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的检测及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92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的检测及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的检测及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因此,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舒适性、操作稳定性、安全性等重要性能。

然而,现有的汽车减震器组装方式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内部组件组装并放入外筒内部的,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划伤、掉落、错误部品组装等不良现象。在一些极限组装情况下,会发生活塞阀组件损坏的情况,从而影响汽车减震器的性能,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汽车减震器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在一个工序加工完成后,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将上一工序的组件取下,再放置在一个周转设备上,然后再执行下一个工序。人工操作效率低,危险性高,占用人力物力,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生产质量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生产的检测及组装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的检测及组装设备,汽车减震器包括减震缸、定位环以及控制阀,其中,检测及组装设备包括上料装置、机械手装置以及双工位压装装置,上料装置设有送料机构和检测机构,送料机构上可放置多个减震缸,送料机构控制减震缸移动,检测机构位于送料机构一端的上方,检测机构包括竖直移动控制机构、水平移动控制机构、电子尺、拨块以及固定块,拨块和固定块之间形成检测工位,竖直移动控制机构可控制减震缸移动至检测工位内,水平移动控制机构可控制拨块朝向固定块移动,电子尺与拨块连接,机械手装置上设置有机械手以及与机械手一端连接的夹取机构,夹取机构用于夹取减震缸,双工位压装装置设有定位环夹紧机构、控制阀夹紧机构、第一压装控制机构、第二压装控制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机械手分别控制减震缸移动至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定位环夹紧机构上放置有定位环,控制阀夹紧机构上放置有控制阀,第一压装控制机构控制减震缸朝向定位环夹紧机构移动,第二压装控制机构控制减震缸朝向控制阀夹紧机构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检测及组装设备包括上料装置、机械手装置以及双工位压装装置,上料装置设有送料机构和检测机构,在进行减震缸的压装组装之前,通过检测机构的电子尺对减震缸的长度尺寸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及组装设备的生产质量和精度。检测及组装设备利用上料装置、机械手装置以及双工位压装装置进行全自动化进行上料和压装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机构设有料仓、上料控制机构以及输送带机构,料仓和检测机构分别位于输送带机构的两端,料仓内放置有减震缸,上料控制机构位于料仓的下方,上料控制机构可控制减震缸上下移动,输送带机构上可并排放置多个减震缸,输送带机构控制减震缸水平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送料机构设有料仓、上料控制机构以及输送带机构,上料控制机构可控制减震缸上下移动,输送带机构上可并排放置多个减震缸,输送带机构控制减震缸水平移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夹取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由上述方案可见,夹取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提高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夹取机构包括气缸和两个夹爪,气缸控制两个夹爪同步地朝向或背离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夹取机构包括气缸和两个夹爪,气缸控制两个夹爪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提高夹取机构的夹取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双工位压装装置还包括振动盘和定位环输送带机构,定位环输送带机构位于振动盘和定位环夹紧机构之间,振动盘内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输送带机构上可并排放置多个定位环,定位环输送带机构控制定位环水平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双工位压装装置还包括振动盘和定位环输送带机构,定位环输送带机构位于振动盘和定位环夹紧机构之间,振动盘内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输送带机构上可并排放置多个定位环,定位环输送带机构控制定位环水平移动。定位环全自动化上料,提高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双工位压装装置还包括上料轨道和控制阀输送带机构,上料轨道倾斜设置,控制阀输送带机构位于上料轨道和控制阀夹紧机构之间,上料轨道上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输送带机构上可并排放置多个控制阀,控制阀输送带机构控制控制阀水平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双工位压装装置还包括上料轨道和控制阀输送带机构,上料轨道倾斜设置,控制阀输送带机构位于上料轨道和控制阀夹紧机构之间,上料轨道上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输送带机构上可并排放置多个控制阀,控制阀输送带机构控制控制阀水平移动。控制阀全自动化上料,提高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检测及组装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包括料框上料轨道、推料控制机构、料框下料轨道以及下料控制机构,料框上料轨道位于料框下料轨道的上方,料框上料轨道上放置有料框,料框用于放置汽车减震器,下料控制机构可控制料框上下移动,推料控制机构可控制料框朝向料框下料轨道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检测及组装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从而进行全自动化进行下料,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料框上料轨道和料框下料轨道均为倾斜设置,料框上料轨道和料框下料轨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由上述方案可见,料框上料轨道和料框下料轨道均为倾斜设置,料框上料轨道和料框下料轨道的倾斜方向相反。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料装置、双工位压装装置和下料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

