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256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刚性工件的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工艺。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传统的冲压机在冲压过程中,只能冲压一种类型、规格的冲压件,这样严重浪费冲压设备的使用效率。

公告号为cn20622989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包括支撑模板,支撑模板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设有夹持块,夹持块内侧设有不同类型的下模座,夹持块外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下侧设有底柱,底柱下侧设有减振垫,支撑模板上侧四角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侧设有电机,电机下侧设有丝杆,丝杆上设有滑块,滑块外侧设有连接套,连接套右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右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侧设有竖杆,竖杆下侧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下侧设有冲压头。该技术方案通过丝杆、连接块、下模座、连接座和冲压头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冲压件的冲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冲压机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加工不同尺寸大小的冲压件(例如面积不同的圆形钢片)时,需要人为地更换冲压头,操作麻烦,冲压效率较低;2、冲压得到的冲压件需要人为地从冲压模内取出,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工艺,在加工不同尺寸的冲压件需要更换冲压头时,以及在取出冲压件时都很方便,有助于提高冲压工艺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冲压工艺,采用冲压机进行冲压,冲压机包括支撑板、顶出机构、冲压机构和用于储存液压油的储油缸;支撑板内设有冲孔;储油缸连通有第一支管和位于第一支管下方的第二支管,且储油缸内滑动连接有横向活塞,横向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和连接在顶出板下方的缓冲桶,顶出板位于冲孔内,缓冲桶与所述第二支管滑动连接,且缓冲桶与第二支管连通;冲压机构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冲压机构包括冲压头、连杆、竖向活塞和分油管;连杆一端与冲压头连接,另一端与竖向活塞连接;竖向活塞滑动连接在分油管内,且竖向活塞与分油管之间连接有弹簧;分油管与第一支管连通,且分油管上设有阀门;每个冲压机构的冲压头尺寸不同;

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清洗大板材,并用剪板机将大板材剪成小板材;

b、冲压:将小板材放在所述支撑板上,选择冲压尺寸对应的冲压头,并打开冲压头对应的阀门,然后推动活塞杆;

c、取料:取走由顶出板顶出的冲压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冲压机的工作原理在于:正常情况下,分油管上的阀门关闭,分油管内没有液压油;缓冲桶因自身的重力扣合在第二支管上;需要冲压的时候,将待冲压的工件放置在支撑板上;根据冲压件的尺寸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冲压头,并打开冲压头对应的分油管上的阀门;推动活塞杆,挤压横向活塞,将储油缸内的液压油挤出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内;进入第一支管的液压油进入阀门被打开的分油管内,挤压竖向活塞,竖向活塞下移,通过连杆推动冲压头下移,对支撑板上的工件进行冲压;同时进入第二支管的液压油会进入到缓冲桶内,随着液压油的持续注入,缓冲桶逐渐向上滑动,使得位于冲孔内的顶出板也向上移动,实现在冲压头冲压工件的时候,能受到向上的一个支撑力;冲压得到的冲压件在顶出板的作用下,即从冲孔内顶出,完成一次冲压;再拉回活塞杆,将液压油收集回储油缸,并关闭阀门即可,此时,分油管内的液压油被吸走,竖向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恢复原位,缓冲桶内的液压油被吸走,缓冲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扣合在第二支管上,方便下一次冲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技术中人为更换冲压头的操作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冲压机构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而且每个冲压机构的冲压头尺寸不同,在加工不同尺寸的冲压件需要更换冲压头时,只需要打开相应尺寸冲压头所对应的阀门即可,操作方便,有助于提高冲压效率。

2、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为地从冲孔内取出冲压件的操作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液压油向上顶缓冲桶,并让连接在缓冲桶上方的顶出板位于冲孔内,这样缓冲桶向上,顶出板也会向上,从而将冲孔内的冲压件顶出,操作方便,有助于提高冲压效率。

3、本技术方案将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与储油缸连通,且第一支管位于第二支管上方,并利用液压油的压力,同时实现让冲压头向下冲压和顶出板向上顶出的动作,有效利用动力油。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冲压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三种尺寸的冲压头可选,适应一般生产所需。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三个冲压机构对应的冲压头分别为第一冲压头、第二冲压头和第三冲压头,第一冲压头滑动连接在第二冲压头内,第二冲压头滑动连接在第三冲压头内。将三个冲压头套合在一起,有利于减少冲压头占据面积,冲压机整体结构更简单。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第一冲压头上设有第一冲压刃,第二冲压头上设有第二冲压刃,第三冲压头上设有第三冲压刃,第一冲压刃高于第二冲压刃,第二冲压刃高于第三冲压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即使三个冲压头套合在一起,但在选择冲压头进行冲压的时候,第一冲压头、第二冲压头和第三冲压头仍旧能各自独立进行冲压,而不受到其他冲压头的影响。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第一冲压头上设有第一顶板,第二冲压头上设有第二顶板,第三冲压头上设有第三顶板,第一顶板低于第二顶板,第二顶板低于第三顶板。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第一冲压头向下冲压时,其余两个冲压头保持静止不动,而第二冲压头向下冲压时,第二冲压头会带动第一冲压头向下,但是由于第一冲压刃高于第二冲压刃,所以第二冲压头能独立冲压而不受第一冲压头的影响;同理,第三冲压头向下冲压的时候,会带动第二冲压头、第一冲压头向下冲压,而且第三冲压头能独立冲压而不受其他冲压头的影响。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分油管的横截面小于第一支管的横截面。从分油管进入第一直观的液压油流速变大,对竖向活塞的冲击力更大,冲压头冲压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六: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a中小板材的厚度为5~8mm,小板材的横截面为边长30~45cm的正方形。这样形状的小板材适用到本技术方案中的冲压机时,冲压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冲压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三个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板1、冲孔10、储油缸2、横向活塞20、活塞杆21、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顶出板5、缓冲桶50、分油管6、连杆60、竖向活塞61、压簧62、阀门63、第一冲压头7、第一冲压刃70、第一顶板71、第二冲压头8、第二冲压刃80、第二顶板81、第三冲压头9、第三冲压刃90、第三顶板91、滑腔0。

