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瓦装配线的动力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5656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瓦装配线的动力输送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装配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磁瓦装配线的动力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马达行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其产品的特殊性一直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由于产品部件来料统一性差、无规则等,在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来定位生产产品、识别方向等,导致生产产能低、生产工艺落后及产品成品合格率低。同时伴随着当前劳动力成本巨大及劳动力缺口的扩大等因素,导致汽车马达生产组装成本的急剧上升,国内汽车磁瓦的装配线其通过在将下治具的底部卡装于对应的齿槽内,进而带动下治具运动,进而驱动整个装配线动作,然而由于产线上设置有多个下治具,而现有的结构仅通过齿槽驱动下治具,其驱动力明显不足,进而导致整个结构需要设置多个动力组件,使得整个产线的装配成品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瓦装配线的动力输送结构,其使得一个动力组件即可驱动单条直线方向的所有下治具,使得整个产线的装配成本低且确保高效运行。

一种磁瓦装配线的动力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条平行向布置的底板,两条所述底板分别为第一底板、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包括立板、水平底板,所述立板位于内侧布置,第一底板的上端面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二底板的立板的上端面的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平行布置,所述第二底板的立板的外侧的固装有导向轮组,同步带装于所述导向轮组后形成输送带结构,所述导向轮组的其中一个为输入轮,所述输入轮的中心转轴连接于动力结构的输出端,所述同步带的上端面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导轨布置的结构,下治具的底部一侧卡装于同步带的上端面的齿槽内,同时下治具的底部的对应位置分别卡装、并支承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板的立板对应于所述输入轮的位置设置有下扩展板,所述输入轮具体为带齿槽的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固装于所述下扩展板的外侧,所述动力结构具体为电机和减速箱的组合结构,所述电机和减速箱的组合结构固装于所述下扩展板的内侧,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轮的中心转轴;

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前端导向轮、后端导向轮、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二上导向轮、中部第一过渡轮、中部第二过渡轮、中部第一下定位轮、中部第二下定位轮、中部第一下调节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所述中部第一过渡轮、中部第二过渡轮、中部第一下定位轮、中部第二下定位轮、中部第一下调节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均装于所述下扩展板的内侧,所述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所述前端导向轮、后端导向轮、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二上导向轮的上端位置相平齐,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二上导向轮之间的间隔确保下治具的正常输送、不会产生顿挫延迟现象,所述前端导向轮、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一过渡轮、中部第一下定位轮、中部第一下调节轮组合形成第一导向轮组,所述后端导向轮、中部第二上导向轮、中部第二过渡轮、中部第二下定位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组合形成第二导向轮组,所述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一下定位轮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轮的中心转轴前端的上下位置,所述第一同步带沿着前端导向轮、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一下定位轮、中部第一下调节轮、中部第一过渡轮最后回到前端导向轮布置,其中位于中部第一上导向轮、中部第一下定位轮之间的第一同步带的齿槽啮合连接所述输入轮的前侧齿槽,所述中部第二上导向轮、中部第二下定位轮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轮的中心转轴后端的上下位置,所述第二同步带沿着后端导向轮、中部第二上导向轮、中部第二下定位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中部第二过渡轮最后回到后端导向轮布置,其中位于中部第二上导向轮、中部第二下定位轮之间的第二同步带的齿槽啮合连接所述输入轮的后侧齿槽;

所述输入轮为大轮结构,其确保输入轮两侧的齿槽分别啮合对应的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齿槽结构,进而保证输送的顺利进行;

所述中部第一下调节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所对应于所述下扩展板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垂直向长槽孔,所述中部第一下调节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分别通过销轴插装于对应位置的垂直向长槽孔,所述中部第一下调节轮、中部第二下调节轮根据所述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松紧程度调节对应的垂直向位置,确保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顺利输送;

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上端输送平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上端输送平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对应于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确保同步带的上端面输送更平稳;