由上述方案可见,上料装置、双工位压装装置和下料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大大提高检测及组装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上料装置的局部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上料装置的局部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上料装置的局部第三视角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上料装置的局部第四视角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机械手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双工位压装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双工位压装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双工位压装装置的局部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双工位压装装置的局部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及组装设备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汽车减震器1包括减震缸11、定位环12以及控制阀13,本实施例检测及组装设备2是用于自动化地把定位环12和控制阀13压装至减震缸11的一端,从而组装成减震器1。本实施例检测及组装设备2包括上料装置21、机械手装置23、双工位压装装置22以及下料装置24,本实施例的上料装置21、双工位压装装置22和下料装置24的数量均为两个,从而组成了自动化生产组装线。

参见图5至图8,上料装置21设有上料台车211、送料机构和检测机构,上料台车211和检测机构分别位于送料机构的两端,并且检测机构位于送料机构的上方,上料台车211内放置有减震缸11。送料机构设有料仓212、上料控制机构以及输送带机构,料仓212位于上料台车211和输送带机构之间。料仓212邻接上料台车211的侧面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板213,抽掉隔板213后,上料台车211内的减震缸11进入料仓212内。

上料控制机构位于料仓212的下方,上料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缸215和托板216,第一气缸215的驱动杆与托板216连接,第一气缸215可控制托板216上下移动。料仓212在与隔板213方向相对的侧面开口端设有导向板214,该导向板214朝向输送带机构倾斜地设置。第一气缸215控制托板216向下移动至与料仓212的底面平齐,上料台车211内的减震缸11进入料仓212后,第一气缸215控制托板216上的减震缸11向上移动至导向板214上,从而减震缸11通过导向板214的倾斜面进入到输送带机构。输送带机构设有链式输送带2112和驱动电机2111,驱动电机2111控制链式输送带2112循环地水平移动,链式输送带2112上可并排地放置多个减震缸11,从而链式输送带2112同步带动减震缸11水平移动。

检测机构位于输送带机构与料仓212相对的一端,检测机构包括竖直移动控制机构、水平移动控制机构、电子尺2110、拨块218以及固定块219,拨块218和固定块219之间形成检测工位。竖直移动控制机构可控制减震缸11移动至检测工位内,水平移动控制机构可控制拨块218朝向固定块219移动,电子尺2110与拨块218连接,电子尺2110为高精密电子尺,可用于记录减震缸11的长度检测数据,并判定测量的数据是否异常。

竖直移动控制机构位于输送带机构的下方,竖直移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气缸2114和托架2115,第二气缸2114的驱动杆与托架2115连接,第二气缸2114可控制托架2115上下移动。当位于链式输送带2112上的减震缸11水平移动至托架2115的上方时,第二气缸2114控制托架2115上的减震缸11向上移动至检测工位。减震缸11的长度数据检测完毕后并判定测量的数据合格,第二气缸2114控制托架2115上的减震缸11向下移动至链式输送带2112上。水平移动控制机构为第三气缸217,链式输送带2112的上方安装有支架2113,第三气缸217和电子尺2110均安装在支架2113上,拨块218和固定块219位于支架2113的下方,第三气缸217的驱动杆与拨块218连接,第三气缸217可控制拨块218朝向固定块219移动,从而进行检测减震缸11的长度数据。减震缸11的长度检测数据合格的,链式输送带2112继续向前输送该减震缸11,如果长度检测数据异常的,将会被取出。

参见图9,机械手装置23上设置有机械手231以及与机械手231一端连接的夹取机构,本实施例夹取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机械手231可控制夹取机构朝多向自由度移动,夹取机构用于夹取减震缸11。夹取机构包括第四气缸232和两个第一夹爪233,第四气缸232控制两个第一夹爪233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当第四气缸232控制两个第一夹爪233之间同步朝向移动时,两个第一夹爪233夹紧减震缸11;当第四气缸232控制两个第一夹爪233之间同步背离移动时,两个第一夹爪233松开减震缸11。

