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轨料片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4808发布日期:2018-12-05 20:0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轨料片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母轨料片冲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座椅母轨料片的加工流程采用每个工序单独进行处理的工艺,即先通过冲压设备进行冲压加工,工人收料后再将料片移送到矫平设备工位,重新向矫平设备上料后,由矫平设备完成最后的矫平处理,整个加工流程由于没有形成完成的加工链,需要人工在冲压设备与矫平设备之间进行接续工作,使得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轨料片冲压生产线。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母轨料片冲压生产线,包括按照冲压工序依次设置的送料机构、冲压机构、传送机构和矫平机构;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机架及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进料辊、牵引矫平辊组件和出料辊,所述牵引矫平辊组件由牵引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牵引矫平辊组件包括匹配设置的多个上层辊和多个下层辊,所述多个上层辊和多个下层辊交替设置,所述出料辊下方设有托盘;

所述冲压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上垫板、上固定板、上卸料板、下模、下垫板、下模板和下定位板,所述下模板和下定位板之间设有多个下垫脚,所述下模板上沿送料方向的始端位置设有送料板固定块,所述送料板固定块上固定有送料板,所述送料板的进料侧与托盘对接,所述上固定板上沿送料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冲头,第一凸模、第一异形冲头、第二异形冲头和第二冲头,所述第一冲头顶部位于上固定板顶面且通过设于上模板和上垫板内的上冲头垫块与上模板固定连接,底部自上而下穿过上固定板、上卸料板后凸出于上卸料板底面,所述第一凸模上部通过凸模固定块固定于上固定板内,下部穿过上卸料板后凸出于上卸料板底面,所述上卸料板通过卸料螺丝与上模板连接,所述卸料螺丝自上而下贯穿上模板、上垫板、上固定板和卸料板且位于第一异形冲头与第二异形冲头之间且靠近第二异形冲头,所述卸料螺丝外周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通过弹簧法兰与上垫板连接,另一端抵靠在上卸料板顶面,所述下模内沿送料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有下顶块、字模、刻字镶块和凹模镶块,所述下顶块下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抵靠在下顶块的底面上,下端穿过下垫板后通过螺栓与下模板连接,所述字模和刻字镶块通过字模垫块固定于下模内,所述凹模镶块位于第一冲头正下方,所述上模板内设有上导套且上导套向下延伸至上固定板内,所述上导套位于第一异形冲头与卸料螺丝之间,所述下模内设有下导套且下导套向下延伸至下模板内,所述下导套位于下上导套正下方,所述上卸料板上贯穿固定有小导柱,所述小导柱的上部位于上导套内,下部位于下导套内;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辊轮组件和传送电机,所述辊轮组件包括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所述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上套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电机驱动主动辊轮转动,所述传送带的输入侧与冲压机构的出料侧对接;

所述矫平机构包括机壳,机壳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传送带的输出侧对接且内部设置有输入辊组,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输出辊组,所述输入辊组和输出辊组包括相匹配的上辊和下辊,所述输入辊组和输出辊组分别由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所述机壳内部中部设有顺序相连的矫平辊组和传送辊组,所述矫平辊组包括设于上排的多个压辊和设于下排的多个承载辊,所述传送辊组包括与承载辊等高设置的多个传送辊,所述矫平辊组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传送辊组由第四电机驱动,所述传送辊组的上方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由第五电机驱动,所述出料口外侧设有离子风刀。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冲头包括沿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冲头,相应地所述凹模镶块也包括多个。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冲头包括沿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冲头。

作为改进,所述上卸料板内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第二冲头的右侧。

作为改进,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还设有独立导柱。

作为改进,所述下模板上沿送料方向的末端位置还设有误送检测装置,所述误送检测装置包括挡块、第三弹簧、定位块、误送检测块、检测感应器、感应器定位块、感应器垫块和感应器固定块,所述感应器定位块上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挡块、定位块、误送检测块和检测感应器,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定位块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挡块上,所述检测感应器的检测头朝向送料板,所述感应器定位块固定于感应器垫块上,所述感应器垫块固定于感应器固定块上,所述感应器固定块固定于下模板上且位于下模板的最右侧。

作为改进,所述下模内还设有内限位,所述内限位位于第二冲头的右侧。

作为改进,所述下模沿送料方向的侧边上设有死挡块,所述死挡块位于第二冲头与内限位之间。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分立设置的冲压设备和矫平设备进行整合,形成生产线,利用传送机构代替原有的人工移送工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并且设备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矫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母轨料片冲压生产线,包括按照冲压工序依次设置的送料机构1、冲压机构2、传送机构3和矫平机构4;

如图2所示,送料机构1包括机架11及在机架11上依次设置的进料辊12、牵引矫平辊组件13和出料辊14,牵引矫平辊组件13由牵引电机驱动转动,牵引矫平辊组件13包括匹配设置的多个上层辊131和多个下层辊132,多个上层辊131和多个下层辊132交替设置,出料辊14下方设有托盘15;

