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599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芯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工艺中,需要将电芯和保护板进行焊接通固定,而电芯和保护板进行焊接固定前通常需要将电芯固定在电芯固定夹具上,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传统电芯和保护板之间进行固定工艺使用的电芯固定夹具,都是靠弹簧力或者磁力等夹持力来固定电芯。在生产中,采用弹簧力或者磁力等夹持力的方式固定电芯可能造成夹持力大于电芯能承受的最大力,导致电芯发生形变,破裂的风险,造成电芯的损坏,增加电芯的不良品率,另外当夹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会发生形变,弹力减少,电芯固定不牢固,电芯会走位,造成不良品增多的风险,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的电芯固定夹具的不足,研发一种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且可以降低产品不良品率的电芯固定夹具成为电池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结构简洁,实用性强且固定牢固的电芯固定夹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电芯固定夹具,包括用于固定电芯的夹具底座和与夹具底座转动连接的夹具盒盖;所述的夹具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吸附电芯的吸附组件,所述的夹具盒盖包括位于夹具盒盖的下部且与夹具底座转动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固定电芯的固定部,闭合后的夹具盒盖的固定部位于吸附组件的外侧,通过吸附组件和夹具盒盖联合固定电芯。

其中,所述的吸附组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每一个吸附组件的结构均相同。

其中,所述的吸附组件包括设置在夹具底座内的空腔、设置在夹具底座上端面的真空吸嘴以及设置在夹具底座的侧壁的控制接口,所述的真空吸嘴和控制接口均与空腔连通,通过控制接口控制真空吸嘴工作。

其中,所述的真空吸嘴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真空吸嘴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的控制接口包括控制真空吸嘴吸附电芯的真空吸附接口和控制真空吸嘴松开吸附电芯的真空破坏接口。

其中,所述的夹具盒盖与夹具底座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80°。

其中,所述的夹具盒盖为L字形结构,且L字形结构的夹具盒盖的底部为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洁,实用性强,电芯上料时通过真空吸附组件吸紧电芯,然后再闭合夹具盒盖,通过真空吸附组件吸附电芯和夹具盒盖压紧电芯的双重固定方式固定电芯,有效的避免了电芯走位,提高了电芯的固定效果;同时电芯固定夹具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改变吸附电芯,改变了传统夹具的结构,减少了作用在电芯表面的压力,避免电芯发生形变、破裂的风险,降低了不良品率,提高产品的品质,电芯上下料时,只需控制真空吸附组件松开对电芯的吸附,并打开夹具盒盖,操作方便,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效率,提高了电芯固定夹具的使用寿命,适用于自动化工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夹具底座;11吸附组件;111空腔;112真空吸嘴;113控制接口;1131真空吸附接口;1132真空破坏接口;2夹具盒盖;21连接部;22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芯固定夹具,包括用于固定电芯的夹具底座1和与夹具底座转动连接的夹具盒盖2。所述的夹具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吸附电芯的吸附组件11,且多个吸附组件11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提高电芯固定夹具的效率,所述的吸附组件11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每一个吸附组件1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的吸附组件11包括设置在夹具底座1内的空腔111、设置在夹具底座1上端面的真空吸嘴112以及设置在夹具底座1的侧壁的控制接口113,所述的真空吸嘴112和控制接口113均与空腔111连通,所述的控制接口11与外部吸气装置连接,通过控制接口113控制真空吸嘴工作。所述的控制接口113包括控制真空吸嘴吸附电芯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和控制真空吸嘴松开吸附电芯的真空破坏接口1132。所述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与外部真空吸附装置连通,且所述的多个吸附组件中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可以有一个外部真空吸附装置连通,实现多个吸附组件同步工作;所述的多个吸附组件中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还可以与多个外部真空吸附装置连通,实现多个吸附组件非同步工作。所述的真空破坏接口1132与外部吹气装置连通,且所述的多个吸附组件中的真空破坏接口1132可以有一个外部吹气装置连通,实现多个吸附组件同步工作;所述的多个吸附组件中的真空破坏接口1132还可以与多个外部吹气装置连通,实现多个吸附组件非同步工作。