参见图10至图13,双工位压装装置22设有定位环夹紧机构227、控制阀夹紧机构226、第一压装控制机构222、第二压装控制机构221、第一夹紧机构223、第二夹紧机构225、振动盘228、定位环输送带机构229、上料轨道2211以及控制阀输送带机构2210,机械手231分别控制减震缸11移动至第一夹紧机构223和第二夹紧机构225。第一夹紧机构223和第二夹紧机构225的结构相同,均由第五气缸2212和两个第二夹爪2213构成,第五气缸2212控制两个第二夹爪2213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当第五气缸2212控制两个第二夹爪2213之间同步朝向移动时,两个第二夹爪2213夹紧减震缸11;当第五气缸2212控制两个第二夹爪2213之间同步背离移动时,两个第二夹爪2213松开减震缸11。

定位环输送带机构229位于振动盘228和定位环夹紧机构227之间,振动盘228内放置有定位环12,定位环输送带机构229上可并排放置多个定位环12,定位环输送带机构229控制定位环12水平移动。定位环12的上料和排序由振动盘228完成,直线振动把定位环12输送到定位环输送带机构229的输送带上,输送带带动定位环12水平移动。当定位环12移动至定位环夹紧机构227所在位置时,定位环夹紧机构227夹紧并固定该定位环12。上料轨道2211倾斜设置,控制阀输送带机构2210位于上料轨道2211和控制阀夹紧机构226之间。上料轨道2211上放置有控制阀13,控制阀输送带机构2210上可并排放置多个控制阀13,控制阀输送带机构2210控制控制阀13水平移动。当控制阀13移动至控制阀夹紧机构226所在位置时,控制阀夹紧机构226夹紧并固定该控制阀13。定位环夹紧机构227和控制阀夹紧机构226的结构相同,均由第六气缸2214和两个第三夹爪2215构成,第六气缸2214控制两个第三夹爪2215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当第六气缸2214控制两个第三夹爪2215之间同步朝向移动时,两个第三夹爪2215夹紧定位环12或控制阀13;当第六气缸2214控制两个第三夹爪2215之间同步背离移动时,两个第三夹爪2215松开定位环12或控制阀13。

第一压装控制机构222和第二压装控制机构221均由第七气缸和压装头构成,第七气缸安装在双工位压装装置22的外框224上方,第七气缸控制压装头上下移动。当第一夹紧机构223和第二夹紧机构225分别夹紧竖直的减震缸11时,减震缸11与定位环12、控制阀13的垂直度由第一夹紧机构223和第二夹紧机构225控制,然后第七气缸控制压装头向下移动,从而使减震缸11分别与定位环12、控制阀13压合,自动化地完成减震器1的装配。

参见图14,下料装置24包括料框上料轨道242、推料控制机构、料框下料轨道243以及下料控制机构,料框上料轨道242位于料框下料轨道243的上方,且料框上料轨道242和料框下料轨道243均为倾斜设置,料框上料轨道242和料框下料轨道243的倾斜方向相反。料框上料轨道242上放置有料框241,料框241用于放置装配完成的汽车减震器1。

下料控制机构和推料控制机构分别位于料框上料轨道242和料框下料轨道243的连接处,下料控制机构可控制料框241上下移动,推料控制机构可控制料框241朝向料框下料轨道243移动。下料控制机构包括第八气缸247和支撑板246,第八气缸247的驱动杆与支撑板246连接,第八气缸247可控制支撑板246上下移动。推料控制机构包括第九气缸244和推料板245,第九气缸244的驱动杆与推料板245连接,第九气缸244可控制推料板245朝向料框下料轨道243移动。料框上料轨道242上的料框241通过倾斜面滑入到支撑板246上,机械手231夹取装配完成的汽车减震器1放置到料框241内。当料框241放满汽车减震器1后,第八气缸247控制支撑板246向下移动至料框下料轨道243的一端,第九气缸244控制推料板245朝向料框下料轨道243移动,即把支撑板246上满料框241推至料框下料轨道243,满料框241通过倾斜面滑出,从而送至下料的搬送台车248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