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437发布日期:2019-08-31 02:1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万向节组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



背景技术:

万向节是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万向节与左右驱动轴组合,称为万向节传动装置;万向节左右驱动轴主要包括用于传递扭矩的驱动轴杆,驱动轴杆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滚光、下料、铣端面和精车外形,其中精车外形步骤主要用于进行万向节轴杆两端的车光轴加工以及驱动轴花键的车加工;切削方式加工驱动轴花键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驱动轴花键的加工不确定因素较多,从而影响了驱动轴花键的加工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

越来越多的连接件花键采用了冷搓成形工艺进行加工,冷搓成形工艺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相比,加工效率更高,加工工件的承载能力比切削件高,工件表面粗糙度较低,且节约材料;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能够采用冷搓成形工艺加工万向节左右驱动轴的花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件的承载能力、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并节约材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包括冷搓上料转盘、驱动轴上料工位和驱动轴冷搓工位;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轴线水平设置,且所述冷搓上料转盘上设置有四个驱动轴放置孔,四个所述驱动轴放置孔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轴线,且四个所述驱动轴放置孔围绕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轴线呈圆周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驱动轴上料工位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料导向管和上料气动推杆,且所述上料导向管位于所述上料气动推杆和所述冷搓上料转盘之间,所述上料气动推杆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竖直共面且平行,所述上料气动推杆的轴线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正下方,所述上料气动推杆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所述驱动轴冷搓工位包括一对冷搓加工齿板和两个轴线共线且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平行的驱动轴冷搓顶针,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分别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的轴线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正上方,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轴上料工位包括上料挡块和上料底仓,所述上料挡块和所述冷搓加工齿板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同一侧,所述上料导向管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另一侧;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轴进料口,所述上料底仓位于所述驱动轴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上料底仓中设置有上料托板,所述上料托板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轴钻孔工位,所述驱动轴钻孔工位包括两个驱动轴钻孔刀具,两个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轴线共线且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轴线水平共面且平行,两个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包括刀具本体、刀具驱动电机以及电机平移支座,所述电机平移支座可沿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轴卸料工位,所述驱动轴卸料工位包括驱动轴卸料推杆和驱动轴卸料导管,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和所述驱动轴卸料导管轴线共线且分别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两侧,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的轴线水平共面且平行,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间距;且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的轴线分别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轴线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通过设置冷搓上料转盘,从驱动轴上料工位输送左右驱动轴依次经过驱动轴钻孔工位、驱动轴冷搓工位以及驱动轴卸料工位,从而能够在一个装置上完成对左右驱动轴花键的冷搓加工;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件的承载能力、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并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搓上料转盘的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包括冷搓上料转盘10、驱动轴上料工位和驱动轴冷搓工位;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轴线水平设置,且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上设置有四个驱动轴放置孔11,四个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轴线,且四个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围绕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轴线呈圆周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驱动轴上料工位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料导向管21和上料气动推杆22,且所述上料导向管21位于所述上料气动推杆22和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之间,所述上料气动推杆22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竖直共面且平行,所述上料气动推杆22的轴线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正下方,所述上料气动推杆22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所述驱动轴冷搓工位包括一对冷搓加工齿板31和两个轴线共线且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平行的驱动轴冷搓顶针32,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32分别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32的轴线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正上方,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32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所述驱动轴上料工位包括上料挡块23和上料底仓24,所述上料挡块23和所述冷搓加工齿板31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同一侧,所述上料导向管21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另一侧;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轴进料口25,所述上料底仓24位于所述驱动轴进料口25的正下方,所述上料底仓24中设置有上料托板26,所述上料托板26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弹簧27。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驱动轴钻孔工位,所述驱动轴钻孔工位包括两个驱动轴钻孔刀具,两个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轴线共线且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轴线水平共面且平行,两个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包括刀具本体41、刀具驱动电机42以及电机平移支座43,所述电机平移支座43可沿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驱动轴卸料工位,所述驱动轴卸料工位包括驱动轴卸料推杆51和驱动轴卸料导管52,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51和所述驱动轴卸料导管52轴线共线且分别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两侧,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51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的轴线水平共面且平行,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51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的轴线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间距;且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51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的轴线分别位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轴线的两侧。

工作时,首先通过所述上料气动推杆22将左右驱动轴推入到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最底部的所述驱动轴放置孔11中,然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旋转将左右驱动轴输送至所述驱动轴钻孔工位,通过所述驱动轴钻孔刀具在左右驱动轴的两端面加工工艺孔,以便于后续的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32夹持左右驱动轴;然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旋转将左右驱动轴输送至所述驱动轴冷搓工位,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32夹持住左右驱动轴并沿轴线运动,通过一对所述冷搓加工齿板31在左右驱动轴上加工花键,加工完后两个所述驱动轴冷搓顶针32夹持住左右驱动轴并沿轴线复位;然后所述冷搓上料转盘10旋转将左右驱动轴输送至所述驱动轴卸料工位,所述驱动轴卸料推杆51推动左右驱动轴,使之进入所述驱动轴卸料导管52并最终实现退出万向节左右驱动轴花键冷搓装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