所述第二底板的水平底板的前端设置有翻转挡料结构,所述翻转挡料结构的档杆下落时用于阻挡下治具进入到整个输送结构内,防止堆料或者故障的发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下治具的输送通过同步带的齿槽带动前进,同时由于下治具的底部的对应位置分别卡装、并支承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其使得整个前进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大大减小,使得一个动力组件即可驱动单条直线方向的所有下治具,使得整个产线的装配成本低且确保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立板3、水平底板4、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输入轮7、中心转轴8、下扩展板9、电机和减速箱的组合结构10、前端导向轮11、后端导向轮12、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中部第一过渡轮15、中部第二过渡轮16、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第一同步带21、第二同步带22、垂直向长槽孔23、第一导向板24、第一导向槽25、第二导向板26、第二导向槽27、翻转挡料结构28、档杆29。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磁瓦装配线的动力输送结构,见图1~图5:其包括两条平行向布置的底板,两条底板分别为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二底板2包括立板3、水平底板4,立板2位于内侧布置,第一底板1的上端面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轨5,第二底板2的立板2的上端面的设置有第二导轨6,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的上端面相平齐,且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平行布置,第二底板2的立板3的外侧的固装有导向轮组,同步带装于导向轮组后形成输送带结构,导向轮组的其中一个为输入轮7,输入轮7的中心转轴8连接于动力结构的输出端,同步带的上端面为平行于第一导轨5布置的结构,下治具的底部一侧卡装于同步带的上端面的齿槽内,同时下治具的底部的对应位置分别卡装、并支承于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

第二底板2的立板3对应于输入轮7的位置设置有下扩展板9,输入轮7具体为带齿槽的输入轮,输入轮7固装于下扩展板9的外侧,动力结构具体为电机和减速箱的组合结构10,电机和减速箱的组合结构10固装于下扩展板9的内侧,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输入轮7的中心转轴8;

导向轮组包括前端导向轮11、后端导向轮12、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中部第一过渡轮15、中部第二过渡轮16、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中部第一过渡轮15、中部第二过渡轮16、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均装于下扩展板9的内侧,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21、第二同步带22,前端导向轮11、后端导向轮12、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的上端位置相平齐,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之间的间隔确保下治具的正常输送、不会产生顿挫延迟现象,前端导向轮11、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一过渡轮15、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组合形成第一导向轮组,后端导向轮12、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中部第二过渡轮16、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组合形成第二导向轮组,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分别位于输入轮7的中心转轴8前端的上下位置,第一同步带21沿着前端导向轮11、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一过渡轮15最后回到前端导向轮11布置,其中位于中部第一上导向轮13、中部第一下定位轮17之间的第一同步带21的齿槽啮合连接输入轮7的前侧齿槽,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分别位于输入轮7的中心转轴8后端的上下位置,第二同步带22沿着后端导向轮12、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中部第二过渡轮16最后回到后端导向轮12布置,其中位于中部第二上导向轮14、中部第二下定位轮18之间的第二同步带22的齿槽啮合连接输入轮7的后侧齿槽;

输入轮7为大轮结构,其确保输入轮两侧的齿槽分别啮合对应的第一同步带21、第二同步带22的齿槽结构,进而保证输送的顺利进行;

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所对应于下扩展板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垂直向长槽孔23,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分别通过销轴插装于对应位置的垂直向长槽孔23,中部第一下调节轮19、中部第二下调节轮20根据第一同步带21、第二同步带22的松紧程度调节对应的垂直向位置,确保第一同步带21、第二同步带22的顺利输送;

第一同步带21的上端输送平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向板24,第一导向板24对应于第一同步带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槽25,第二同步带22的上端输送平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板26,第二导向板26对应于第二同步带2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槽27,第一导向槽25、第二导向槽27确保同步带的上端面输送更平稳;

第二底板2的水平底板4的前端设置有翻转挡料结构28,翻转挡料结构28的档杆29下落时用于阻挡下治具进入到整个输送结构内,防止堆料或者故障的发生。

其工作原理如下:通过一个大轮结构的输入轮7的两侧的齿槽分别将动力传送至第一同步带21、第二同步带22,并且在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的协同作用下,使得传输的阻力降低,进而使得一个动力组件即可驱动单条直线方向的所有下治具,使得整个产线的装配成本低且确保高效运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