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5708发布日期:2019-07-03 04:1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折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边加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内折边机。



背景技术:

一般金属圈、金属桶、金属筒、金属锅都是由一些比较薄的金属片或金属板制成的,加工成毛坯的时候边缘会很锋利,需要进行折边加工工序,不仅可以防止人们在使用的时候被划伤,而且还可以增加边缘的硬度,防止边缘变形。其中折边分为外翻边和内折边,外翻边加工需要将边缘的一圈往外翻,然后将翻边压紧贴合外侧,防止划手,但是,在外翻边缘的过程,边缘被拉伸,容易出现边缘被折断,形成不良品的情况,成品率不够高;而内折边加工先将边缘往内折,然后对内折的边缘进行卷边,让内折的边缘卷向内侧壁,随后将卷好的边缘往侧壁压紧,完成内折边加工,在内折边加工的时候,由于边缘是收缩,不容易出现边缘被折断的情况,成品率高,但是现有的进行内折边加工的设备的折边、卷边、压边是不同的折边机上进行的,加工工序繁琐,需要人工多次定位装夹工件,加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内折边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紧凑、只进行一次装夹便完成加工、提高生产效率的内折边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折边机,包括有转动主轴、设置在所述转动主轴上的内撑夹具、对应所述内撑夹具的按压盘,所述按压盘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所述转动主轴的轴向来回移动;还包括有对应所述内撑夹具外边缘且互相错位分布的内折边机构、卷边机构、压边机构;所述内折边机构包括有依次分布在所述内撑夹具外边缘的内外两侧的折边柱和折边块;所述折边柱和所述折边块分别在两个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所述转动主轴的径向来回移动,所述折边柱上设有与所述折边块相匹配的折边槽;所述内折边机构、所述卷边机构、所述压边机构均位于所述内撑夹具远离所述按压盘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滑座驱动所述折边柱,另一个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通过第二滑座驱动所述折边块;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边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折边柱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折边槽为设置在所述折边柱外侧的环形槽。

进一步,所述折边槽远离所述内撑夹具的一侧设有避让斜面。

进一步,所述卷边机构包括有卷边柱、驱动所述卷边柱沿所述转动主轴的轴向来回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卷边柱对应所述内撑夹具的外边缘的位置设有卷边圆弧槽。

进一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通过第五滑座驱动所述卷边柱,所述卷边柱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五滑座上,所述卷边圆弧槽为设置在所述卷边柱外侧的环形圆弧槽。

进一步,所述卷边柱和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在第六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内撑夹具的转动轴的径向来回移动。

进一步,所述压边机构包括有依次分布在所述内撑夹具内外两侧的压边柱和压边块,所述压边柱和所述压边块分别在两个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所述转动主轴的径向来回移动。

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第五驱动装置通过第三滑座驱动所述压边柱,另一个所述第五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四滑座驱动所述压边块;所述第四滑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座上。

进一步,所述压边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座上,所述压边柱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主轴、内撑夹具、按压盘、内折边机构、卷边机构、压边机构的协同配合工作,让圆桶型或圆筒型的工件在一次的装夹固定的情况下完成内折边、卷边、压边的加工流程,避免了多次装夹,运输工件的步骤,从而让内折边加工更加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工厂的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视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折边机构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卷边机构侧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边机构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内折边机,包括有转动主轴1、设置在所述转动主轴1上的内撑夹具2、对应所述内撑夹具2的按压盘3,所述按压盘3在第二驱动装置31的驱动下沿着所述转动主轴1的轴向来回移动;还包括有对应所述内撑夹具2外边缘且互相错位分布的内折边机构4、卷边机构5、压边机构6;所述内折边机构4包括有依次分布在所述内撑夹具2外边缘的内外两侧的折边柱41和折边块42;所述折边柱41和所述折边块42分别在两个第三驱动装置43的驱动下沿着所述转动主轴1的径向来回移动,所述折边柱41上设有与所述折边块42相匹配的折边槽411;所述内折边机构4、所述卷边机构5、所述压边机构6均位于所述内撑夹具2远离所述按压盘3的一侧。

所述转动主轴1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内撑夹具2设置在所述转动主轴1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内撑夹具2为拉杆内撑圆盘,用于装夹固定圆桶型、圆筒型的工件,以进行加工成型金属圈、金属桶、金属筒、金属锅。所述按压盘3设置在所述内撑夹具2远离所述转动主轴1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内撑夹具2固定装夹工件。所述按压盘3的直径大于所述内撑夹具2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1为气缸,为了方便工件的转动,所述按压盘3转动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1还可以为油缸、丝杠驱动装置等常用的手段的替换。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液动马达、气动马达等常用手段代替。

所述内折边机构4、所述卷边机构5、所述压边机构6依次分布在所述内撑夹具2的外圆周处,可以对装夹在所述内撑夹具2上的圆桶型或圆筒型的一端的边缘进行内折边加工,加工顺序为先进行内折边,然后卷边,最后压边。

内折边的方式为:所述折边柱41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3的驱动下贴合工件的内壁,所述折边槽411对应工件内折边的高度,其中所述折边槽411的宽度和深度均大于工件内折边的高度,随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主轴1驱动,带动工件转动,然后所述折边块42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3的驱动下缓慢地往所述折边柱41移动,所述折边块42贴合工件之后然后让所述折边槽411移动,让工件的边缘折向所述折边槽411,等所述转动主轴1转了足够的圈数过后,工件的边缘均完成向内折边。等完成内折边之后,所述折边柱41和所述折边块42均朝远离工件的方向撤,等待进行下一步的卷边工序。

