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矫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37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材矫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螺丝成型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矫直机构。



背景技术:

螺丝成型的第一步是将生产所需的棒材进行矫直。目前,棒材的矫直机构往往采用单根矫直,生产效率低。同时,很多矫直机构只能对棒材一个方向的弯度进行矫直,而棒材在运输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多个方向的弯曲,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矫直机构很难充分对棒材进行矫直,最后影响螺丝的质量。另外,在棒材矫直过程中,会和矫直轮发生摩擦,尤其是螺纹棒材会绕自身轴线自转,使棒材表面发生损伤,影响最好产品的使用质量。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棒材矫直机构更加高效、高质的对棒材进行矫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高效、多角度矫直,且矫直过程中摩擦小,保证矫直质量的棒材矫直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棒材矫直机构,包括工作台、牵拉部件、矫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部件包括上下两组矫直辊,所述矫直辊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上下两组矫直辊上的凹槽相对构成可供棒材通过的矫直孔。棒材通过矫直孔,可以对棒材多个角度进行矫直,而且由于有滚珠的存在,棒材和矫直辊之间不会发生太大的摩擦力,也就不会对矫直辊表面有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两侧及底部分别设置有三组滚珠,所述滚珠沿所述凹槽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组滚珠保证在各个方向上棒材都能顺利通过矫直孔,不会对棒材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三个,且沿所述矫直辊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三个凹槽的设置可以同时对三根棒材进行矫直,提高矫直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矫直辊为五个,包括两个在上的矫直辊和三个在下的矫直辊,所述上下两组矫直辊交错排列。多个矫直辊设置可以让矫直更加充分,交错排列的矫直辊可以方便矫直辊通过矫直孔,提高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矫直辊两端设置有可调节上下两组矫直辊之间距离的调节旋钮。调节旋钮可以调节矫直孔的大小,以适应不同棒材的矫直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两侧的滚珠分别为十二个,所述凹槽底部的滚珠为十个。满足矫直需求。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滚珠可用滚轮代替。可以用滚轮代替滚珠而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矫直辊凹槽上设置的滚珠,可以让棒材更加顺利的通过矫直孔,减少矫直过程中棒材的损伤,而且矫直孔的设置可以对棒材进行多个角度的矫直,提高矫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矫直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滚轮代替滚珠后的矫直辊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棒材矫直机构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牵引部件2和矫直部件3,矫直部件3包括五个矫直辊31,五个矫直辊31分成上下两组,在上的一组为两个,在下的一组为三个,上下两组矫直辊31交错排列。为了更有效的进行矫直,在矫直辊31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三个凹槽311,凹槽311沿矫直辊31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凹槽311的两侧及底部设置有三组滚珠312,其中两侧的滚珠312为十二个,底部的滚珠312为十个,每个滚珠31之间均匀分布,上下两组矫直辊31的凹槽311相对构成矫直孔31a,矫直孔31a可以允许棒材通过进行矫直。为了矫直机构适应不同的棒材的矫直需求,在矫直辊31两端设置有可调节上下两组矫直辊31之间距离的调节旋钮4。

如图4所示,上述结构中的滚珠312可以用滚轮312’代替,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矫直机构,包括工作台、牵拉部件、矫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部件包括上下两组矫直辊,所述矫直辊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上下两组矫直辊上的凹槽相对构成可供棒材通过的矫直孔。棒材通过矫直孔,可以对棒材多个角度进行矫直,而且由于有滚珠的存在,棒材和矫直辊之间不会发生太大的摩擦力,也就不会对矫直辊表面有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周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奥祥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2
技术公布日:2018.0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