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381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轧板带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粗轧机搬运辊道冷却方式:在辊道下方安装冷却水管自下而上对辊身外表进行喷水冷却,通过辊道的旋转把冷却水带向辊子的四周,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辊道冷却主要是防止辊道磨损过大或过热胀死,影响板坯搬运,从而影响正常生产。在轧制时由于冷却水中杂质较多,水嘴易堵塞。一是会造成辊道冷却不均,尤其辊颈处易造成轴承温度过高抱死,辊道死辊后进行处理,直接影响正常生产;二是辊道冷却不均,增大辊道磨损,增加更换辊道频率,提高成本;同时磨损不均会造成中间坯料型不可控,影响中间坯料型,由于中间坯料形不好还会造成精轧轧制不稳定,易发生甩尾、卡钢等事故;三是增大冷却水后未堵塞水嘴会喷出较高,影响板坯局部温度。因此,改进冷却工艺对于防止由于中间坯头尾料形差而发生的卡钢事故,减少更换辊道频次,降低成本,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提高冷却效率,防止由于辊道磨损不均匀造成中间坯头尾料形差而发生的生产、质量事故;减少更换辊道频次,提高生产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固定在辊道间的护板上,包括水管、水嘴,水管设置在辊道中轴线的斜上方,且与辊道平行设置,水管上设有水嘴,水嘴的喷水角度为水平面向下30°~45°。

所述的水管上连接有压力调节阀。

所述的水嘴是设置在水管上的开孔,开孔长度为5-6mm,宽度为1.5-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原粗轧辊道每年磨损约15mm,使用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后,每年磨损6~7mm,年节省修复费用百万元以上。粗轧辊道的冷却装置在辊道的斜上方对辊身表面冷却,避免了由于铁皮或铁屑造成的水嘴堵塞,由于水质造成的堵塞也易于透堵。水嘴喷水角度为水平面向下30°~45°,可防止辊道磨损较大。水管内的水压为0.25-0.4MPa,可防止水压过大造成冷却水飞溅到带钢上,尤其带钢在粗轧前摆动时会影响带钢局部温降,防止由于中间坯料型差而发生的生产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辊道 2-护板 3-水管 4-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2,一种粗轧辊道1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固定在辊道1间的护板2上,包括水管3、水嘴4,水管3设置在辊道1中轴线的斜上方,且与辊道1平行设置,水管3上设有水嘴4,水嘴4的喷水角度为水平面向下30°~45°。水管3位置在护板2上表面向下25~35mm,外沿尖部向内40~50mm处。为方便安装减小占用空间,护板2采用倒置的燕尾形。

其中,水管3上连接有压力调节阀,用以调整水管3内的水压,使水管3内的水压控制在0.25-0.4MPa。由于辊道间的位置狭小,水嘴若设置成常规喷嘴,喷水范围将缩小,冷却效果不好,因此,水嘴4是设置在水管上的开孔,开孔长度为5-6mm,宽度为1.5-2mm。

实施例

见图1、图2,粗轧辊道1的冷却装置,将一根DN15水管3安装在辊道1入口护板2上。在鱼翅护板2上表面向下30mm,外沿尖部向内40mm位置打孔,孔的直径较DN15水管3的直径大一些,然后将DN15水管3穿进护板2,然后固定水管3防止窜动、转动。

由于进水位置在辊道1的工作侧,所以DN15水管3靠近传动侧的位置安装塞堵,防止漏水,工作侧用接头连接进水管3。在水管3上水平面向下35°靠近辊道1的位置打5个长6mm宽2mm的扁孔作为水嘴4,用于冷却辊道1;调整压力调节阀,将冷却水的压力由0.6MPa降为0.3MPa。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原粗轧辊道1每年磨损约15mm,使用粗轧辊道1的冷却装置后,每年磨损6~7mm,年节省修复费用百万元以上。粗轧辊道1的冷却装置在辊道1的斜上方对辊身表面冷却,避免了由于铁皮或铁屑造成的水嘴4堵塞,由于水质造成的堵塞也易于透堵。水嘴4喷水角度为水平面向下30°~45°,可防止辊道1磨损较大。水管3内的水压为0.25-0.4MPa,可防止水压过大造成冷却水飞溅到带钢上,尤其带钢在粗轧前摆动时会影响带钢局部温降,防止由于中间坯料型差而发生的生产事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