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585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加工时,车身中的零部件多由模具冲压而成,例如:车门、顶盖和侧围等。在冲压件的生产过程中,竖直方向翻边为冲压件中比较常见加工方式,竖直方向的翻边完成后会导致成型后的冲压件包裹于凸模之上,取件会比较困难。

为了方便取件,一般多在下模座上设置气缸,翻边加工完成后通过气缸顶出冲压件,之后再完成取件动作。然而该种取件方式,需要在凸模内部单独增设气缸,需要牺牲一部分凸模型面,对冲压件的整形效果有影响;其次,设置气缸占用空间较大,在冲压件结构较小的时候,将无法布置顶料器,不适合冲压件较小的情况;另外,设置气缸时,还需要在上模座上单独设置导向装置,增加了模具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避免影响冲压件的整形,减小卸料组件所占用的空间,简化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包括:

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凹模;

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凸模;

卸料组件,所述卸料组件包括两上导向块、两下导向块和卸料钩卸料组件;

两所述上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凹模的两侧,两所述下导向块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且两所述下导向块位于所述凸模的两侧,两所述上导向块分别与两所述下导向块相配合;

所述上导向块上均设置有所述卸料钩,所述卸料钩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上导向块上,所述卸料钩的另一端向所述凹模的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卸料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上导向块上,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卸料钩的旋转角度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导向块远离所述凹模的一侧设置有上导向面,所述下导向块靠近所述凸模的一侧设置有下导向面,所述上导向面与所述下导向面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导向块包括上固定块和上配和块,所述上固定块的一侧与所述凹模固定连接,所述上配和块的顶端与所述上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导向面设置于所述上配和块上;

所述上配和块的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卸料钩。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导向块包括下固定块和下配和块,所述下固定块的一侧与所述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配和块与所述下固定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下导向面设置于所述下配和块上。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卸料钩靠近所述凹模的一端设置有倾斜导向面。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倾斜导向面的边沿为弧形边。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导向块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凹模上。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导向块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凸模上。

如上所述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卸料钩通过旋转轴连接于所述上导向块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卸料组件;其中,上模座上设置有凹模;下模座上设置有凸模;卸料组件包括两上导向块、两下导向块和卸料钩;两上导向块固定于凹模的两侧,两下导向块固定于下模座上,且两下导向块位于凸模的两侧,两上导向块分别与两下导向块相配合;上导向块上均设置有卸料钩,卸料钩的一端旋转连接于上导向块上,卸料钩的另一端向凹模的方向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结构更为简单,并且没有占用凸模的型面,避免了影响冲压件的整形,占用的空间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工作过程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上导向块和卸料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凹模 20-下模座 21-凸模 31-卸料组件

311-上导向块 3111-上固定块 3112-上配和块 312-下导向块

3121-下固定块 3122-下配和块 32-卸料钩 321-倾斜导向面

33-限位块 331-第一限位面 332-第二限位面 40-第一紧固件

50-第二紧固件 60-旋转轴 100-冲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包括上模座、下模座20和卸料组件30。

其中,上模座上设置有凹模10;下模座20上设置有凸模21;

卸料组件30包括两上导向块311、两下导向块312和卸料钩32;两上导向块311固定于凹模10的两侧,两下导向块312固定于下模座20上,且两下导向块312位于凸模21的两侧,两上导向块311分别与两下导向块312相配合;上导向块311上均设置有卸料钩32,卸料钩32的一端旋转连接于上导向块311上,卸料钩32的另一端向凹模10的方向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导向块311通过第一紧固件40固定于凹模10上;下导向块312通过第二紧固件50固定于凸模21上。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可以为螺栓或者销轴等常用的紧固件。而卸料钩32优选为通过旋转轴60连接于上导向块311上。

以下先简单说明模具的工作过程:模具工作时,将上模座固定于机床上台面上,下模座20固定于机床下台面上,启动机床,机床上台面可以带动上模座下行与下模座20合模。

如图3和图4所示,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的工作过程:

将冲压件100放置于凸模21上,然后启动机床,上模座下行与下模座20合模,上导向块311与下导向块312相配合进行导向,然后卸料钩32首先与冲压件100的两侧边沿接触,上模座继续下行,卸料钩32受到来自冲压件100的力,从而向上旋转(如图3所示),当卸料钩32完全经过冲压件100之后,卸料钩3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恢复原状。

上模座继续下行,凹模10与冲压件100相接触,并与凸模21相配合完成对冲压件100的翻边加工,此时使得机床带动上模座上行,卸料钩32钩在冲压件100的翻边的边沿上,随着上模座的上行力,卸料钩32将冲压件100从凸模21上卸下(如图4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卸料组件的模具总成,结构更为简单,卸料组件30并且没有占用凸模21的型面,避免了影响冲压件100的整形,占用的空间也较小。

进一步地,为了限制卸料钩32的旋转的角度,卸料组件30还包括限位块33,限位块33固定于上导向块311上,限位块33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卸料钩32的旋转角度的第一限位面331和第二限位面332。当卸料钩32向上旋转时,旋转至与第一限位面331接触则不能继续旋转,当卸料钩32向下旋转时,旋转至与第二限位面332接触则不能继续旋转,也即卸料钩32的被限制在第一限位面331和第二限位面332之间旋转。请参考附图5,可见第一限位面331为与卸料钩32的上端面相倾斜的倾斜面,而第二限位面332为与卸料钩32的上端面平行的平行面。

为了增加导向精确性,上导向块311远离凹模10的一侧设置有上导向面,下导向块312靠近凸模21的一侧设置有下导向面,上导向面与下导向面相配合。上模座下行与下模座20合模时,上导向面与下导向面相接触,从而进行导向,保持上模座与下模座20稳定配合。

具体地,请参考图5,上导向块311包括上固定块3111和上配和块3112,上固定块3111的一侧与凹模10固定连接,上配和块3112的顶端与上固定块3111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导向面设置于上配和块3112上;上配和块3112的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卸料钩32。上导向块311不仅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其上设置的卸料钩32,能够辅助卸料。

具体地,下导向块312包括下固定块3121和下配和块3122,下固定块3121的一侧与下模座20固定连接,下配和块3122与下固定块312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下导向面设置于下配和块3122上。

优选地,卸料钩32靠近凹模10的一端设置有倾斜导向面321。卸料钩32受到来自冲压件100的力,从而向上旋转时,该倾斜导向面321与冲压件100接触,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卸料钩32与冲压件100接触从而划伤冲压件100,倾斜导向面321的边沿为弧形边。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