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528发布日期:2019-10-13 02:4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弯管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弯管机大致可以分为数控弯管机,液压弯管机等,主要用于电力施工,公铁路建设,锅炉、桥梁、船舶、家居、装潢等方面的管道铺设及修造,具有功能多、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等优点,现有弯管机的工作原理为:将金属管放在与动力轴联动的模具内,压辊挤压固定,工作时,动力轴带动模具及金属管一起运动,使金属管沿模具弯制成所需角度的弯管,由于金属管是靠摩擦力拉动前进的,因此在弯管过程中管件弯曲处外壁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为了便于对水管的不同部位进行折弯处理,首先需要对水管进行固定,其次需将水管朝折弯机构的方向进给。

目前,申请号为CN20162075256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弯管机的进给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弯管机机床底座上的滑动座,机床底座上设有导轨,滑动座底部设有卡块,卡块卡合在导轨内,滑动座的上方设有水管固定机构,水管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弧形夹紧块,两个相邻的弧形夹紧块之间通过夹紧气缸连接,弧形夹紧块包括外侧面和内侧面,多个弧形夹紧块的内侧面围成水管夹紧套,水管卡合在水管夹紧套内,弧形夹紧块的外侧面上设有齿条,滑动座上固定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齿轮与弧形夹紧块外侧面的齿条啮合,该装置实现了水管夹紧、水管转动以及水管进给的三重功效,整体结构简单,提高了弯管效率,但是管材弯折一般在开放性环境下进行,管材表面易沾染杂物,该装置未考虑管材在进行输送前表面附着有杂物从而影响管材的弯折精度,同时进给机构与弯管机主体为一体结构,不便于使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管材在进行输送前表面附着有杂物从而影响管材的弯折精度,同时进给机构与弯管机主体为一体结构,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包括弯管机主体和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两侧面远离弯管机主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弯管机主体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底板顶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顶部中心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清理刷,所述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底板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端部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侧面,所述移动板顶部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端部固定安装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之间设置有管材,所述管材通过夹紧板夹紧固定在移动板上,所述移动板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底板靠近弯管机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弯管机主体、第一气缸、红外线发射器、第一电动推杆、第二气缸、第二电动推杆、加热棒和电磁铁电性连接电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共有四组,且等间距对称设置在底板底部四角,所述底板的宽度小于弯管机主体的宽度,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与底板侧面顶部边缘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高度高于滑槽的深度,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共有六组,三组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板顶部一侧,另外三组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板顶部另一侧,所述电磁铁共有三组且等间距设置在底板侧面。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为弧形面且表面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加热槽为矩形槽,且长度大于移动板长度的一半,所述加热棒的长度和加热槽的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给装置和弯管机主体分离,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通过设置电磁铁,将进给装置和弯管机主体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一气缸,能够根据不同高度的弯管机主体调节进给装置的高度,便于弯管操作;通过设置侧板、横板、第一电动推杆和清理刷,在管材经过清理刷时,对管材表面沾染的杂物进行清理,保证管材弯曲不受影响;通过设置第二气缸、滑槽、滑块、移动板、第二电动推杆和夹紧板,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管材进行固定和输送;通过设置加热槽和加热棒,在冬季时可对管材进行加热,方便管材弯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弯管机主体,2-第一气缸,3-底板,4-固定块,5-红外线发射器,6-侧板,7-横板,8-第一电动推杆,9-清理刷,10-滑槽,11-滑块,12-移动板,13- 第二气缸,14-第二电动推杆,15-夹紧板,16-管材,17-加热槽,18-加热棒, 19-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弯管机进给装置,包括弯管机主体1和进给装置,进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两侧面远离弯管机主体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靠近弯管机主体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5,底板3顶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侧板6,侧板6顶部中心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7,横板7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8,第一电动推杆8端部固定连接有清理刷9,底板3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2,底板3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端部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2侧面,移动板12顶部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14,第二电动推杆14端部固定安装有夹紧板15,夹紧板 15之间设置有管材16,管材16通过夹紧板15夹紧固定在移动板12上,移动板12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加热槽17,加热槽17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18,底板3靠近弯管机主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9。

其中,弯管机主体1、第一气缸2、红外线发射器5、第一电动推杆8、第二气缸13、第二电动推杆14和、加热棒18和电磁铁19电性连接电源;第一气缸2共有四组,且等间距对称设置在底板3底部四角,保证第一气缸2 对底板3的支撑稳定性,底板3的宽度小于弯管机主体1的宽度,红外线发射器5发出的红外线与底板3侧面顶部边缘线位于同一水平面,方便操作人员通过红外线发射器5发出的红外线是否打在弯管机主体1侧面顶部上判断底板3顶部和弯管机主体1顶部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滑块11的高度高于滑槽10的深度,使得移动板12与底板3不接触,减少摩擦,第二电动推杆14 共有六组,三组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板12顶部一侧,另外三组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板12顶部另一侧,保证对管材的固定效果;夹紧板15为弧形面且表面设置有缓冲垫,加热槽17为矩形槽,且长度大于移动板12长度的一半,加热棒18的长度和加热槽17的长度相同,电磁铁19共有三组且等间距设置在底板3侧面,利用电磁铁19通电具有磁性的特点将弯管机主体和进给装置相连。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根据弯管机主体1的高度,控制第二气缸2 伸缩,利用红外线发射器5发射的红外线是否照射在弯管机主体1侧面顶部判断弯管机主体1与底板3顶部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调整完成后,将电磁铁19通电,对弯管机主体1和进给装置进行固定,接着将管材16放置在移动板12上,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4改变夹紧板15的位置,对管材16进行固定,同时利用第二气缸13伸缩推动移动板12往弯管机主体1运动,通过弯管机主体1上的弯管机构进行弯管,同时冬季气温较低时,可通过加热棒19 对管材16进行加热,便于弯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