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顶板打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0929发布日期:2018-08-04 13:2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民用工程住宅装修阶段,在顶板吊顶施工中,针对打吊筋孔进行控制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顶板打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民用建筑行业的发展及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选购商品房后除考虑房间使用功能设计,更多的开始追求房屋的美感及一种家的归属感,舒适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房屋装修质量。装修中,顶板吊顶便是不可或缺的,顶板吊顶首先工作是打孔,打孔的深度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可以牢固固定吊筋,这都直接影响吊顶效果及安全。目前,在吊顶打孔施工中,普遍由工人手持电钻或将电钻固定在木方上进行打孔,在此过程中,工人需要抬头观察电钻偏移情况,如遇吊顶打孔较多,工人长时间手持电钻会引起疲劳,且楼层高度较高时,工人需要借用梯子进行上下移动或加长手持木方。上述操作都不易于控制打孔垂直度,且打孔掉下的混凝土颗粒及四散的粉尘也会导致工人不可能长时间抬头观察。综上所述,手持电钻、工人疲劳、散落颗粒及粉尘对打孔质量及施工安全方面皆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顶板打孔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顶板打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竖向连接杆、动力杆、三角支架、电钻,所述竖向连接杆与动力杆通过螺栓螺母组合一连接;所述动力杆中间位置与等边角钢螺栓螺母组合二连接,螺栓螺母组合二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滑块与卡槽连接,撬动动力杆时滑块延卡槽移动;所述等边角钢与三角支架连接;所述电钻通过三组环形卡箍与竖向连接杆绑定,电钻钻头位置罩有波纹软管。

进一步,所述三角支架为可伸缩支架,用以调节等边角钢高度。

进一步,所述等边角钢两组反向组装,形成“U”型凹槽供螺栓螺母组合二对穿,形成受力支点。

进一步,所述竖向连接杆、动力杆和连杆联动,形成简易传动机构,使竖向连接杆保持竖直状态,避免倾斜。

进一步,所述波纹软管用于接收打孔掉下的混凝土颗粒及四散的粉尘,避免扬尘扩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2实用性强,安全可靠;3采用连杆结构固定电钻,在顶板打孔时,无须工人手持电钻,减轻了工人疲劳,采用波纹软管有效的防止打孔中散落的混凝土颗粒及粉尘对工人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安拆操作灵活,通过调节三角支架,可适应不同楼层高度要求,避免工人使用梯子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竖向连接杆1、动力杆2、等边角钢3、三角支架4、电钻5、环形卡箍6、螺栓螺母组合一7、螺栓螺母组合二8、顶板9、波纹软管10、控制线11、卡槽12、滑块13、连杆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顶板打孔的装置主要由竖向连接杆1、动力杆2、等边角钢3、三角支架4、电钻5、环形卡箍6、螺栓螺母组合一7、螺栓螺母组合二8、顶板9、波纹软管10、控制线11、卡槽12、滑块13、连杆14组成。

所述管道过渡法兰包括竖向连接杆1、动力杆2、三角支架4、电钻5;所述大基体法兰1通过螺栓和大连接法兰2连接,所述竖向连接杆1与动力杆2通过螺栓螺母组合一7连接;所述动力杆2中间位置与等边角钢3螺栓螺母组合二8连接,螺栓螺母组合二8与连杆14连接;所述连杆14通过滑块13与卡槽12连接,撬动动力杆2时滑块13延卡槽12移动;所述等边角钢3与三角支架4连接;所述电钻5通过三组环形卡箍6与竖向连接杆1绑定,电钻5钻头位置罩有波纹软管10。

所述三角支架4为可伸缩支架,用以调节等边角钢3高度。

所述等边角钢3两组反向组装,形成“U”型凹槽供螺栓螺母组合二8对穿,形成受力支点。

所述竖向连接杆1、动力杆2和连杆14联动,形成简易传动机构,使竖向连接杆1保持竖直状态,避免倾斜。

所述波纹软管10用于接收打孔掉下的混凝土颗粒及四散的粉尘,避免扬尘扩散。

所述控制线11与电钻5开关连接,采用本装置打孔时,工人只需下拉控制线11,下压动力杆2,利用杠杆原理带动竖向连接杆件1上升,便可实现打孔,打孔结束后,松开动力杆2,切断电源,平移三角支架4,到达下一打孔点重复步骤即可。遇楼层高度变化时,可通过调节三角支架4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顶板打孔的装置,采用连杆结构固定电钻,在顶板打孔时,无须工人手持电钻,减轻了工人疲劳,采用波纹软管有效的防止打孔中散落的混凝土颗粒及粉尘对工人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安拆操作灵活,通过调节三角支架,可适应不同楼层高度要求,避免工人使用梯子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