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底筋辊压成型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加工中,底筋是靠一对底筋轧辊组件的对辊而形成的,所述底筋是指辊压成型桥架的底平面。因此,在加工不同规格的桥架时,就必须更换相应尺寸的底筋模板。底筋下轧辊与链轮、链条相连,底筋上轧辊与底筋下轧辊通过一对齿轮联接,当辊压成型机停机时,上、下底筋轧辊也就不能转动,在此状态下是不能将所有的底筋模板更换完的,这样只能将底筋上轧辊向上升起,让上、下底筋轧辊的那对齿轮脱离,上轧辊能自由转动,如此才能更换底筋上模板;若要更换底筋下模板,还要点动辊压成型机,让底筋下轧辊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再更换下模板,重复数次才能更换完底筋下模板。
以上操作存在两个缺陷:
当底筋上轧辊的底筋上模板更换完毕后,还必须再将底筋上轧辊组件降至适当的位置,并让底筋上、下模板对齐,底筋上、下轧辊的那对齿轮恢复啮合状态。要完成这些调整,需要反复调试,有时要花费几个小时还不一定满意,因为调试是还要反复试车,既浪费材料又浪费时间和电费;
更换底筋下模板时,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操作辊压成型机的启动、停止(点动),让底筋下轧辊转动到合适的位置以便另一个人进行更换底筋下模板的操作,若这两人配合不好,就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底筋辊压成型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底筋辊压成型机在更换模板时快捷、安全,同时还能节省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包括:上轧辊轴、下轧辊轴、墙板Ⅰ、墙板Ⅱ和离合机构;所述墙板Ⅰ和墙板Ⅱ平行、竖直设置;所述上轧辊轴和下轧辊轴设置在墙板Ⅰ和墙板Ⅱ之间且上下对应;在墙板Ⅰ的外侧,上轧辊轴和下轧辊轴都套装有齿轮且两个齿轮相对啮合;在墙板Ⅱ的外侧设置有离合机构;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轮、离合轮拨叉、拨叉导向销和链轮;所述离合轮外圆为阶梯轴状,在大端轴径外缘均匀设置有数个弧形凸起,在小端轴径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离合轮内孔通过平键滑动连接在下轧辊轴上;所述链轮通过向心球轴承套装在下轧辊轴的末端,在链轮内侧端面设置有台阶内孔,所述内孔的孔径与离合轮大端轴径相匹配,在链轮台阶内孔沿径向均匀设置有数个弧形凹陷处,所述弧形凹陷处与离合轮大端轴径上的弧形凸起相匹配;所述拨叉导向销设置在墙板Ⅱ上并向墙板Ⅱ的外侧延伸,拨叉导向销的轴线与下轧辊轴平行;所述离合轮拨叉为T形,在T形横杆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套装在拨叉导向销上,T形竖杆为拨叉,即为两根平行设置拨杆,其拨杆的间距和厚度与离合轮小端轴径凹槽的直径和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拨叉导向销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更换底筋模板时,只需通过拨叉将离合轮从链轮内孔中退出即可进行更换,不必再进行调整、调试、试车等操作,节约了调试材料、时间和电费;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切断辊压成型机的电源,并且只需一个人操作即可,安全隐患消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沿C-C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离合轮三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链轮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离合轮拨叉正视示意图。
图中:(1)下齿轮、(101)上齿轮、(2)墙板Ⅰ、(3)下轧辊轴、(4)上轧辊轴、(5)墙板Ⅱ、(6)离合轮、(601)离合轮大端轴径弧形凸起、(602)离合轮大端轴径、(603)离合轮小端轴径凹槽、(604)离合轮小端轴径、(7)链轮、(701)链轮台阶内孔、(702)链轮台阶内孔弧形凹陷处、(8)拨叉导向销、(801)左拨叉导向销、(802)右拨叉导向销、(9)离合轮拨叉、(901)离合轮拨叉拨杆、(902)离合轮拨叉导向孔、(10)平键、(11)向心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详细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沿C-C方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离合轮三维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链轮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离合轮拨叉正视示意图。
由图可知: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包括:上轧辊轴(4)、下轧辊轴(3)、墙板Ⅰ(2)、墙板Ⅱ(5)和离合机构;所述墙板Ⅰ(2)和墙板Ⅱ(5)平行、竖直设置;所述上轧辊轴(4)和下轧辊轴(3)设置在墙板Ⅰ(2)和墙板Ⅱ(5)之间且上下对应;在墙板Ⅰ(2)的外侧,上轧辊轴(4)和下轧辊轴(3)都套装有齿轮且两个齿轮相对啮合;在墙板Ⅱ(5)的外侧设置有离合机构;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轮(6)、离合轮拨叉(9)、拨叉导向销(8)和链轮(7);所述离合轮(6)外圆成阶梯轴状,在大端轴径(602)外缘均匀设置有数个弧形凸起(601),在小端轴径(604)上设置有环形凹槽(603);所述离合轮(6)内孔通过平键(10)滑动连接在下轧辊轴(4)上;所述链轮(7)通过向心球轴承(11)套装在下轧辊轴(4)的末端,在链轮(7)内侧端面设置有台阶内孔(701),所述内孔(701)的孔径与离合轮大端轴径(602)相匹配,在链轮台阶内孔(701)沿径向均匀设置有数个弧形凹陷处(702),所述弧形凹陷处(702)与离合轮大端轴径上的弧形凸起(601)相匹配;所述拨叉导向销(8)设置在墙板Ⅱ(5)上并向墙板Ⅱ(5)的外侧延伸,拨叉导向销(8)的轴线与下轧辊轴(3)平行;所述离合轮拨叉(9)为T形,在T形横杆上设置有导向孔(902),所述导向孔(902)套装在拨叉导向销上,T形竖杆为拨叉,即为两根平行设置拨杆(901),其拨杆的间距和厚度与离合轮小端轴径凹槽(603)的直径和宽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离合机构的底筋辊压成型机在具体工作时,需要下轧辊轴(4)随着链轮(7)转动,利用外力向右作用于离合轮拨叉(9),让离合轮(6)右移,并进入链轮台阶内孔的弧形凹陷处(702),离合轮(6)与链轮(7)啮合,链条便能将动力通过链轮(7)、离合轮(6),再通过平键(10)传递给底筋下轧辊轴(4); 当需要下轧辊轴(4)自由转动时,利用外力向左作用于离合轮拨叉(9)时,让离合轮(6)左移,并离开链轮处台阶内孔的弧形凹陷处(702),离合轮(6)与链轮(7)脱离,此时底筋下轧辊轴(4)便能自由转动,方便更换底筋模板。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离合轮拨叉(9)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对称设置了拨叉导向销(801)和拨叉导向销(802)共两个。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