包装工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主动滚轮410包括:
沿空心不锈钢管输入方向成排设置的5个主动滚轮411;所述主动滚轮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空心不锈钢管的凹槽412。所述主动滚轮之间通过设置在滚轮下方的齿轮413相互啮合,由电机驱动。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被动滚轮420包括:与所述主动滚轮对称设置的5个被动滚轮单元421。
其中,所述被动滚轮单元421包括:滚轮4211,L形支架4212,挤压气缸4213以及直线导轨4214。
所述L形支架4212固定连接于直线导轨4214的滑块4215上。挤压气缸4213的活塞端与L形支架的主体连接,驱动L形支架沿直线导轨4214移动。所述滚轮4211设置在L形支架的一端,在所述挤压气缸的驱动下,被动滚轮沿直线导轨方向移动,挤压穿过的空心不锈钢管。
在气缸驱动下,由被动滚轮向主动滚轮施加足够的侧方压力,保持其紧压在主动滚轮和被动滚轮之间,形成较高的摩擦力。通过主动滚轮的滚动带动不锈钢管,向前输送至成型轮机构中进行弯折成型。
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保持不锈钢管与滚轮机构之间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提供足够的压力,保证后续的成型轮机构的良好成型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本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