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核泵壳体的补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33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核泵壳体的补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S1、缺陷检测及处理:检测待补焊泵体,查找缺陷、初步打磨去除处理,应用无损检测法再次检测,确保再无隐藏的缺陷后进入下一步骤;

S2、焊槽处理:将去除缺陷后泵体的焊槽进行精细打磨,打磨成圆或椭圆,所述焊槽内部为圆弧型,弧度小于等于120度;将打磨后的待焊区用丙酮清洗干净;

S3、焊条处理:补焊前将要使用的焊条在150℃下烘烤1~3h,将烘干的焊条置于100℃保温备用;

S4、待焊区预热:对泵体待焊区及外围13cm内的区域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后待焊区温度在200~300℃之间;

S5、待焊区补焊:对待焊区进行补焊,补焊按照逐层逐道进行,以填充最浅部位为原则,后一层焊道沿着前一层的方向进行;当椭圆形焊槽短轴大于等于15cm时采用交叉的多层多道焊,后一层焊道垂直于前一层的方向进行,直至完成全部焊接;

S6、补焊效果确认:对泵体补焊区用射线探伤,确认补焊效果,确保无焊接缺陷;

S7、固溶处理:对补焊后的工件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温度为1065℃,时间为1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核泵壳体的补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打磨材料采用金刚砂、氧化铝或金刚石;

所述无损检测选择渗透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核泵壳体的补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焊槽打磨深度大于等于1.5mm,深度小于等于椭圆型焊槽短轴半径的或圆形焊槽半径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核泵壳体的补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焊接为手工电弧焊,采用短弧焊接并控制收弧,杜绝弧坑,首层和最后层选用直径为3.2mm焊条,焊接电流120~130A,焊接电压21~22V,焊接速度为22.5cm/min;中间各层选用直径为4.0mm的焊条,焊接电流140~150A、焊接电压22~24V;焊接速度20.8cm/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核泵壳体的补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焊道之间的层间温度小于等于15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