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172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中,为满足现场设备连接安装的要求,需经常对铝排、铜排、扁铁等矩形材料进行折弯加工。目前常用的折弯设备大多是液压式的弯排机,此种液压式弯排机为电动机械,其最主要的缺陷是必须使用电源,由于现场不易获取电源可供使用,电源不方便取得为施工带来许多不便,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液压式弯排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易搬运;另外,液压式的弯排机容易出现漏油等现象,维护成本较高。有时候找不到电源,现场通常是就地寻找支撑点采用铁锤进行敲击弯折,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容易造成材料损伤,并存在弯折后尺寸偏差大、弯折工艺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包括操作杆和固定槽钢;所述操作杆包括操作把手及其下部的弯排杆、轴销;所述轴销位于操作把手下端;所述固定槽钢包括底座槽钢、支持槽钢、固定装置和圆面支撑;所述操作杆和固定槽钢通过轴销连接;所述支持槽钢与底座槽钢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位于底座槽钢的一端,所述圆面支撑位于底座槽钢的端部,操作杆位于固定装置与圆面支撑之间,操作杆的操作把手及其下部的弯排杆可以绕轴销转动。

进一步,所述操作把手为圆柱杆。

进一步,所述底座槽钢与圆面支撑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持槽钢由两个短槽钢组成,分别位于底座槽钢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杆。

进一步,所述弯排杆与轴销之间的竖直间距大于轴销与圆面支撑之间的水平间距。

进一步,所述弯排杆和轴销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到作业现场;

2、利用杠杆原理,操作省力、方便,由单人手动可完成操作;

3、便于控制弯曲角度,不损伤材料,制作工艺美观;

4、工具成本低,材料加工简单,焊接方便,强度高;

5、不需要电源,可适用于任何性质的施工现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降低了机械的维修费用;

7、弯曲程度可根据需要进行制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的主视图:操作杆1、固定槽钢2、连接板3、操作把手1-1、弯排杆1-2、轴销1-3、底座槽钢2-1、支撑槽钢2-2、固定装置2-3、圆面支撑2-4;

图2是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的左视图:操作把手1-1、弯排杆1-2、轴销1-3、底座槽钢2-1、连接板3;

图3是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的俯视图:操作把手1-1、弯排杆1-2、底座槽钢2-1、支持槽钢2-2、固定装置2-3、圆面支撑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描述:

一种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包括操作杆(1)和固定槽钢(2);所述操作杆(1)包括操作把手(1-1)及其下端的弯排杆(1-2)、轴销(1-3);所述轴销(1-3)位于操作把手(1-1)下端;所述固定槽钢(2)包括底座槽钢(2-1)、支持槽钢(2-2)、固定装置(2-3)和圆面支撑(2-4);所述操作杆(1)和固定槽钢(2)通过轴销(1-3)连接;所述支持槽钢(2-2)与底座槽钢(2-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2-3)位于底座槽钢(2-1)的一端,所述圆面支撑(2-4)位于底座槽钢(2-1)的端部,操作杆(1)位于固定装置(2-3)与圆面支撑(2-4)之间,操作杆(1)的操作把手(1-1)及其下端的弯排杆(1-2)可以绕轴销(1-3)转动。

进一步,所述操作把手(1-1)为圆柱杆。

进一步,所述底座槽钢(2-1)与圆面支撑(2-4)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持槽钢(2-2)由两个短槽钢组成,分别位于底座槽钢(2-1)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2-3)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杆。

进一步,所述弯排杆(1-2)与轴销(1-3)之间的竖直间距大于轴销(1-3)与圆面支撑(2-4)之间的水平间距。

进一步,所述弯排杆(1-2)和轴销(1-3)通过连接板(3)固定连接。

对矩形材料进行平弯前,需要对矩形材料进行测量划线,确定矩形材料平弯点和弯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把矩形材料放置在底座槽钢(2-1)上,用固定装置(2-3)把矩形材料固定在底座槽钢(2-1)上,翻转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用支持槽钢(2-2)支持便携式手动弯排工具,转动操作把手(1-1),利用杠杆原理,用圆面支撑(2-4)支撑平弯点,向内拉操作把手(1-1),经过轴销(1-3)转动,由圆面支撑(2-4)作为平弯点,通过弯排杆(1-2)施压,矩形材料开始平弯,直到理想的弯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