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芯棒旋锻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1883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芯棒旋锻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芯棒旋锻辅助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旋锻过程中在管坯内加芯棒锻造的方式。



背景技术:

旋锻是一种通过快速旋转锻打,由微变形而达到较大变形的锻压加工方法。可冷热加工,可变口径、变形。对加工各型管材、异形管材(三角、四方、六角)、各型棒材,特别是有色金属,有其独特的优势。典型的旋锻机有8个锤头,每4个锤头为一组共分两组,锻造时锤头将锻件围住(见图1),并被偏心轴和连杆带动作脉冲打击,打击频率为350~700次/min。为使锤头锻打金属时不致阻止坯料送进,旋锻机在锤头打击的同时还能向出料方向有轻微的摆动,即在打击工件的同时带动工件向出料方向运动。旋锻机的出坯速度可达20~25m/min。

旋锻加工管材主要有两种方式,如图2所示,其一是空旋锻,管材内孔中不放置芯棒,经空旋锻管材外径减小,壁厚增加,内径粗糙度变差。空旋锻的增壁效应在细径管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其二是加芯棒旋锻,管材内孔中放置合适的芯棒,加芯棒旋锻既能缩减外径,同时也能壁厚减薄,并且由于有芯棒的支撑,内径粗糙度好。但在加芯棒旋锻过程中,管材在锤头中的位置以及芯棒的放置位置等不易控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好,特别是锻造小孔径和/或长度大的管材件时,严重影响锻造产品的精度,降低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芯棒旋锻辅助装置,该装置辅助生产的管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重复性好,质量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芯棒旋锻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旋推进筒、固定柱和顶料块;其中:所述螺旋推进筒套装于固定柱上,并能沿固定柱轴向移动;所述螺旋推进筒的一端设有顶料块,螺旋推进筒能带动顶料块移动,顶料块推进管坯进入旋锻机锤头中,进行锻打。

所述螺旋推进筒设有内螺纹,固定柱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旋推进筒与固定柱通过梯形螺纹连接及相对移动。

该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置于旋锻机的进料侧,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管坯和固定柱。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后挡板上,所述管坯的前端穿过前挡板中部并伸入旋锻机的锤头中。

所述固定柱内沿轴向设有定位筒,所述管坯内放置芯棒,芯棒的后端设有凸台,凸台能够在所述定位筒内滑动,通过在凸台和定位筒前端面之间设置不同厚度的垫片调整芯棒进入锤头中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固定在旋锻机前部,其作用是固定芯棒和推进管坯进入旋锻机,实现管形件的制造,该装置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旋锻机生产的管形件尺寸精度高,重复性好,质量稳定,合格率高。

3、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特别适合生产内孔径小、长度大、精度高、粗糙度要求高的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旋锻机的锤头形状。

图2为管材旋锻示意图;图中:(a)空旋锻;(b)加芯棒旋锻。

图3为旋锻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旋锻机加工的管件解剖图;其中:(a)纵向剖面图;(b)横向剖面图。

图中:1-螺旋推进筒;2-固定柱;3-顶料块;4-管坯;5-芯棒;6-固定支架;7-锤头;8-凸台;9-定位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旋锻辅助装置,配合旋锻机加工管材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螺旋推进筒1、固定柱2、顶料块3、固定支架6、凸台8和垫片;其中:螺旋推进筒1和固定柱2采用梯形螺纹连接,拧动螺旋推进筒1可以带动顶料块3向前移动,从而推进管坯4进入旋锻机锤头7中,进行快速锻打。固定柱2上设有定位筒9,芯棒5后部设有凸台8,凸台8能够在定位筒中滑动,芯棒5进入锤头7中的位置可以通过调节凸台8前段的垫片调整。所述固定支架6设置于旋段机的进料侧,所述固定柱2的末端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管坯4的前部穿过固定支架6并进入锤头中,所述固定支架6对管坯4起到支撑作用。将芯棒5的位置调整好之后,启动旋锻机,扭动螺旋推进筒1,带动顶料块3、推动管坯前进,即可旋锻出所需规格的管件。

采用该装置加工的管件成品解剖图如图4,经测量,所制造的管件尺寸精度高,内表面粗糙度好,内径圆度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