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977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玻璃模具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刚出自玻璃模具的玻璃容器如红酒瓶、啤酒瓶、食品调料瓶等的温度较高,当由玻璃模具将其释放至输出装置如传送带时,因玻璃容器的底部与输出装置之间存在温差而极易导致玻璃容器爆裂,因此通常在成套玻璃模具的瓶底模上加工出凹陷于瓶底模表面的凹坑或凹纹,形成该凹坑或凹纹的过程称为冲花过程,藉由冲花形成的凹坑或凹纹提高散热速度,显著降低玻璃容器爆裂的几率,并且形成于玻璃容器底部的凹坑或凹纹还可使玻璃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

在琉璃模具的瓶底模上冲花需要借助相应的装置,已有技术中的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滚花装置的结构由图5所示,包括一车床刀架10、一滚刀盘杆20和一滚刀盘30,车床刀架10在使用时固定于车床床体上,滚刀盘杆20夹装在车床刀架10上,并且该滚刀盘杆20的一端探出车床刀架10,滚刀盘30通过滚刀盘轴301转动地设置在滚刀盘杆20的一端。当对瓶底模实施滚花时,由在线作业人员将瓶底模夹装于车床的卡盘驱动机构的三爪卡盘上,并通过对车床拖板机构的调整使滚刀盘30与瓶底模对应,在三爪卡盘带动其夹住的瓶底模转动状态下,由滚刀盘30对瓶底模实施滚花。

进而如业界所知,由于瓶底模上的花纹(即前述凹坑与凹纹的统称)有多道(也可称多圈),以瓶底模的圆心为基准,每一道花纹与前述圆心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越是靠近圆心,则由花纹形成的花纹圈的直径越小,反之亦然。于是当前述滚刀盘30(也称滚花刀)完成了一道即一圈滚花后,需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滚刀盘30,若花纹有十道,那么滚刀盘30有不同直径的十把,供设置滚刀盘30的滚刀盘杆20也相应有十个。由此可知,采用图5所示装置对瓶底模滚花存在以下弊端:其一,由于滚刀盘杆20及装配其上的滚刀盘30的数量多,因而导致管理麻烦并且成本大;其二,由于工人在更换滚刀盘30时既要考虑角度,又要兼顾两相邻花纹圈之间的距离并且还要注意相关的垂直因素,因而工人的操作强度大并且效率低,特别是一旦对两相邻花纹圈之间的距离控制失误,那么易出现滚花质量问题,例如出现烂牙,严重时导致瓶底模报废;其三,由于每次更换滚刀盘30时的调节程度即对滚刀盘杆20的手工调节程度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滚出的花纹的深浅度无法保障,例如前一枚滚刀盘30滚出的花纹与后一枚滚刀盘30滚出的花纹存在深浅差异。