一种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清洗大板材,并用剪板机将大板材剪成小板材;小板材的厚度为可选5mm、6mm、7mm、8mm,本实施例选择6mm,小板材的横截面可选边长为30cm、35cm、40cm、45cm的正方形,本实施例优选35cm;

b、冲压:将小板材放在所述支撑板上,选择冲压尺寸对应的冲压头,并打开冲压头对应的阀门,然后推动活塞杆;

c、取料:取走由顶出板顶出的冲压件。

步骤b中采用冲压机进行冲压,冲压机的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内设有冲孔10,还包括顶出机构、冲压机构和用于储存液压油的储油缸2;储油缸2连通有第一支管3和位于第一支管3下方的第二支管4,且储油缸2内滑动连接有横向活塞20,横向活塞20上连接有活塞杆21;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5和连接在顶出板5下方的缓冲桶50,顶出板5位于冲孔10内,缓冲桶50与所述第二支管4滑动连接,且缓冲桶50与第二支管4连通;冲压机构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如图2所示,冲压机构包括冲压头、连杆60、竖向活塞61和分油管6;连杆60一端与冲压头连接,另一端与竖向活塞61连接;竖向活塞61滑动连接在分油管6内,且竖向活塞61与分油管6之间连接有弹簧,本实施例中弹簧优选压簧62;分油管6与第一支管3连通,且分油管6上设有阀门63,阀门63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分油管6的横截面小于第一支管3的横截面;每个冲压机构的冲压头尺寸不同,冲压头为中空结构,本实施例中冲压头的形状优选圆柱体。

本实施例中冲压机构的数量优选三个,三个冲压机构对应的冲压头分别为第一冲压头7、第二冲压头8和第三冲压头9;第一冲压头7上设有第一冲压刃70,第二冲压头8上设有第二冲压刃80,第三冲压头9上设有第三冲压刃90,第一冲压刃70高于第二冲压刃80,第二冲压刃80高于第三冲压刃90;第一冲压头7上设有第一顶板71,第二冲压头8上设有第二顶板81,第三冲压头9上设有第三顶板91,第一顶板71低于第二顶板81,第二顶板81低于第三顶板91;第三冲压头9外滑动连接有滑腔0。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71的中点位置连接一个所述连杆60,第二顶板81上连接有两个所述连杆60,第三顶板91上连接有三个所述连杆60,这样液压油冲击竖向活塞61时,冲压头冲击过程更稳定。

正常情况下,分油管6上的阀门63关闭,分油管6内没有液压油;缓冲桶50因自身的重力扣合在第二支管4上;需要冲压的时候,将待冲压的工件放置在支撑板1上;根据冲压件的尺寸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冲压头,并打开冲压头对应的分油管6上的阀门63;推动活塞杆21,挤压横向活塞20,将储油缸2内的液压油挤出到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内。

若选择第一冲压头7进行冲压,则进入第一支管3的液压油进入第一冲压头7对应的分油管6内,挤压竖向活塞61,竖向活塞61下移,通过连杆60推动第一冲压头7下移,对支撑板1上的工件进行冲压;同时进入第二支管4的液压油会进入到缓冲桶50内,随着液压油的持续注入,缓冲桶50逐渐向上滑动,使得位于冲孔10内的顶出板5也向上移动,实现在第一冲压头7冲压工件的时候,能受到向上的一个支撑力;冲压得到的冲压件在顶出板5的作用下,即从冲孔10内顶出,完成一次冲压;再拉回活塞杆21,将液压油收集回储油缸2,并关闭阀门63即可,此时,分油管6内的液压油被吸走,竖向活塞61在压簧6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恢复原位,缓冲桶50内的液压油被收集被吸走,缓冲桶5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扣合在第二支管4上,方便下一次冲压。

若选择第二冲压头8进行冲压,其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和选择第一冲压头7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第二冲压头8向下冲压的时候,也会带动第一冲压头7向下移动,但是由于第一冲压刃70高于第二冲压刃80,所以第二冲压头8仍能够独立冲压工件。

若选择第三冲压头9进行冲压,其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和选择第一冲压头7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第三冲压头9向下冲压的时候,也会带动第一冲压头7和第二冲压头8向下移动,但是由于第一冲压刃70高于第二冲压刃80,第二冲压刃80高于第三冲压刃90,所以第三冲压头9仍能够独立冲压工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