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4045发布日期:2019-01-04 22:5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尤其是中低端的手机,其壳体大部分是采用塑料制成。塑料手机壳耐磨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划痕,甚至掉色等状况。为此,一些高端手机,越来越多的采用金属壳体,例如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或钛合金壳体,这些金属手机壳由于耐磨性好,而且可以做出精美的外观,很受消费者喜欢。为了便于进行手机壳的生产,保证手机壳的质量和外观,常采用冲压进行手机壳的生产。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的手机壳冲压模具不具备缓冲功能,长时间使用容易对模具本身造成冲击受损;同时无法实现自动退料,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手机壳冲压模具不具备缓冲功能,长时间使用容易对模具本身造成冲击受损;同时无法实现自动退料,影响生产效率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利用复位弹簧、缓冲弹簧和退料弹簧的弹力,能够进行三重缓冲,防止长时间使用对装置造成冲压损伤,有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利用退料弹簧的弹力推动退料杆,通过退料杆将手机壳推出冲压凹模,实现自动退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包括上基板、下基座,所述上基板底部安装有定位柱和冲压凸模,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冲压凸模两侧;

所述下基座表面设置有定位孔和内腔体,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内腔体两侧,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所述定位孔内部通过复位弹簧安装有缓冲板;所述内腔体上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内腔体的内底部设置有安装孔和滑动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滑动腔两侧;所述安装孔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安装有冲压凹模,所述冲压凹模位于所述内腔体内部,且所述冲压凹模与所述冲压凸模相对应;所述滑动腔内部通过退料弹簧安装有退料杆,所述退料杆穿过所述冲压凹模。

采用上述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使用装置时,将手机冲压面板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部,通过冲压机构带动所述上基板下降,随着所述上基板的下降,所述定位柱进入所述定位孔内部,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缓冲板接触并下压所述缓冲板,利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起到缓冲作用;随着所述上基板的下降,所述冲压凸模与手机冲压面板接触并将手机冲压面板压入所述冲压凹模内部,手机冲压面板与所述退料杆接触,克服所述退料弹簧的弹力,使所述退料杆进入所述滑动腔内部,从而进行缓冲;随着所述冲压凸模对手机冲压面板的下压,手机冲压面板与所述冲压凹模接触,克服所述缓冲弹簧的弹力,使所述冲压凹模在所述内腔体内部滑动下降,直至所述冲压凹模底面与所述内腔体的内底面相接触,从而完成手机壳的冲压;在冲压过程中,利用所述复位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和所述退料弹簧的弹力实现三重缓冲,能够防止长时间使用对装置造成冲压损伤,有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冲压完成后,冲压机构带动所述上基板回到原位,利用所述缓冲弹簧的弹力推动所述冲压凹模恢复原位,利用所述退料弹簧的弹力向上推动所述退料杆,通过所述退料杆将冲压完成的手机壳推出所述冲压凹模,实现手机壳的自动退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板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退料杆的外径尺寸和所述滑动腔的内径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腔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退料杆的底端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退料杆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护垫。

作为优选,所述冲压凹模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内腔体的内部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冲压凹模表面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内径尺寸与所述防护垫的外径尺寸相等,且所述沉孔的孔深尺寸与所述防护垫的厚度尺寸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共有四个,且对称分布。

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所述复位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和所述退料弹簧的弹力,能够进行三重缓冲,防止长时间使用对装置造成冲压损伤,有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2、利用所述退料弹簧的弹力推动所述退料杆,通过所述退料杆将手机壳推出所述冲压凹模,实现自动退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基座;101、定位孔;102、放置槽;103、内腔体;104、滑动腔;105、安装孔;106、导向槽;2、复位弹簧;3、缓冲板;4、定位柱;5、上基板;6、冲压凸模;7、防护垫;8、退料杆;801、导向块;9、冲压凹模;901、沉孔;10、缓冲弹簧;11、退料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外壳冲压模具,包括上基板5、下基座1,上基板5底部安装有定位柱4和冲压凸模6,定位柱4位于冲压凸模6两侧;

下基座1表面设置有定位孔101和内腔体103,定位孔101位于内腔体103两侧,定位孔101与定位柱4相对应,定位孔101内部通过复位弹簧2安装有缓冲板3;内腔体103上部设置有放置槽102,内腔体103的内底部设置有安装孔105和滑动腔104,安装孔105位于滑动腔104两侧;安装孔105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10,缓冲弹簧10的上端安装有冲压凹模9,冲压凹模9位于内腔体103内部,且冲压凹模9与冲压凸模6相对应;滑动腔104内部通过退料弹簧11安装有退料杆8,退料杆8穿过冲压凹模9。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定位柱4的外径尺寸与定位孔101的内径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定位柱4与定位孔101的定位效果,保证手机壳的冲压质量;

缓冲板3的外径尺寸与定位孔101的内径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这样设置便于缓冲板3在定位孔101内部滑动升降,辅助实现缓冲作用;

退料杆8的外径尺寸和滑动腔104的内径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这样设置便于退料杆8在滑动腔104内部滑动升降,辅助实现缓冲效果和手机壳的自动退料;

滑动腔104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106,退料杆8的底端安装有导向块801,导向块801与导向槽106间隙配合,这样设置能够对退料杆8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保证退料杆8在滑动腔104内部平稳滑动;

退料杆8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护垫7,这样设置能够起到防护作用,防止退料杆8对手机壳造成损伤;

冲压凹模9的外部尺寸与内腔体103的内部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这样设置便于冲压凹模9在内腔体103内部滑动升降,辅助起到缓冲作用;

冲压凹模9表面设置有沉孔901,沉孔901的内径尺寸与防护垫7的外径尺寸相等,且沉孔901的孔深尺寸与防护垫7的厚度尺寸相等,这样设置便于防护垫7表面与冲压凹模9的底面相平齐,有助于保证手机壳的生产质量;

安装孔105共有四个,且对称分布,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缓冲弹簧10对冲压凹模9的支撑稳定性,有助于保证手机壳的生产质量。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装置时,将手机冲压面板放置在放置槽102内部,通过冲压机构带动上基板5下降,随着上基板5的下降,定位柱4进入定位孔101内部,定位柱4与缓冲板3接触并下压缓冲板3,利用复位弹簧2的弹力起到缓冲作用;随着上基板5的下降,冲压凸模6与手机冲压面板接触并将手机冲压面板压入冲压凹模9内部,手机冲压面板与退料杆8接触,克服退料弹簧11的弹力,使退料杆8进入滑动腔104内部,从而进行缓冲;随着冲压凸模6对手机冲压面板的下压,手机冲压面板与冲压凹模9接触,克服缓冲弹簧10的弹力,使冲压凹模9在内腔体103内部滑动下降,直至冲压凹模9底面与内腔体103的内底面相接触,从而完成手机壳的冲压;在冲压过程中,利用复位弹簧2、缓冲弹簧10和退料弹簧11的弹力实现三重缓冲,能够防止长时间使用对装置造成冲压损伤,有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冲压完成后,冲压机构带动上基板5回到原位,利用缓冲弹簧10的弹力推动冲压凹模9恢复原位,利用退料弹簧11的弹力向上推动退料杆8,通过退料杆8将冲压完成的手机壳推出冲压凹模9,实现手机壳的自动退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