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消除前述技术问题的报道,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中心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只需一个冲头便可在瓶底模上冲出直径不同的依需圈数的花纹而藉以显著减少冲花工具的数量、在冲花过程中无需进行更换冲头而藉以显著降低操作工人的作业强度并且提高冲花效率、有助于确保冲头对同一瓶底模冲制花纹的力度的一致性而藉以提高冲花质量的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所述的机床包括:一机床床体;一拖板机构,该拖板机构设置在机床床体上;一卡盘驱动机构,该卡盘驱动机构对应于所述拖板机构设置在机床床体的前端;一卡盘,该卡盘与所述卡盘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包括一回转盘驱动机构、一回转盘、一冲头机构和一冲头导杆致动机构,回转盘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拖板机构上,回转盘对应于回转盘驱动机构的上部设置并且与回转盘驱动机构连接,在该回转盘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冲头机构包括一导杆套固定座、一导杆套、一冲头导杆、一冲头和一冲头导杆复位弹簧,导杆套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上,导杆套设置在导杆套固定座上,冲头导杆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导杆套上,并且在该冲头导杆朝向冲头导杆致动机构的一端形成有一凸轮推动凸缘,冲头固定在冲头导杆朝向所述卡盘的一端,冲头导杆复位弹簧套置在冲头导杆上,并且该冲头导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支承在所述导杆套朝向冲头导杆致动机构的一端的端面上,而冲头导杆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支承在凸轮推动凸缘上,冲头导杆致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导杆套固定座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上并且与所述的凸轮推动凸缘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床床体的左侧上部固定有一大拖板左导轨,而在机床床体的右侧上部固定有一大拖板右导轨,并且在机床床体的前端上部构成有卡盘驱动机构座,所述的卡盘驱动机构设置在该卡盘驱动机构座的上部;所述的拖板机构包括大拖板、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小拖板、小托板左右位移丝杠和小托板左右位移丝杠移动电机,大拖板的左端与所述的大拖板左导轨滑动配合,而大拖板的右端与所述的大拖板右导轨滑动配合,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的前端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床床体的右侧并且在该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上设置有一大拖板连接螺母,该大拖板连接螺母与大拖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在对应于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的后端的位置固定在机床床体上并且与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的后端传动连接,小拖板左右移动地滑动配设在大拖板的上部,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的左端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大拖板上,并且在该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上设置有一小拖板连接螺母,该小拖板连接螺母与小拖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驱动电机在对应于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的左端的位置与大拖板的左端固定,所述的回转盘驱动机构与所述小拖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所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朝向所述卡盘的一端探出所述的回转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以及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驱动电机均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卡盘驱动机构包括床头箱、卡盘驱动电机和卡盘驱动减速箱,床头箱固定在所述的卡盘驱动机构座上,卡盘驱动电机与卡盘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卡盘驱动减速箱连同卡盘驱动电机与床头箱的前侧固定,卡盘驱动减速箱的卡盘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的后端伸展到床头箱的后侧,所述的卡盘固定在卡盘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的后端。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卡盘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的卡盘驱动减速箱为蜗轮蜗杆减速箱。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盘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箱固定座、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和回转盘驱动电机,蜗轮蜗杆箱固定座与所述小拖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回转盘驱动电机与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连同回转盘驱动电机固定在蜗轮蜗杆箱固定座上,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的蜗轮轴的上端伸展到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的箱体外并且构成有一平键,所述的回转盘的中央位置与蜗轮轴的上端的所述平键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盘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冲头导杆致动机构包括支架、联轴器座、凸轮、凸轮轴、联轴套和凸轮轴驱动电机,支架在对应于所述导杆套固定座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上,联轴器座与支架的上部固定,凸轮直接形成于凸轮轴的中部,并且该凸轮与所述凸轮推动凸缘接触,凸轮轴的上端通过凸轮轴上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支架的上部并且伸展至联轴器座的联轴器座腔内,在凸轮轴的下端通过凸轮轴下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上,凸轮轴驱动电机固定在联轴器座的上部,该凸轮轴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朝向下并且伸展到联轴器座腔内,联轴套位于联轴器座腔内,所述电机轴与联轴套的上端连接,所述凸轮轴的上端与联轴套的下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导杆套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一导杆套腔,该导杆套腔自导杆套固定座的前侧贯通至后侧,所述的导杆套设置在导杆套腔内并且该导杆套的前端探出导杆套腔,在导杆套的前端设置有一冲头导杆限位螺钉,在导杆套的中部朝向上的一侧开设有一导杆套限位槽,在所述导杆套固定座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导杆套限位槽的位置配设有导杆套限位螺钉,该导杆套限位螺钉探入到导杆套限位槽内,在所述冲头导杆上并且在对应于冲头导杆限位螺钉的位置开设有一冲头导杆往复行程限位槽,冲头导杆限位螺钉探入该冲头导杆往复行程限位槽内,并且在冲头导杆的前端设有冲头固定座配接螺纹,所述冲头朝向冲头导杆的一端构成有一冲头固定座,该冲头固定座与冲头固定座配接螺纹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盘驱动电机配设有一电机防护罩,该电机防护罩与所述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固定。