如图3和图4所示,冲压机构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21、上垫板22、上固定板23、上卸料板24、下模25、下垫板26、下模板27和下定位板28,下模板27和下定位板28之间设有多个下垫脚29,下模板28上沿送料方向的始端位置设有送料板固定块210,送料板固定块210上固定有送料板211,送料板210的进料侧与托盘对接,上固定板23上沿送料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冲头221,第一凸模222、第一异形冲头223、第二异形冲头224和第二冲头225,第一冲头221顶部位于上固定板23内且通过设于上模板和上垫板内的上冲头垫块2211与上模板22固定连接,底部自上而下穿过上固定板23、上卸料板24后凸出于上卸料板24底面,第一凸模222上部通过凸模固定块2221固定于上固定板23内,下部穿过上卸料板24后凸出于上卸料板24底面,上卸料板24通过卸料螺丝212与上模板21连接,卸料螺丝212自上而下贯穿上模板21、上垫板22、上固定板23和卸料板24且位于第一异形冲头223与第二异形冲头224之间且靠近第二异形冲头224,卸料螺丝212外周套有第一弹簧213,第一弹簧213一端通过弹簧法兰214与上垫板连接,另一端抵靠在上卸料板24顶面,下模25内沿送料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有下顶块251、字模252、刻字镶块253和凹模镶块254,下顶块251下部设有第二弹簧215,第二弹簧215的上端抵靠在下顶块251的底面上,下端穿过下垫板26后通过螺栓216与下模板27连接,字模252和刻字镶块253通过字模垫块2521固定于下模内,凹模镶块254位于第一冲头221正下方,上模板21内设有上导套217且上导套217向下延伸至上固定板23内,上导套217位于第一异形冲头223与卸料螺丝212之间,下模25内设有下导套218且下导套向下延伸至下模板27内,下导套218位于下上导套217正下方,上卸料板24上贯穿固定有小导柱219,小导柱219的上部位于上导套217内,下部位于下导套218内。

具体地:

(1)第一冲头221包括沿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冲头,相应地凹模镶块254也包括多个。

(2)第二冲头包括沿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冲头。

为了进一步保证上模与下模合模的精准度,对模具进行以下改进:

(1)在上卸料板内增设定位柱241,定位柱241位于第二冲头225的右侧。

(2)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增设独立导柱220。

(3)下模内还设有内限位255,内限位255位于第二冲头225的右侧。

为了避免出现误送的情况发生,在下模板27上沿送料方向的末端位置还设有误送检测装置271,误送检测装置包括挡块2711、第三弹簧2712、定位块2713、误送检测块2714、检测感应器2715、感应器定位块2716、感应器垫块2717和感应器固定块2718,感应器定位块2716上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挡块2711、定位块2713、误送检测块2714和检测感应器2715,第三弹簧2712的一端与定位块2713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挡块2711上,检测感应器2715的检测头朝向送料板211,感应器定位块2716固定于感应器垫块2717上,感应器垫块2717固定于感应器固定块2718上,感应器固定块2718固定于下模板27上且位于下模板27的最右侧。

为了限定模具的送料方向,下模沿送料方向的侧边上还设有死挡块256,死挡块256位于第二冲头225与内限位255之间。

如图5所示,传送机构3包括机架31及设于机架31上的辊轮组件和传送电机,辊轮组件包括主动辊轮321和从动辊轮322,主动辊轮321和从动辊轮322上套接有传送带33,传送电机驱动主动辊轮321转动,传送带33的输入侧与冲压机构2的出料侧对接;

如图6所示,矫平机构4包括机壳41,机壳41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42,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43,进料口42与传送带33的输出侧对接且内部设置有输入辊组44,出料口43内设置有输出辊组45,输入辊组44和输出辊组45包括相匹配的上辊和下辊,输入辊组44和输出辊组45分别由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机壳内部中部设有顺序相连的矫平辊组46和传送辊组47,矫平辊组46包括设于上排的多个压辊461和设于下排的多个承载辊462,传送辊组47包括与承载辊等高设置的多个传送辊471,矫平辊组46由第三电机驱动,传送辊组47由第四电机驱动,传送辊组47的上方设置有风扇48,风扇48由第五电机49驱动,出料口外侧设有离子风刀50。

矫平辊组对料片进行矫平,传送辊组将料片传送到风扇下方,风扇对料片进行吹风,降温的同时还可以对料片进行除尘,位于出料口外侧的离子风刀对装箱前的料片进行最后一次除尘。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原理:送料机构送料给冲压机构,冲压机构对原材料进行冲压成型,冲压完成后,料片经传送机构传送给矫平机构,矫平机构对料片进行矫平并出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分立设置的冲压设备和矫平设备进行整合,形成生产线,利用传送机构代替原有的人工移送工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并且设备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