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翻边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6064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冲孔翻边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冲孔翻边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孔翻边装置进行零件加工时需要先对钣金件冲压形成预孔,然后沿孔两侧倒角翻孔,最后对产品端部进行车加工、倒角。以上过程存在以下缺陷:涉及工序较多,操作繁复,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翻孔倒角一体装置,生产效率高,在同一工序中即可完成钣金件的冲孔、翻孔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冲孔翻边一体装置,用于在工件上冲翻孔,所述冲孔翻边一体装置包括动模与静模,所述动模包括压柱与冲头,所述冲头安装于所述压柱内部,所述静模中央设有通孔,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静模上,所述冲头向所述通孔内运动,在所述工件上进行冲孔,所述静模包括凸台,所述压柱向所述凸台运动,在所述凸台外壁与所述压柱内壁挤压作用下,对所述工件进行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的端部外伸于所述压柱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的端部与所述压柱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的中轴线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静模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与所述凸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与所述凸台连接处形成弧形角,所述压柱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弧形角配合,挤压所述工件,使所述工件翻边处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静模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包括位于所述凸台的第一孔与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冲头冲孔,压柱与凸台配合翻边,动模一次动作即可对工件径向冲孔与翻边,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孔翻边一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动模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一静模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冲孔翻边一体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冲头冲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冲孔翻边一体装置冲翻孔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0、动模;11、冲头;12、压柱;13、倒角;20、静模;21、凸台;22、主体;23、弧形角;24、通孔;25、第一孔;26、第二孔;30、工件;31、凸包;32、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冲孔翻边一体装置包括动模10与静模20。继续参阅图2,动模10包括冲头11与压柱12。冲头11用于冲孔,位于压柱12内部,并且冲头11外伸于压柱12端面。压柱12呈圆柱形,内部中空以安装冲头11。压柱12与工件30抵接的边角处设有倒角13。继续参阅图3,静模20包括凸台21与主体22,凸台21与主体22一体成型,在凸台21与主体22的连接处形成弧形角23。静模20中央设有通孔24,通孔24的半径不小于冲头11的半径。通孔24包括位于凸台21内的第一孔25与位于主体22内的第二孔26,第一孔25的孔径小于第二孔26的孔径。冲头11的中心轴与通孔24的中心轴同轴。

使用时,动模10与上模座固定连接,静模20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继续参阅图4-6,拉延形成凸包31的工件30放置在下模座上后,凸包31与静模20上的凸台21配合,压料板压放在工件30上,对工件30进行限位固定。动模10上的冲头11向下运动,冲击凸包31中部,冲压掉的废料32随着冲头11向下运动。由于第二孔26的孔径大于第一孔25的孔径,废料32在冲头11作用下进入第二孔26,孔径变大,废料32很容易便在重力作用下掉落。随着动模10向静模20运动,压柱12向下与工件30抵接,向工件30施加压力,压柱12内壁与凸台21外缘配合对工件30进行翻边。压柱12上的倒角13与弧形角23配合,在工件30上形成弧形过渡,确保冲压后的工件30翻孔连接处的平滑过渡。

在另一实施例中,冲头11端部与压柱12端面平齐,随着动模10的向下运动,冲头11与压柱12同时作用在工件30上,同时实现冲孔与翻孔操作。

该冲翻孔倒角一体装置结构简单,动模10与静模20相互配合,一次动作即可完成工件30的冲孔、翻孔与倒角操作,生产效率高,节省生产成本。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