本发有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由设置在回转盘上的冲头导杆致动机构对同样设置在回转盘上的冲头机构作用,由冲头导杆带动冲头往复运动,又由于回转盘驱动机构能使回转盘回转所需的角度,因而无需使用一个冲头对夹装于卡盘上的并且由卡盘带动旋转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完成所需圈数的冲花,整个过程中无需更换冲头,可以减少冲花工具的数量;之二,由于在冲花过程中无需更换冲头,因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冲花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操作工人的作业强度;之三,由于无需频繁更换并夹装冲头,因而能确保冲花力度的一致性,提高冲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回转盘驱动机构以及冲头导杆致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由本发明完成冲花后的玻璃模具瓶底模的剖视图。

图5为已有技术中的配置在机床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滚花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目前由图1所处的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属于机床的结构体系的一机床床体1;示出了一拖板机构2,该拖板机构2设置在机床床体1上;示出了一卡盘驱动机构3,该卡盘驱动机构3对应于前述拖板机构2设置在机床床体1的前端;示出了一卡盘4,该卡盘4与前述卡盘驱动机构3连接,并且该卡盘4为三爪卡盘,在图1中还示出了卡盘4上的卡爪41(三个)。

继续见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的玻璃模具瓶底模冲花装置的结构体系的如下部件:一回转盘驱动机构5、一回转盘6、一冲头机构7和一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回转盘驱动机构5设置在前述的拖板机构2上,回转盘6对应于回转盘驱动机构5的上部设置并且与回转盘驱动机构5连接,在该回转盘6朝向上的一侧通过支承板螺钉611固定有一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冲头机构7包括一导杆套固定座71、一导杆套72、一冲头导杆73、一冲头74和一冲头导杆复位弹簧75,导杆套固定座71通过导杆套固定座螺钉713固定在前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上,导杆套72设置在导杆套固定座71上,冲头导杆73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导杆套72上(即设置在导杆套72内),并且在该冲头导杆73朝向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的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端)形成有一凸轮推动凸缘731,冲头74固定在冲头导杆73朝向前述卡盘4的一端,冲头导杆复位弹簧75套置在冲头导杆73上,并且该冲头导杆复位弹簧75的一端即前端支承在前述导杆套72朝向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的一端的端面上,即支承在导杆套72的后端端面上,而冲头导杆复位弹簧75的另一端支承在凸轮推动凸缘731上,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在对应于前述导杆套固定座71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的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上并且与前述的凸轮推动凸缘731接触。

继续见图1,在前述机床床体1的左侧上部固定有一大拖板左导轨11,而在机床床体1的右侧上部固定有一大拖板右导轨12,并且在机床床体1的前端上部构成有卡盘驱动机构座13,前述的卡盘驱动机构3设置在该卡盘驱动机构座13的上部。

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拖板机构2包括大拖板21、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3、小拖板24、小托板左右位移丝杠25和小托板左右位移丝杠移动电机26,大拖板21的左端与前述的大拖板左导轨11滑动配合,而大拖板21的右端与前述的大拖板右导轨12滑动配合,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的前端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机床床体1的右侧并且在该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上设置有一大拖板连接螺母221(图2示),该大拖板连接螺母221与大拖板2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3在对应于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的后端的位置固定在机床床体1上并且与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的后端传动连接,小拖板24左右移动地滑动配设在大拖板21的上部,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25(图2示)的左端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大拖板21上,并且在该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25上设置有一小拖板连接螺母251(图2示),该小拖板连接螺母251与小拖板24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6在对应于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25的左端的位置与大拖板21的左端固定,前述的回转盘驱动机构5与前述小拖板24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朝向前述卡盘4的一端探出前述的回转盘6。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大拖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小拖板导轨211,前述的小拖板24通过其长度方向的底部两侧的小拖板导滑槽241与小拖板导轨211滑动配合。

当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3工作时,由其带动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转动,由该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带动大拖板连接螺母221在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22上移动,由于该大拖板连接螺母221与大拖板21固定,因而由大拖板连接螺母22带动大拖板21前后位移。由于小拖板24与大拖板21滑动配合,即小拖板24搭载在大拖板21上,因而在大拖板21前后位移时由大拖板带动小拖板24也相应前后位移,以小拖板24为载体设置的回转盘驱动机构5同样作相应的位移,前述的回转盘6、冲头机构7以及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同例。大拖板21向前即向着卡盘4的方向位移或向后即向着背离卡盘4的方向位移取决于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3的正转或反转。

