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6485发布日期:2018-11-27 22:2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氧乙炔焊接,有时也用“氧焊”这个术语,乙炔是唯一种能够为有效焊接提供足够高温度的燃料气体,氧乙炔焊接是利用氧气和中低压乙炔作为热源,两者混合点燃进行焊接的焊接方式。焊接件质量检测是保证焊接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除了对焊接技术和焊接件工艺的要求以外,焊接件质量检测也是焊接结构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中,破坏性检测包括力学性能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弯曲试验、疲劳试验、冲击试验,化学成分分析、腐蚀试验,宏观检验,微观检验等。传统焊接件的焊接与检测过程往往分开进行,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焊接平台,所述焊接平台右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焊接平台上设置有焊接件,所述焊接件左侧设置有X射线管,所述X射线管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焊接件右侧设置有平板探测器,所述平板探测器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焊接件上方设置有气焊喷嘴,所述气焊喷嘴上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下方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室上方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焊接平台左侧设置有乙炔瓶,所述乙炔瓶上方设置有乙炔调节阀,所述乙炔瓶左侧设置有氧气瓶,所述氧气瓶上方设置有氧气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氧气瓶和乙炔瓶与焊接平台距离大于5m且竖立放置。

优选的,所述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距离大于7m。

优选的,所述X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与焊接件距离大于10c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通过X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的设计,使得在焊接过程结束后,焊接件内部可被探测;通过摄像头和显示屏的设计,使得焊接实时画面被观测,有利于焊接工作的进行;通过乙炔调节阀和氧气调节阀的设计,使得乙炔和氧气的混合比例可调节;该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械臂、2混合室、3氧气调节阀、4乙炔调节阀、5氧气瓶、6乙炔瓶、7摄像头、8X射线管、9焊接平台、10气焊喷嘴、11平板探测器、12显示屏、13控制装置、14焊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包括焊接平台9,所述焊接平台9右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3,所述控制装置13上方设置有显示屏12,所述焊接平台9上设置有焊接件14,所述焊接件14左侧设置有X射线管8,所述X射线管8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13电性连接,所述焊接件14右侧设置有平板探测器11,所述平板探测器11通过导线与显示屏12电性连接,所述焊接件14上方设置有气焊喷嘴10,所述气焊喷嘴10上设置有混合室2,所述混合室2下方设置有摄像头7,所述摄像头7通过导线与显示屏12电性连接,所述混合室2上方设置有机械臂1,所述机械臂1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13电性连接,所述焊接平台9左侧设置有乙炔瓶6,所述乙炔瓶6上方设置有乙炔调节阀4,所述乙炔瓶6左侧设置有氧气瓶5,所述氧气瓶5上方设置有氧气调节阀3,所述氧气瓶5和乙炔瓶6与焊接平台9距离大于5m且竖立放置,所述氧气瓶5和乙炔瓶6之间距离大于7m,所述X射线管8和平板探测器11与焊接件14距离大于10cm。

工作原理:该具有内部缺陷检测功能的焊接设备在工作时,控制装置13操纵机械臂1,通过摄像头7将画面显示在显示屏12上,气焊喷嘴10移动到焊接件14指定位置,氧气调节阀3和乙炔调节阀4可调节氧气和乙炔之间的混合比例,在混合室2内混合后,由气焊喷嘴10进行喷出,对焊接件14进行焊接,在焊接结束时,控制装置13控制X射线管8和平板探测器11开始工作,对焊接件14进行内部缺陷检测,所探测图像显示在显示屏12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