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2770发布日期:2018-08-21 17:4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切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切割机是常见也十分常用的加工工具,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可以用于切割很多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发明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对相关薄、脆、硬材料进行高精度特殊切割加工时,很难保证产品所需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产品切割时的加工精度和切割质量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切割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第三驱动模组、旋转组件、置物盘和切割组件;

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相邻;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旋转组件装设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上,所述置物盘安装在所述旋转组件顶端;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装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上,所述切割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的一侧;

工件放置于所述置物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旋转组件移动,所述旋转组件固定所述置物盘并驱动所述置物盘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切割组件移动以对所述置物盘中的所述工件切割。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还包括:测量所述工件与所述切割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光学传感组件;所述光学传感组件装设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光学传感组件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底座、两条第一滑轨、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两条所述第一滑轨装设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上并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组合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四底座、旋转电机、感应片、感应器、感应器座和吸盘;

所述第四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上,所述吸盘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上端;所述感应片装设在所述吸盘下端,所述感应器通过所述感应器座固定在所述第四底座上;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吸盘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置物盘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二底座、两条第二滑轨、第二支撑板和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两条所述第二滑轨装设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二滑轨之间的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二滑轨上并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组合安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还包括:测量所述切割组件位移的光栅尺;所述光栅尺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包括:第三底座、两条第三滑轨、第三支撑板、第三驱动机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固定板;

所述第三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两条所述第三滑轨装设在所述第三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三滑轨之间的所述第三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板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滑轨上并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组合安装,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支撑板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移动;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且所述固定板上还装设有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杆、支撑座、固定座、联轴器和电机;

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另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同所述电机组合安装;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构造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构造相同。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气浮主轴、安装架、刀片和检测所述刀片磨损的检测元件;

所述气浮主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气浮主轴的另一端装设有所述刀片;所述安装架环绕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气浮主轴上;所述检测元件固定在贴近所述刀片的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清洗所述刀片及工件的清洗组件和对所述刀片和工件降温的冷却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和所述冷却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第三驱动模组、旋转组件、置物盘和切割组件;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相邻;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旋转组件装设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上,所述置物盘安装在所述旋转组件顶端;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装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上,所述切割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旋转组件移动,所述旋转组件驱动所述置物盘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切割组件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切割装置结构设置紧凑合理,有效节省了设备空间,通过多组驱动模组配合控制切割作业,保证了产品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切割质量和切割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第一驱动模组、4-第二驱动模组、5-第三驱动模组、6-旋转组件、7-置物盘、8-切割组件、9-光学传感组件、31-第一底座、32- 第一滑轨、33-第一支撑板、34-第一驱动机构、41-第二底座、42-第二滑轨、43- 第二支撑板、44-第二驱动机构、45-光栅尺、51-第三底座、52-第三滑轨、53- 第三支撑板、54-第三驱动机构、55-第一加强筋、56-第二加强筋、57-固定板、 61-第四底座、62-旋转电机、63-感应片、64-感应器、65-感应器座、66-吸盘、 67-限位组件、81-气浮主轴、82-安装架、83-刀片、84-检测元件、85-清洗组件、 86-冷却组件、341-滚珠丝杆、342-支撑座、343-固定座、344-联轴器、34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上端”、“下端”、“底部”、“顶端”等仅表示了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进行翻转或旋转时,这一相对位置关系可能会发生颠倒或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第一驱动模组3、第二驱动模组4、第三驱动模组5、旋转组件6、置物盘7和切割组件8。

所述第一基座1和所述第二基座2相邻设置在安装所述切割装置的机架(未图示)上。所述第一驱动模组3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1上,所述旋转组件6装设所述第一驱动模组3上,所述置物盘7安装在所述旋转组件6顶端;所述第二驱动模组4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座2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装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4上,所述切割组件8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的一侧。

