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452发布日期:2018-12-05 20:08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是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铣刀在对硬度高、韧性好及导热系数低的材料进行加工时,由于铣刀的底刃与侧刃同时参与铣削,易产生粘结磨损而使切削力增大,进而导致铣刀产生震动、刀尖崩刃的现象,降低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工过程中,铣刀的震动易使加工表面出现震刀纹、亮线等不良,降低了加工良率。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切削稳定性好的铣刀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铣刀,用于对工件加工凹槽,该铣刀包括刀柄及刀头,该刀头连接于该刀柄的一端上,该刀头包括本体及开设于该本体的端面上的两个排屑槽,该本体上设有第一刀齿及第二刀齿,该第一刀齿及该第二刀齿分别位于相应的该排屑槽的边缘处,该第一刀齿包括第一侧刃及与该第一侧刃相连接的第一底刃,该第二刀齿包括第二侧刃及与该第二侧刃相连接的第二底刃,该第一侧刃及该第二侧刃位于该本体的周壁上,该第一底刃及该第二底刃位于该本体远离该刀柄的端面上,该第二底刃与该第一底刃相互平行且不沿该本体的中心轴的方向相互错开,该第一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和该第二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不相等。进一步地,两个该排屑槽相对该本体的中心轴旋转对称。进一步地,该第一底刃和该第二底刃都呈直线状。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刃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底刃的长度。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刃与该刀柄的距离小于该第一底刃与该刀柄的距离。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刃与第一底刃的高度差范围为0.03毫米~0.2毫米。进一步地,该第一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为刃径的0.42~0.48倍,其中,该刃径为到该本体的中心轴最远的侧刃绕中心轴转动所得到的圆的直径。进一步地,该第二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为该刃径的0.5倍。进一步地,该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及第四刀面,该第一刀面位于该本体远离该刀柄的端面上,该第一刀面为平面且与相应的该排屑槽的相交处形成该第一底刃,该第二刀面与该第一刀面相接且不在同一平面内,该第三刀面位于该本体远离该刀柄的端面上,该第三刀面为平面且与相应的该排屑槽的相交处形成该第二底刃,该第四刀面与该第三刀面相接且不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该第二刀面和该第四刀面都为弧形面。上述铣刀通过第一侧刃与第二侧刃及第一底刃与第二底刃错刃设计,在铣削过程中,第一侧刃与第二底刃相配合进行铣削,或者第二侧刃与第一底刃相配合进行铣削,从而避免位于同一侧相连接的侧刃与底刃同时参与铣削,进而铣刀铣削的平稳性,提高了刀具寿命及加工工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铣刀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铣刀的局部II的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的铣刀的仰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铣刀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铣刀100刀柄10刀头20本体21第一刀齿211第一侧刃2111第一底刃2112第二刀齿212第二侧刃2121第二底刃2122第一刀面213第二刀面214第三刀面215第四刀面216排屑槽22中心轴A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对工件(图未示)进行铣削凹槽(图未示)的铣刀100。铣刀100包括刀柄10及刀头20。刀柄10大致呈圆柱状。刀柄10用于外接于一加工装置(图未示)以驱动铣刀100转动,从而对工件的凹槽进行铣削。刀头20连接刀柄10的一端上以对工件的凹槽进行铣削。本实施方式中,刀柄10及刀头20由硬质合金制成,但不限于此。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刀头20包括本体21及两个排屑槽22。本体21大致呈圆柱状。本体21连接于刀柄10远离加工装置(图未示)的一端上且与刀柄10同轴心。两个排屑槽22开设于本体21远离刀柄10的端面上且贯穿本体21的部分周壁(未标示)。两个排屑槽22相对本体21的中心轴A旋转对称。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本体21上设有第一刀齿211及第二刀齿212。第一刀齿211及第二刀齿212分别位于相应的排屑槽22的边缘处。第一刀齿211包括第一侧刃2111及与第一侧刃2111相连接的第一底刃2112。第一侧刃2111位于本体21的周壁(未标示)上以对工件待加工凹槽的周壁(图未示)进行切削加工。第一底刃2112位于本体21远离刀柄10的端面上以对工件待加工凹槽的底面(图未示)进行切削加工。第一底刃2112大致呈直线状。第一底刃2112靠近本体21的中心轴A。第二刀齿212包括第二侧刃2121及与第二侧刃2121相连接的第二底刃2122。第二侧刃2121位于本体21的周壁(未标示)上以对工件待加工凹槽的周壁(图未示)进行切削加工。第二底刃2122位于本体21远离刀柄10的端面上以对工件待加工凹槽的底面(图未示)进行切削加工。第二底刃2122大致呈直线状。第二底刃2122靠近本体21的中心轴A。第二底刃2122的长度大于第一底刃2112的长度。第二底刃2122与第一底刃2112相互平行且沿本体21的中心轴A的方向相互错开。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刃2111到本体21的中心轴A的距离L1和第二侧刃2121到本体21的中心轴A的距离L2不相等。具体地,第一侧刃2111到本体21的中心轴A的距离L1为刃径的0.42~0.48倍,其中,刃径为到本体21的中心轴A最远的侧刃绕中心轴A转动所得到的圆的直径。第二侧刃2121到本体21的中心轴A的距离L2为刃径的0.5倍。第二底刃2122与刀柄10的距离小于第一底刃2112与刀柄10的距离。第二底刃2122与第一底刃2112的高度差H范围为0.03毫米~0.2毫米。本实施例中,本体21上还设有第一刀面213、第二刀面214、第三刀面215及第四刀面216。第一刀面213位于本体21远离刀柄10的端面上。第一刀面213为平面且与相应的排屑槽22的相交处形成第一底刃2112。第二刀面214为弧形面。第二刀面214与第一刀面213相接且不在同一平面内。第三刀面215位于本体21远离刀柄10的端面上。第三刀面215为平面且与相应的排屑槽22的相交处形成第二底刃2122。第四刀面216为弧形面。第四刀面216与第三刀面215相接且不在同一平面内。上述铣刀100通过第一侧刃2111与第二侧刃2121及第一底刃2112与第二底刃2122错刃设计,在铣削过程中,第一侧刃2111与第二底刃2122相配合进行铣削,或者第二侧刃2121与第一底刃2112相配合进行铣削,从而避免位于同一侧相连接的侧刃与底刃同时参与铣削,进而铣刀100铣削的平稳性,提高了刀具寿命及加工工件的质量。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