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出水反向排屑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2306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出水反向排屑铰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刀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侧出水反向排屑铰刀。



背景技术:

铰刀是加工孔的常用切削刀具,可以加工通孔和盲孔。在加工孔的过程中,铰刀对工件进行切削,会产生热量和铁屑,为避免热量积聚对刀具及工件造成不利影响和铁屑排不出来对工件及刀具自身的破坏,通常采用冷却液对刀片进行降温和排屑。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刀具中心设置贯通的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过刀具的中心通道流入孔内,接触孔的底面后进行反向流动,流经排屑槽时,既可以冷却切削刃,又可以带走碎屑。但如果加工复杂型腔内的孔时,待加工的孔会与其他走向的通孔连通,冷却液从刀具上的中心通道流入孔后会从其他连通的通孔直接流走,起不到冷却切削刃和带走碎屑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出水反向排屑铰刀,冷却效果好,排屑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出水反向排屑铰刀,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前端沿周向设有一组关于刀体中心线对称的前刀片和与前刀片相对应的前排屑槽,所述刀体中部沿周向设有一组关于刀体中心线对称的后刀片和与后刀片相对应的后排屑槽,所述前刀片和后刀片均固定在所述刀体上;所述前排屑槽的前部均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挡屑板,所述挡屑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前刀片的加工外径,所述挡屑板与对应的前刀片之间设有容屑槽,所述前排屑槽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刀体内部设有一条中心通道、两条前侧通道和两条后侧通道,两条前侧通道均与中心通道相连通且关于中心通道对称,两条后侧通道均与中心通道相连通且关于中心通道对称;所述前侧通道朝向挡屑板设置,所述前侧通道与所述中心通道的夹角为20°~50°;所述后侧通道朝向刀体后端方向设置,所述后侧通道与所述中心通道的夹角为55°~75°;所述中心通道的进口设于所述刀体的后端面上,所述前侧通道和后侧通道的出口均位于前排屑槽的侧壁上。

所述中心通道未贯穿刀体。

所述前侧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后侧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通道的中部连通。

所述挡屑板与刀体前端齐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排屑槽的前部均设置沿径向延伸的挡屑板,前侧通道与中心通道的夹角为20°~50°,通过前侧通道喷出的冷却液遇到挡屑板后改变流向,改变流向的冷却液携带着切削碎屑沿前排屑槽向后流去,既能冷却前刀片,又能及时排出切削碎屑;后侧通道与中心通道的夹角为55°~75°,通过后侧通道喷出的冷却液能加速切削碎屑的排出;前排屑槽底部设置的凹槽可以增加前排屑槽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侧出水反向排屑铰刀,包括刀体1,刀体1前端沿周向设有一组关于刀体1中心线对称的前刀片2和与前刀片2相对应的前排屑槽4,刀体1中部沿周向设有一组关于刀体1中心线对称的后刀片3和与后刀片3相对应的后排屑槽,前刀片2和后刀片3均固定在刀体上。前排屑槽4的前部均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挡屑板5,挡屑板5的外径小于前刀片2的加工外径,挡屑板5与刀体1前端齐平,挡屑板5与对应的前刀片2之间设有容屑槽6,前排屑槽4底部设有凹槽7。刀体1内部设有一条中心通道8、两条前侧通道9和两条后侧通道10,两条前侧通道9均与中心通道8相连通且关于中心通道8对称,两条后侧通道10均与中心通道8相连通且关于中心通道8对称。中心通道8的进口设于刀体1的后端面上,中心通道8未贯穿刀体1。前侧通道9的进水口与中心通道8的前端连通,后侧通道10的进水口与中心通道8的中部连通,前侧通道9和后侧通道10的出口均位于前排屑槽4的侧壁上。前侧通道9朝向挡屑板5设置,前侧通道9与中心通道8的夹角α为30°;后侧通道10朝向刀体1后端方向设置,后侧通道10与中心通道8的夹角β为65°。

具体工作时,冷却液从中心通道8的进口流入刀体1内部,一部分冷却液经后侧通道10喷出,另外一部分冷却液经前侧通道9喷出。前侧通道9喷出的冷却液遇到挡屑板5改变流向,改变流向的冷却液携带切削碎屑沿前排屑槽4向后流去;由于挡屑板5改变了通过前侧通道9喷出的冷却液的流向,且反向流动的冷却液携带切削碎屑,造成反向流动的冷却液流速降低,通过后侧通道10喷出的冷却液提高了反向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速,加速了切削碎屑的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