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转动齿轮轴套压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898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转动齿轮轴套压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转动齿轮轴套压装工装。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传动机构中有一种齿轮传动存在“齿轮+轴承+轴套”的结构,在压装轴承、轴套过程中,由于轴承外、内圈分别与齿轮、轴套是过盈或过渡配合,因此对压装工艺要求很高,操作不当会导致压装后轴承转动不灵活,甚至卡死不动,引发发动机故障。

现有的压装技术方案为,在压装轴承外圈进入齿轮内孔后,使用液氮冷冻轴套,再手工把轴套装入轴承的内圈。用液氮冷冻轴套后要及时装入轴承的内圈,否则轴套温度下降后就难以装入,轴套是否装到位全凭操作者的经验,时有装配不到位导致返工现象发生,另外液氮稍有操作不当还会冻伤操作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液氮冷冻轴套、能保证轴套压装精度、安全实用的发动机转动齿轮轴套压装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转动齿轮轴套压装工装,包括用于支撑轴承内圈的垫块和用于定位安装轴套的压头,所述的压头下端分别设有定位凸台、可穿过所述轴套的中心孔的导向杆,所述的压头与所述的定位凸台、导向杆之间为同轴布置的结构,所述的垫块上端设有支撑凸台,所述的垫块内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导向杆运动的导向孔,所述的垫块与所述的支撑凸台、导向孔之间为同轴布置的结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定位凸台为环形结构,所述的定位凸台内设有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杆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头顶部为球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杆一端设有第一导向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头内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定位凸台的真空吸孔,多个所述的真空吸孔围绕所述压头的轴心均匀布置在所述压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台为环形结构,所述支撑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轴套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垫块上端还设有用于引导安装齿轮的第二导向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通过导向孔引导导向杆运动将轴套压装到轴承内圈,能将轴套准确压装到轴承内圈中,保证轴套位置度和轴承转动灵活性,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同时避免液氮冻伤操作者的安全隐患发生,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轴承内圈、2-垫块、3-轴套、4-压头、5-定位凸台、6-中心孔、7-导向杆、8-支撑凸台、9-导向孔、10-容纳腔、11-第一导向部、12-真空吸孔、13-齿轮、14-第二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一种发动机转动齿轮轴套压装工装,包括用于支撑轴承内圈1的垫块2和用于定位安装轴套3的压头4,压头4下端分别设有定位凸台5、可穿过轴套3的中心孔6的导向杆7,压头4与定位凸台5、导向杆7之间为同轴布置的结构,垫块2上端设有支撑凸台8,垫块2内设有用于引导导向杆7运动的导向孔9,垫块2与支撑凸台8、导向孔9之间为同轴布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轴套3套入导向杆7并贴紧定位凸台5,压头4向下运动,导向杆7插入导向孔9,导向孔9引导导向杆7运动,压头4将轴套3压装到轴承内圈1中;通过导向孔9引导导向杆7运动将轴套3压装到轴承内圈1,能将轴套3准确压装到轴承内圈1中,保证轴套3位置度和轴承转动灵活性,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同时避免液氮冻伤操作者的安全隐患发生,安全实用。

定位凸台5为环形结构,定位凸台5内设有容纳腔10,导向杆7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容纳腔10底部,方便更换压头4或导向杆7,避免因压头4或导向杆7损坏而导致整个工装报废,节约使用成本;容纳腔10可以容纳在压装过程中轴套3的少量变形,使压装顺利进行,同时,环形结构减少了定位凸台5与轴套3顶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对轴套3的定位精度,定位凸台5的下压力均匀作用于轴套3外围,保证压装的稳定性。

压头4顶部为球面结构,压头4安装到压装机上时,压头4具有一定的浮动空间,保证对中压装;导向杆7一端设有第一导向部11,可以使导向杆7方便进入导向孔9,提高导入效果。

压头4内设有多个贯穿定位凸台5的真空吸孔12,多个真空吸孔12围绕压头4的轴心均匀布置在压头4上,通过对真空吸孔12抽真空吸附轴套3,避免轴套3掉落。

支撑凸台8为环形结构,支撑凸台8的内径小于轴套3的直径,避免轴承内圈1悬空压装而导致轴承内圈1与滚子发生移位,同时,支撑凸台8也限制了轴套3下压的深度,保证轴套3压装到位,垫块2上端还设有用于引导安装齿轮13的第二导向部14,可以方便对齿轮13进行定位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