当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6工作时,由其带动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25转动,由该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25带动小拖板连接螺母251在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25上移动,由于该小拖板连接螺母251与小拖板24固定,因而由小拖板连接螺母251带动小拖板24左右位移。小拖板24向左或向右位移的运作取决于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6的正转或反转。小拖板24左右位移的目的在于:使前述的冲头74对准夹住于卡盘4的卡爪41上的由图4示意的玻璃模具瓶底模9的区域。

依据上面所述,前述的大拖板前后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3以及小拖板左右位移丝杠驱动电机26均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继续见图1前述的卡盘驱动机构3包括床头箱31、卡盘驱动电机32和卡盘驱动减速箱33,床头箱31的底部通过床头箱螺钉311在对应于预设在卡盘驱动机座13上的卡盘驱动机构座固定螺孔131的位置固定在卡盘驱动机构座13上,卡盘驱动电机32以水平卧置状态与卡盘驱动减速箱33传动配合并且由卡盘驱动减速箱33连同卡盘驱动电机32与床头箱31的前侧固定,卡盘驱动减速箱33的卡盘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的后端伸展到床头箱31的后侧,前述的卡盘4固定在卡盘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的后端。

当卡盘驱动电机32工作时,由其带动卡盘驱动减速箱33,由卡盘驱动减速箱33减速并且由其卡盘驱动减速箱输出轴带动卡盘4运动,处于由卡爪41夹住状态的玻璃模具瓶底模9也相应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卡盘驱动电机32为伺服电机,前述的卡盘驱动减速箱33为蜗轮蜗杆减速箱。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回转盘驱动机构5包括蜗轮蜗杆箱固定座51、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和回转盘驱动电机53,蜗轮蜗杆箱固定座51通过蜗轮蜗杆箱固定座螺钉511与前述小拖板24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回转盘驱动电机53以水平卧置状态与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连同回转盘驱动电机53固定在蜗轮蜗杆箱固定座51上,前述的蜗轮蜗杆箱座51优选一体构成于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的底部而作为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的固定座或称固定板。由图2所示,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的蜗轮轴521的上端伸展到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的箱体外并且构成有一平键5211,前述的回转盘6的中央位置与蜗轮轴521的上端的前述平键5211固定连接。

在图2中还示出了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的结构体系的蜗杆522,并且在示出了设置在蜗轮轴521的上部的一压力轴承5212以及下部的一支承轴承5213。

当回转盘驱动电机53工作时,由其带动蜗杆522,由蜗杆522带动与其啮合的固定在蜗轮轴521上的蜗轮523,由蜗轮523带动蜗轮轴521,由蜗杆轴521带动前述的回转盘6,回转盘6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所需的角度取决于回转盘驱动电机53的正转或反转,由此可知,前述的回转盘驱动电机53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的方案,由图1所示,对前述的回转盘驱动电机53配设有一电机防护罩531,该电机防护罩531与前述回转盘驱动蜗轮蜗杆箱52固定。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包括支架81、联轴器座82、凸轮83、凸轮轴84、联轴套85和凸轮轴驱动电机86,支架81在对应于前述导杆套固定座71的后侧的位置采用支架螺钉811固定在前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上,联轴器座82通过其下部的联轴器座固定螺钉822(图1示)与支架81的上部固定,凸轮83直接形成于凸轮轴84的中部,并且该凸轮83与前述凸轮推动凸缘731接触,凸轮轴84的上端通过凸轮轴上支承轴承841转动地支承在支架81的上部并伸展至联轴器座82的联轴器座腔821内,在凸轮轴84的下端通过凸轮轴下支承轴承84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上,凸轮轴驱动电机86采用电机固定螺钉862固定在联轴器座82的上部,该凸轮轴驱动电机86的电机轴861朝向下并且伸展到联轴器座腔821内,联轴套85位于联轴器座腔821内,前述电机轴861与联轴套85的上端连接,前述凸轮轴84的上端与联轴套85的下端连接。