为了更好地吸附、固定电芯,避免电芯固定过程中发生偏移,所述的真空吸嘴1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真空吸嘴112均匀分布,真空吸嘴的数量根据电芯的大小进行确定,使得电芯被吸附在真空吸嘴时使得电芯表面受力均匀,提高了电芯固定的稳定性。所述的真空吸嘴的数量在两个以上。所述的真空吸嘴可以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等形状结构均可实现相同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固定效果,避免电芯发生偏移,所述的夹具底座与夹具盒盖2转动连接,通过夹具盒盖压紧固定放置在夹具底座的上端面的电芯。所述的夹具盒盖2包括位于夹具盒盖的下部且与夹具底座转动连接的连接部21和用于固定电芯的固定部22,闭合后的夹具盒盖2的固定部22位于吸附组件的外侧,通过吸附组件11和夹具盒盖联合固定电芯。所述的夹具盒盖2为L字形结构,且L字形结构的夹具盒盖2的底部为连接部21。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夹具盒盖的操作,所述的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80°。当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时,则夹具盒盖2闭合夹具底座1,此时夹具盒盖压紧夹具底座上端面的电芯;当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180°时,则夹具盒盖2完全打开,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取放夹具底座上端面的电芯。

实施例1

如图4和图6所示,一种电芯固定夹具,包括用于固定电芯的夹具底座1和与夹具底座转动连接的夹具盒盖2。所述的夹具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三个用于吸附电芯的吸附组件11,且三个吸附组件11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三个吸附组件11的结构均相同,且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放置在夹具底座上端面能够平行。所述的吸附组件11包括设置在夹具底座1内的空腔111、设置在夹具底座1上端面的真空吸嘴112以及设置在夹具底座1的侧壁的控制接口113,所述的真空吸嘴112和控制接口113均与空腔111连通,所述的控制接口11与外部吸气装置连接,通过控制接口113控制真空吸嘴工作。所述的控制接口113包括控制真空吸嘴吸附电芯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和控制真空吸嘴松开吸附电芯的真空破坏接口1132。所述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和真空破坏接口1132均与空腔111连通,且真空吸附接口1131与真空破坏接口1132相邻。所述的三个吸附组件中的真空吸附接口1131均与同一个外部真空吸附装置连通,通过外部真空吸附装置实现对三个吸附组件同步控制,而成达到电芯的同步吸紧固定。所述的三个真空破坏接口1132与同一个外部吹气装置连通,通过外部吹气装置实现对三个吸附组件同步控制,而成达到电芯的同步松开。每一个吸附组件中的真空吸嘴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真空吸嘴112呈方形分布,使得电芯被吸附在真空吸嘴时使得电芯表面受力均匀,避免因电芯表面受理不均影响电芯的品质,提高了电芯固定的稳定性。

所述的夹具底座与夹具盒盖2转动连接,通过夹具盒盖压紧固定放置在夹具底座的上端面的电芯。所述的夹具盒盖2包括位于夹具盒盖的下部且与夹具底座转动连接的连接部21和用于固定电芯的固定部22,闭合后的夹具盒盖2的固定部22位于吸附组件的外侧,通过吸附组件11和夹具盒盖联合固定电芯。所述的夹具盒盖2为L字形结构,且L字形结构的夹具盒盖2的底部为连接部21。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夹具盒盖的操作,所述的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80°。当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时,则夹具盒盖2闭合夹具底座1,此时夹具盒盖压紧夹具底座上端面的电芯;当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180°时,则夹具盒盖2完全打开,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取放夹具底座上端面的电芯。

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夹具盒盖2打开,使得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180°。操作人员将电芯放置在夹具底座的上端面,外部真空吸附装置启动,通过真空吸附接口1131接口吸气,使得真空吸嘴112上方形成负压,将电芯牢固吸紧。操作人员将两个电芯固定在真空吸嘴后,此时将夹具盒盖闭合,使得夹具盒盖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利用夹具盒盖2的固定部22压紧电芯,实现真空吸附和夹具盒盖两重固定,提高固定效果。对电芯进行加工完成后,电芯需要从电芯固定夹具上取出时,控制外部真空吸附装置停止工作,外部吹气装置启动。外部外部吹气装置通过真空破坏接口1132控制真空吸嘴向外吹起,使得电芯脱落夹具底座的上端面,同时将夹具盒盖打开,将电芯取出即可。

以上实施中的真空吸嘴的吸气压力根据电芯的大小进行调整外部真空吸附装置的功率大小;所述的外部真空吸附装置和外部外部吹气装置均为现有的设备再次不作详细展开阐述。所述的三个吸附组件除了可以连接单个外部真空吸附装置和外部外部吹气装置外还可以与多个外部真空吸附装置和外部外部吹气装置连通进行分别控制,再次也不作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附组件的数量除了实施例1所述的三个以外,还可以有多个,且结构和控制方式均匀实施例1相同,再次不作详细阐述。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