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1860发布日期:2019-05-17 21:0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



背景技术:

钢瓶是一种用于存储气体的压力容器,钢瓶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在化工、食品、医疗、居家生活中都有涉及;比如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液化气钢瓶、医院里的氧气钢瓶,或者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氨气钢瓶、氯气钢瓶等等。钢瓶通常由瓶体、瓶座、瓶阀和瓶阀护罩组成,其中瓶座是由制成圆圈状的钢板焊接固定在瓶体的底部,从而以便于使钢瓶能直立摆放或使用,但是现有的钢瓶座基本是先将整块钢板剪成一定规格的钢条,再将钢条通过滚圆机进行滚圆加工而成,由于滚圆机在对钢条进行滚制时会存在一个起端直头部分,为了消除这个起端直头因此需要将底座在滚圆机上反过来回滚一下,由此增加了钢瓶底座的生产工序,即降低了钢瓶底座的生产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生产效率的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包括机座和挤压模具,所述挤压模具包括静模、左动模、右动模和模芯,所述静模安装在机座上,所述静模的两端分另设置有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分别与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相连接,所述机座一侧的中部还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模芯与第一液压缸相连接,所述静模与机座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呈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与静模相互平行,有助于与静模和模芯的相互配合使钢板压制成圆形的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有二个以上,且缓冲装置均匀分布在静模和机座之间,有助于静模与机座之间形成缓冲。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弹簧,所述导向杆固定在静模的下端面上,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与导向杆相互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与机座滑动连接,有助于静模与机座之间形成缓冲。

作为优选,所述静模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定位工件的凹槽,有助于钢板的准确放置,从而提高钢瓶底座加工成型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机座上设置了静模,并在机座的一侧设置了纵梁和第一液压缸,以及在第一液压缸上设置了与静模相互配合的模芯,以及在静模上的两端设置了分别通过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相连接的并与模芯相互配合的左动模和右动模,当第一液压缸带动模芯向下压下时,模芯可以即可与静模相互配合将放置在静模上的钢板压制成底部为半圆的U形半成品,此时位于静模两端的左动模和右动模可分别在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的带动下,向压合在静模上的模芯处运动,并与模芯相互配合将U形的半成品钢板压制成圆形的钢瓶底座;由于将钢条放置到静模上后,即可一次性压制成型,避免了传统钢瓶底座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回滚以消除起端直头的问题,因此提高了成型压机的生产速度,同时也提高了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生产加工的效率;由于在静模上设置了用于定位待加工工件的凹槽,使得钢瓶底座的压制合格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提高了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的压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高效成型的钢瓶底座成型压机,包括机座1和挤压模具2,所述挤压模具2包括静模21、左动模22、右动模23和模芯24,所述静模21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静模21的两端分另设置有左液压缸3和右液压缸4,所述左动模22和右动模23分别与左液压缸3和右液压缸4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左液压缸3和右液压缸4的另一端分别与静模21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机座1一侧的中部还设置有纵梁5,所述纵梁5呈倒L形设置,且纵梁5与机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纵梁5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6,所述第一液压缸6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梁5的顶端部,所述模芯24的端部与第一液压缸6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静模21与机座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装置7。

所述左动模22和右动模23呈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左液压缸3和右液压缸4皆与静模21相互平行,有助于与静模21和模芯24的相互配合使钢板压制成圆形的底座。所述缓冲装置7设置有二个以上,且缓冲装置7均匀分布在静模21和机座1之间,有助于静模21与机座1之间形成缓冲。所述缓冲装置7包括导向杆71和弹簧72,所述导向杆71的顶端部通过螺纹固定在静模21的下端面上,所述弹簧72套设在导向杆71上,所述机座1上还钻设有与导向杆71相互对应的导向孔73,所述导向杆71与机座1滑动连接,有助于静模21与机座1之间形成缓冲。所述静模21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定位工件的凹槽25,有助于待加工钢板相对模具空间位置的准确放置,从而提高钢瓶底座加工成型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机座上设置了静模,并在机座的一侧设置了纵梁和第一液压缸,以及在第一液压缸上设置了与静模相互配合的模芯,以及在静模上的两端设置了分别通过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相连接的并与模芯相互配合的左动模和右动模,当第一液压缸带动模芯向下压下时,模芯可以即可与静模相互配合将放置在静模上的钢板压制成底部为半圆的U形半成品,此时位于静模两端的左动模和右动模可分别在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的带动下,向压合在静模上的模芯处运动,并与模芯相互配合将U形的半成品钢板压制成圆形的钢瓶底座;由于将钢条放置到静模上后,即可一次性压制成型,避免了传统钢瓶底座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回滚以消除起端直头的问题,因此提高了成型压机的生产速度,同时也提高了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生产加工的效率;由于在静模上设置了用于定位待加工工件的凹槽,使得钢瓶底座的压制合格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提高了钢瓶底座成型压机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