参照图1、图2,优选地,为了结构更加紧凑,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3通过第一滑座44驱动所述折边柱41,另一个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3通过第二滑座45驱动所述折边块42;所述第二滑座45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44上。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3为油缸,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气缸、丝杆驱动装置等常用手段代替。

参照图1、图2,优选地,为了减少所述折边块42和所述折边柱41与工件边缘的摩擦以及减少工件表面的磨损,所述折边块4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座45上,所述折边柱4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44上,所述折边槽411为设置在所述折边柱41外侧的环形槽。所述折边块42为类似圆柱的块体,所述折边柱41为类似圆柱的柱体,所述折边块42和所述折边柱41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座45和所述第一滑座44上。因此,在进行内折边加工的时候,所述折边块42和所述折边柱41将会在工件的转动下被带动,从而减少了工件表面的磨损,方便了内折边的进行,提高了加工效率。

参照图1、图2,优选地,为了让所述折边槽411的结构强度更好,所述折边槽411远离所述内撑夹具2的一侧设有避让斜面412。因为所述折边槽411的深度和开口的宽度都需要比工件折边的高度大,则通过设置所述避让斜面412可以将所述折边槽411的开口变大,让往内折边的边缘更加容易折入所述折边槽411。

参照图1、图3,优选地,所述卷边机构5包括有卷边柱51、驱动所述卷边柱51沿所述转动主轴1的轴向来回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52,所述卷边柱51对应所述内撑夹具2的外边缘的位置设有卷边圆弧槽511。所述卷边圆弧槽511为设置在所述卷边柱51外侧的环形圆弧槽。所述卷边柱51为带有所述环形圆弧槽的圆柱体,其中所述卷边圆弧槽511的位置对应所述内撑夹具2的外边缘,用于装夹在所述内撑夹具2的工件的边缘对应所述卷边圆弧槽511。优选地,所述卷边柱51在所述卷边圆弧槽511靠近所述转动主轴1的一侧设有环形凸台,用于顶起内折的边缘,方便卷边。其中最优的,所述第四驱动装置52为气缸,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油缸、丝杆驱动装置等常用手段进行代替。

卷边的方式为:等内折边工序完成后,所述转动主轴1不停止,继续转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52驱动所述卷边柱51的所述卷边圆弧槽511缓慢靠近工件的内折边的边缘,其中所述卷边圆弧槽511为半圆槽,且开口大小小于两倍的内折边边缘的高度、大于两倍工件的厚度,然后工件的内折边折角处对应所述卷边圆弧槽511的最深处,内折边的边缘在所述卷边圆弧槽511的作用下往工件的内侧卷起,等所述转动主轴1转足够的圈数,便完成卷边工序的加工。等卷边加工结束之后,所述卷边柱51撤离工件的边缘,等待进行下一步的压边工序。

参照图1、图3,优选地,优选地,为了减少所述卷边圆弧槽511与工件边缘的摩擦以及减少工件表面的磨损,所述第四驱动装置52通过第五滑座53驱动所述卷边柱51,所述卷边柱5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五滑座53上。所述卷边柱5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五滑座53上。

参照图1、图3,优选地,为了便于调节所述卷边柱51的位置,所述卷边柱51和所述第四驱动装置52在第六驱动装置54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内撑夹具2的转动轴的径向来回移动。通过调节所述卷边柱51的位置,可以让所述卷边柱51可卷边的工件的尺寸更多,适用范围更大。优选地,所述第六驱动装置54为油缸,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气缸、丝杆驱动装置代替。

参照图1、图4,优选地,所述压边机构6包括有依次分布在所述内撑夹具2内外两侧的压边柱61和压边块62,所述压边柱61和所述压边块62分别在两个第五驱动装置63的驱动下沿着所述转动主轴1的径向来回移动。其中所述压边柱61和所述压边块62的位置与所述折边块42和所述折边柱41的位置相对应,即均可以贴合工件的边缘以及挤压内边缘。优选地,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3为油缸,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气缸、丝杆驱动装置等常用手段进行代替。

压边的方式为:当完成卷边的时候,所述转动主轴1不停止,继续转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3驱动所述压边柱61和所述压边块62缓慢地相向移动,先让所述压边块62抵住工件的外侧,然后让所述压边柱61往所述压边块62的方向移动,所述压边柱61和所述压边块62配合将工件的卷边压平,让卷边的贴合工件的内侧,等所述转动主轴1转够足够的圈数过后,便完成压边的工序,让卷边贴合内侧边,即完成整个流程的加工。随后所述压边块62和所述压边柱61往后撤,所述转动主轴1停止,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1驱动所述按压盘3远离工件,所述内撑夹具2放弃装夹,即可把加工好的工件取下来。

参照图1、图4,优选地,为了让结构更加紧凑,其中一个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3通过第三滑座64驱动所述压边柱61,另一个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3通过所述第四滑座65驱动所述压边块62;所述第四滑座65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座64上。

参照图1、图4,优选地,为了减少所述压边块62和所述压边柱61与工件之间的摩擦以及减少工件表面的磨损,所述压边块6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座65上,所述压边柱6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座64上。所述压边块62和所述压边柱61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座65和所述第三滑座64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为:将工件装夹在所述内撑夹具2上,所述按压盘3配合所述内撑夹具2压紧,随后便可以依次进行内折边、卷边、压边的加工,等加工完之后将工件从内撑夹具2上拿下来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转动主轴1、所述内撑夹具2、所述按压盘3、所述内折边机构4、所述卷边机构5、所述压边机构6的协同配合工作,让圆桶型或圆筒型的工件在一次的装夹固定的情况下完成内折边、卷边、压边的加工流程,避免了多次装夹,运输工件的步骤,从而让内折边加工更加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工厂的大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