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3544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模具,尤其是一种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



背景技术:

干式拉拔是通过卷筒、模具、循环冷却水、润滑粉进行拉拔,目前,拉丝厂采用的是钨钢拉丝模进行拉丝,其结构内部为模芯,外部分是表面光滑的模套,两者镶嵌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拉丝模具。

现有的干式拉丝模具存在冷却缺陷,因模套为圆柱体,其表面光滑,冷却水在表面一流动,流动速度快,这样对模具冷却效果差,钢丝温度较高,会影响钢丝韧性和增加断丝的概率,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降低,废丝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模芯散热更快,提高了模具外套与流动的循环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模芯镶嵌在模套内部;其特征是:在所述模套外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螺旋式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为圆柱形,模芯的内部开设有模芯内腔,模芯内腔从入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模芯入口端、变形区和模芯出口端,变形区与模芯入口端连接的一端为模芯压缩区,变形区与模芯出口端连接的一端为模芯定径区。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的轴线与模套的轴线重合,模芯入口端、变形区和模芯出口端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式槽口的槽底距离模芯表面的距离不小于6mm。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芯上开设有润滑液导孔。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入口端与变形区连接的一端内径和模芯出口端位于出口处的内径相等;所述模芯压缩区的内径不大于模芯入口端的内径,且模芯压缩区的内径不小于模芯定径区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模套外表面开设螺旋式槽口,由于螺旋式槽口至内部镶嵌的模芯距离降低,因此模芯散热更快;由于开设有螺旋式槽口,使得整个模具外套与流动的循环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约60%,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包括模套1、模芯2、模芯内腔21、模芯入口端211、变形区212、模芯出口端213、模芯压缩区214、模芯定径区215、润滑液导孔22、螺旋式槽口3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干式拉丝沟壑冷却模具,包括模套1和模芯2,模芯2镶嵌在模套1内部,在模套1外表面沿轴向均匀开设螺旋式槽口3。

所述模芯2为圆柱形,模芯2的内部开设有模芯内腔21,模芯内腔21从入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模芯入口端211、变形区212和模芯出口端213,变形区212与模芯入口端211连接的一端为模芯压缩区214,变形区212与模芯出口端213连接的一端为模芯定径区215。

所述模芯2的轴线与模套1的轴线重合,模芯入口端211、变形区212和模芯出口端213的轴线重合。

所述螺旋式槽口3的槽底距离模芯2表面的距离不小于6mm,防止模套1出现裂纹或裂开。

在所述模芯2上开设有润滑液导孔22,加工中,在模芯2的内腔壁上涂有润滑液,减小产品与模芯2内腔的摩擦力,使加工过程更容易。

所述模芯入口端211与变形区212连接的一端内径和模芯出口端213位于出口处的内径相等;所述模芯压缩区214的内径不大于模芯入口端211的内径,且模芯压缩区214的内径不小于模芯定径区215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在模套外表面开设螺旋式槽口,由于螺旋式槽口至内部镶嵌的模芯距离降低,因此模芯散热更快;由于开设有螺旋式槽口,使得整个模具外套与流动的循环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约60%,提高了冷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