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机用开卷支撑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1492发布日期:2019-03-22 20:5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开卷机用开卷支撑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卷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开卷机用开卷支撑臂。



背景技术:

开卷机是金属板材校平的专用设备,用于校平线钢板、不平整板可根据相关配置组成开卷、校平、剪切生产线和其它板材制品生产线。适用于机械、车辆、金属制品家用电器、钢构、装饰等行业。

开卷机是焊管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一个是通过涨紧钢卷内孔来支撑住钢卷;另一个是通过旋转在直头机的配合下将钢带头部送入矫平机。因此开卷机性能的好坏对整个生产线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多年的设计实践中,对开卷机结构进行了不断地优化改进,使开卷机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开卷支撑臂是开卷机的辅助设备,其能够实现支撑开卷机卷筒,防止卷筒在运行过程中变形。传统的开卷支撑臂是由油压缸直接推动,油缸缸径大,容易损坏,且传统的开卷支撑臂仅仅通过普通的支撑辊支撑卷筒,开卷时,卷筒会受到一个向外的拉力,长此以往,卷筒易损坏,同时支撑臂承重能力差,开卷效率低,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卷筒的变形,降低出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加强卷筒的强度,提高稳定性,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卷筒的变形或损坏的开卷机用开卷支撑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卷机用开卷支撑臂,具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右上角上安装有轴座,轴座上安装有油压缸,支撑架的左上角上通过回转装置安装有支撑臂,支撑臂的顶端设有支撑托座,支撑托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卷筒的固定槽;

所述支撑臂上通过支撑装置安装有第一转动扣,支撑架的左下角上通过回转装置安装有第二转动扣,油压缸的端头安装有油缸座,油缸座、第二转动扣以及第一转动扣三者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槽的靠外的一侧高于另一侧,且两者之间的夹角α为142°。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开设有油道,支撑轴与第二转动扣和第一转动扣之间安装有转动套Ⅰ。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装置包括回转轴,所述回转轴的两端均开设有油道,回转轴与支撑臂的两端处安装有转动套Ⅱ。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座与油压缸之间还安装有转动套Ⅲ。

进一步的,所述的油压缸的活塞杆与油缸座的连接处设有调整间隙的调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加强卷筒的强度,提高稳定性,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卷筒的变形或损坏,使用寿命长,开卷效率高,承重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撑架,2.油压缸,3.支撑臂,4.支撑托座,5.固定槽,6.第一转动扣,7.第二转动扣,8.油缸座,9.轴座,10.支撑轴,11.转动套Ⅰ,12.回转轴,13.转动套Ⅱ,14.转动套Ⅲ,15.调整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开卷机用开卷支撑臂,具有支撑架1,支撑架1的右上角上安装有轴座9,轴座9上安装有油压缸2,支撑架1的左上角上通过回转装置安装有支撑臂3,支撑臂3的顶端设有支撑托座4,支撑托座4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卷筒的固定槽5;

支撑臂3上通过支撑装置安装有第一转动扣6,支撑架1的左下角上通过回转装置安装有第二转动扣7,油压缸2的端头安装有油缸座8,油缸座8、第二转动扣7以及第一转动扣6三者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

固定槽5的靠外的一侧高于另一侧,且两者之间的夹角α为137°~145°。

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10,所述支撑轴10的两端均开设有油道,支撑轴10与第二转动扣7和第一转动扣6之间安装有转动套Ⅰ11。

回转装置包括回转轴12,所述回转轴12的两端均开设有油道,回转轴12与支撑臂3的两端处安装有转动套Ⅱ13。

轴座9与油压缸2之间还安装有转动套Ⅲ14。

油压缸2的活塞杆与油缸座8的连接处设有调整间隙的调整槽15。

具体的使用时,油压缸2带动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一转动扣6、第二转动扣7逐渐展开,最终形成一直线,从而带动支撑臂3伸出,使得支撑托座4位于卷筒的下方,支撑托座4上的固定槽5内放置卷筒,且固定槽5靠外的一侧较高,可以给卷筒一个水平方向上的支撑,且夹角α是我角度为142°,能更好的使得支撑托座4的中心与卷筒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在不使用时,油压缸2收回活塞杆,周而复始。

由此可知,加强卷筒的强度,提高稳定性,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卷筒的变形或损坏,使用寿命长,开卷效率高,承重能力强。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