其中,所述置物盘7用于放置工件,所述第一驱动模组3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6移动,所述旋转组件6用于固定所述置物盘7并驱动所述置物盘7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4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用于驱动所述切割组件8移动以对所述置物盘7中的所述工件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切割装置通过置物盘7放置工件,然后第一驱动模组3、第二驱动模组4、第三驱动模组5和旋转组件6配合可以精确调整工件和切割组件8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通过切割组件8对工件进行切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割装置还包括:光学传感组件9。所述光学传感组件9装设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上,所述光学传感组件9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驱动进行移动,且所述光学传感组件9的移动与所述切割组件8的的移动同步。所述光学传感组件9用于测量工件的位置以确定工件与所述切割组件8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驱动模组3包括:第一底座31、两条第一滑轨32、第一支撑板33和第一驱动机构34。

所述第一底座31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1上,两条所述第一滑轨32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底座31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4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 32之间的所述第一底座3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33通过滑块(未标示)滑动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32上并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4组合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33在所述第一滑轨32上滑动。

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6所示,所述旋转组件6包括:第四底座61、旋转电机62、感应片63、感应器 64、感应器座65和吸盘66。

所述第四底座61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3上,所述旋转电机62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61上,所述吸盘66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62的上端,而所述置物盘则安装在所述吸盘66上;所述感应片63装设在所述吸盘66下端,所述感应器 64通过所述感应器座65固定在所述第四底座61上。所述旋转电机62用于驱动所述吸盘6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置物盘7转动,所述感应片63与所述感应器64 配合用于限定所述旋转电机62的旋转角度。且所述第四底座61上与所述感应器座65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限制所述旋转电机62旋转角度的限位组件(未标示)。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驱动模组4包括:第二底座41、两条第二滑轨42、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驱动机构44。

所述第二底座41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上,两条所述第二滑轨42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二底座41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二滑轨 42之间的所述第二底座4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43通过滑块(未标示)滑动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二滑轨42上并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组合安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43在所述第二滑轨42上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模组4还包括:光栅尺45。所述光栅尺45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41的一侧,所述光栅尺45用于检测所述切割组件8的位移。

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驱动模组5包括:第三底座51、两条第三滑轨52、第三支撑板53、第三驱动机构54、第一加强筋55、第二加强筋56和固定板57。

所述第三底座51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55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43上,两条所述第三滑轨52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三底座51的两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 54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三滑轨52之间的所述第三底座51上。所述第三支撑板53 通过滑块(未标示)滑动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三滑轨52上并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 54组合安装。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4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撑板53在所述第三滑轨52上滑动。所述固定板57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53上,且所述固定板57 上还装设有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53上的第二加强筋56。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4包括:滚珠丝杆341、支撑座342、固定座343、联轴器344和电机345。

所述支撑座342和所述固定座(343)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31上,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座343的一侧。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342 上,另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344同所述电机345组合安装。

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4的构造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4的构造相同。

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 6所示,所述切割组件8包括:气浮主轴81、安装架82、刀片83、检测元件84。

所述气浮主轴8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57上,所述气浮主轴81的另一端装设有所述刀片83。所述安装架82环绕所述刀片83固定在所述气浮主轴81 上。所述检测元件84固定在贴近所述刀片83的所述安装架(82)上,所述检测元件84用于检测刀片83的磨损状况。且所述安装架82上还安装有用于拆换所述刀片83的气缸(未标示)。

且所述切割组件8还包括:清洗组件85和冷却组件86。所述清洗组件85 和所述冷却组件86安装在所述安装架82的两侧。所述清洗组件85用于清洗所述刀片83切割时产生的残留物和清洗切割后工件的表面,所述冷却组件86用于对刀片83和工件进行冷却。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切割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人工放置工件到置物盘7上,然后旋转组件6通过吸盘66吸附住工件进行定位,测量确定工件与刀片8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高度,并通过光学传感组件9确定工件与刀片8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角度,之后旋转组件6矫正其间的角度偏差,再通过第一驱动模组3、第二驱动模组4和第三驱动模组5配合控制刀片83对工件进行切割,切割后的工件经第一驱动模组3送回初始位置,并在清洗后取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切割装置结构设置紧凑合理,有效节省了设备空间,通过多组驱动模组配合控制切割作业,保证了产品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增加了对刀片使用过程中状况的实时监控,将刀片破损检测、非接触式测高等功能集合控制,保证了切割质量并提高了切割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等价形式的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