在图2中还示出了供电机轴861支承于联轴器座82的上部的电机轴支承轴承8611。

当凸轮轴驱动电机86工作时,由电机同861通过联轴套85带动凸轮轴84,由凸轮轴84带动凸轮83,由凸轮83推动凸轮推动凸缘731,使冲头导杆73运动。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导杆套固定座7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一导杆套腔711,该导杆套腔711自导杆套固定座7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前述的导杆套72设置在导杆套腔711内并且该导杆套72的前端探出导杆套腔711,在导杆套72的前端设置有一冲头导杆限位螺钉721,在导杆套72的中部朝向上的一侧开设有一导杆套限位槽722,在前述导杆套固定座71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导杆套限位槽722的位置配设有导杆套限位螺钉712,该导杆套限位螺钉712探入到导杆套限位槽722内,在前述冲头导杆73上并且在对应于冲头导杆限位螺钉721的位置开设有一冲头导杆往复行程限位槽732,冲头导杆限位螺钉721探入该冲头导杆往复行程限位槽732内,并且在冲头导杆73的前端设有冲头固定座配接螺纹733,前述冲头74朝向冲头导杆73的一端构成有一冲头固定座741,该冲头固定座741与冲头固定座配接螺纹733固定。

当前述的凸轮83作用于凸轮推动凸缘731并使冲头导杆73向前位移时,由冲头导杆73带动前述冲头74向前位移对瓶玻璃模具瓶底模9冲花,当凸轮83不作用于凸轮推动凸缘731时,由冲头导杆复位弹簧75使冲头导杆73向后位移即回复或称复位。冲头导杆73的前后移动幅度被限定在前述冲头导杆往复行程限位槽732的槽长范围。

请参见图3和图4并且结合图1和图2,申请人描述本发明的冲花过程,首先参见图4,图4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9,并且还示出了形成于玻璃模具瓶底板9上的花纹91。其次,申请人对前述花纹91作如下说明:所谓的花纹91实质上是围绕玻璃模具瓶底模9的一侧(使用状态下朝向玻璃模具的模腔的一侧,也称内侧)的圆周方向冲出的微陷的凹坑,相邻凹坑之间保持有间距并且整体上形成一个由断续的凹坑构建的环状,该环状有依需数量的复数个,以玻璃模具瓶底模9的圆心为基准,越是靠近圆心,环状的直径越小,而越是远离圆心,则环状的直径越大。

在对玻璃模具瓶底模9冲花时,由在线作业人员将其夹住于卡爪41上,在前述卡盘驱动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卡盘驱动电机32的工作下使卡盘4旋转,夹住于卡爪41上的玻璃模具瓶底模9也旋转。同时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凸轮轴驱动电机86工作,依据申请人在上面对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所述的动作原理而使冲头导杆73往复运动,带动冲头74相应地往复运动,当冲头74向玻璃模具瓶底模9的方向运动并冲及玻璃模具瓶底模9时,则由冲头74在玻璃模具瓶底模9上冲出花纹91,由于卡盘4是按工艺要求节律性转动的,因而能在玻璃模具瓶底模9上形成一圈上面已描述的花纹。当一圈花纹冲压完成后,由回转盘驱动机构5的回转盘驱动电机53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对回转盘驱动机构5的动作过程的描述而使回转盘6转过一个角度(例如由图3所示),由于整个冲头机构7以及冲头导杆致动机构8均搭载于与回转盘6固定的导杆套固定座支承板61上,因而在回转盘6带动导杆套固定支承板61转过一个角度时,前述的冲头74也相应转过一个角度,从而在玻璃模具瓶底模9上冲出另一道前述环状的花纹91,依次类推推而直至完成所需道数的花纹91。完成冲花后,在停机状态下,即在卡盘驱动电机32以及凸轮轴驱动电机86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将冲花后的玻璃模具瓶底模9从卡盘4上卸下并将下一个有待于冲花的玻璃模具瓶底模9夹装其上。在前述冲花过程中,卡盘4的转动速度是与凸轮轴驱动电机86的工作速度即与冲头74往复运动的速度相适应的,例如玻璃模具瓶底模9上的一道(一圈)花纹由四十个凹坑构成时,那么在这道花纹区域,冲头74冲压的次数为四十次,卡盘4每转过一个角度,冲头74便冲及一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