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厚重的板材进行钻孔,若加工时板材固定不牢,往往会导致钻孔不合格,而且由于板材尺寸十分大,而且厚重,难以精准的对齐板材的边缘,所以无法对钣材进行批量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板材夹紧装置,可一次夹紧加工多块板材,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材夹紧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
其包括方形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交错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夹紧件和若干个导向支撑件,所述第三侧边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夹紧件,所述第四侧边被构造为插入端,所述板材由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导向支撑件内并由所述夹紧件夹紧;
所述夹紧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基座外部且竖直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板材的第一夹紧块,所述第一夹紧块的上端面被构造为第一夹紧面,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缸体、及能在空腔内上下移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二夹紧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夹紧面配合的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二夹紧块能沿所述限位槽上下移动以松开或夹紧所述板材;
所述导向支撑件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的侧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侧槽面、及相对设置的上槽面和下槽面,所述导向槽的下槽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板材的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的最高处与所述第一夹紧面平齐,所述第一滚动件最高处与所述导向槽上槽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板材的厚度。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槽的侧槽面上设置有滚动件。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紧块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第二夹紧块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活塞杆配合的装配孔,所述夹紧件还包括支撑第二夹紧块的限位台、及用于将第二夹紧块固定在活塞杆上的紧固螺母,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母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限位台固定在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螺纹结构的下方。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二夹紧面上设置有棱状凸起。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第四侧边至第三侧边方向均匀分布。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板材夹紧装置,设置有插入端、夹紧件和导向支撑件,将板材从插入端插入导向支撑件内,板材顺着导向支撑件被推至完全置于夹紧装置上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将下一块板材推至夹紧装置内,层层叠加,最后通过夹紧件将板材夹紧,该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更便于将板材推至夹紧装置内,并通过导向支撑件对板材进行准确限位,并可一次夹紧加工多块板材,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a-底座的第一侧边、1b-底座的第二侧边、1c-底座的第三侧边、1d-底座的第四侧边)、2-夹紧件(201-基座、202-空腔、203-限位槽、204-第一夹紧块(2041-第一夹紧块的第一夹紧面)、205-活塞杆、206-第二夹紧块(2061-第二夹紧块的第二夹紧面、2062-棱状凸起)、207-限位台、208-紧固螺母、209-限位面)、3-导向支撑件(301-导向轨、302-导向槽(3021-导向槽的侧槽面、3022-导向槽的上槽面、3023-导向槽的下槽面)、303-第一滚动件、304-第二滚动件)、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板材夹紧装置,能同时夹紧多块层层叠放的板材,且能快速对齐板材的边缘,便于后续精确的加工,其包括方形底座1,所述底座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a和第二侧边1b、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c和第四侧边1d,所述第一侧边1a和第二侧边1b上交错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夹紧件2和若干个导向支撑件3,所述第三侧边1c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夹紧件2,所述第四侧边1d被构造为插入端,所述板材由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导向支撑件3内并由所述夹紧件2夹紧;
所述夹紧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基座201,所述基座201上开设有竖直延伸且贯穿所述基座201的空腔202,所述空腔202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基座201外部且竖直延伸的限位槽203,所述基座20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对板材边缘进行限位的限位面209,限位面209设于所述限位槽203的左右两侧,底座1同一侧边上的各夹紧件2的限位面209均平齐,所述限位槽203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板材的第一夹紧块204,所述第一夹紧块204的上端面被构造为第一夹紧面2041,所述空腔202内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固定在基座201上的缸体、及能在空腔202内上下移动的活塞杆205,所述活塞杆205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夹紧块206,所述第二夹紧块206的下端面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夹紧面2041配合的第二夹紧面2061,所述第二夹紧块206能沿所述限位槽203上下移动以松开或夹紧所述板材;
所述导向支撑件3包括导向轨301,所述导向轨301的侧面开设有导向槽302,所述导向槽302具有侧槽面3021、及相对设置的上槽面3022和下槽面3023,所述导向槽的下槽面3023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板材的第一滚动件303,所述第一滚动件303的最高处与所述第一夹紧面2041平齐,所述第一滚动件303最高处与所述导向槽上槽面3022之间的间隙大于板材的厚度。
优选地,为了更顺利地推动位于上方的板材沿着导向槽302移动,减小摩擦,所述导向槽的侧槽面3021上设置有第二滚动件304。
具体地,所述第二夹紧块206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205上,所述第二夹紧块206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活塞杆205配合的装配孔,所述夹紧件2还包括支撑第二夹紧块206的限位台207、及用于将第二夹紧块206固定在活塞杆205上的紧固螺母208,所述活塞杆205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母208配合的螺纹结构。
优选地,为了防止夹紧时板材发生滑动,所述所述第二夹紧面2061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棱状凸起2062。
优选地,为了更顺利地将板材完全推至夹紧装置内,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滚轮4,所述滚轮4沿所述第四侧边1d至第三侧边1c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滚轮4的最高处与所述导向槽下槽面3023平齐。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