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683发布日期:2019-10-13 02:4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上翻结构在模具设计中是比较复杂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上模的结构和下模的结构都很复杂,需要设置很多零部件。上模同样是需要气缸力源,并且上模的气缸力源要远远超出下模的气缸力源的力。

现有的用于翻边的模具结构,上模要设计一个大压料板,且压料板下面要设计很多零部件,翻边钢块固定在压料板上,在使用前必须先要组立很多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组立很浪费时间,且安装精度很高,就比如导向元件,先安装在模架上,然后再底部穿过安装在压料板上,再用螺丝和PIN固定导柱,然后再固定其他的标准件和钢块,费时费力,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板组件、下模板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上模板组件设置在下模板组件的上方;所述动力组件为氮气缸,所述氮气缸连接在所述下模板组件上;

所述上模板组件包括上模架、上模翻边块承盘、上模翻边块;所述上模翻边块承盘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上模翻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翻边块承盘上;

所述下模板组件包括下模架、下模翻边块承盘、下模翻边块、压料板、翻边台、导向块;所述下模翻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架上,所述下模翻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翻边块承盘上,所述压料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翻边块上,所述翻边台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料板上;所述导向块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导柱设置在所述压料板上,所述导套设置在所述下模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组件还包括上定位键,所述上定位键设置在所述上模翻边块和上模翻边块承盘之间,所述上模翻边块通过所述定位键在上模翻边块承盘上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组件还包括下定位键,所述下定位键设置在所述下模翻边块和下模翻边块承盘之间,所述下模翻边块通过所述定位键在下模翻边块承盘下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翻边块的基准面低于所述下模翻边块的基准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翻边块包括第一下模翻边面、第二下模翻边面和第三下模翻边面,所述第三下模翻边面位于所述第一下模翻边面与第二下模翻边面之间,所述第三下模翻边面低于所述第一下模翻边面,所述第三下模翻边面低于所述第二下模翻边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下模翻边面与第一下模翻边面和第二下模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为弧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只需把翻边钢块固定在上模翻边承盘上,再把上模翻边承盘固定在上模架上即可完成安装,零部件数量少,安装方便,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翻边块的示意图;

图中:

上模架11、上模翻边块承盘12、上模翻边块13、上定位键14;

下模架21、下模翻边块承盘22、下模翻边块23、第一下模翻边面231、第二下模翻边面232、第三下模翻边面233、压料板24、翻边台25、导向块26、下定位键27;

氮气缸3;

上支撑架41、下支撑架42;

钣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附图,一种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板组件、下模板组件和动力组件。上模板组件设置在下模板组件的上方。动力组件为氮气缸3,氮气缸3连接在下模板组件上。

上模板组件包括上模架11、上模翻边块承盘12和上模翻边块13。上模翻边块承盘12固定连接在上模架11上,上模翻边块13固定连接在上模翻边块承盘12上。

下模板组件包括下模架21、下模翻边块承盘22、下模翻边块23、压料板24、翻边台25和导向块26。下模翻边块23固定连接在下模架21上,下模翻边块23固定连接在下模翻边块承盘22上,压料板24固定连接在下模翻边块23上,翻边台25固定连接在压料板24上。导向块26包括导柱和导套,导柱设置在压料板24上,导套设置在下模架21上。

上模板组件还包括上定位键14,上定位键14设置在上模翻边块13和上模翻边块承盘12之间,上模翻边块13通过定位键在上模翻边块承盘12上定位。

下模板组件还包括下定位键27,下定位键27设置在下模翻边块23和下模翻边块承盘22之间,下模翻边块23通过定位键在下模翻边块承盘22下定位。

上模翻边块13通过螺丝固定在上模翻边块承盘12上,并用上定位键14定位,同样上模翻边块承盘12通过螺丝固定在上模架11上,也可以用上定位键14定位。因为翻边的力很大,所以翻边时上模架11需要一个支撑力,可以通过上支撑架41来支撑,上支撑架41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上模架11上。

下模翻边块23通过螺丝固定在下模翻边块承盘22上,下模翻边块承盘22通过螺丝固定在下模架21上,可以用下定位键27定位。翻边台25通过螺丝与销固定在压料板24上,压料板24底部安装了导向块26,导柱安装在压料板24上,导套安装在下模架21上,氮气缸3也通过反锁固定在下模架21上,同样翻边模架底部也可以通过设置下支撑架42来支撑。

模具结构还包括支撑架组件,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41和下支撑架42,上支撑架41设置在上模架11上,下支撑架42设置在下支撑架42上,通过支撑架组件来支撑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

上模翻边块13的基准面低于下模翻边块23的基准面。例如下模翻边块23包括第一下模翻边面231、第二下模翻边面232和第三下模翻边面233,第三下模翻边面233位于第一下模翻边面231与第二下模翻边面232之间,第三下模翻边面233低于第一下模翻边面231,第三下模翻边面233低于第二下模翻边面232。为了避免在加工时对钣件5的损坏,第三下模翻边面与第一下模翻边面和第二下模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为弧面。

该模具结构的上模属于完全固定的状态,在上翻时,上模翻边块13直接固定在上模架11上,且上模翻边块13的基准面比下模翻边块23两侧的基准面都要低,这样是为了两边先压住钣件5让钣件5形成拱形,从而方便上上模翻边块13压住钣件5,最终达到钣件5上翻的形成。

当下模的氮气缸3把压料板24顶起,当压料板24顶起时,固定在压料板24上的翻边台25也向上抬起并托起钣件5,达到下模压料板24的行程时便停止运动。上模架11固定在机床上,随着机床向下运动,上模翻边块13先压住钣件5,随后上模架11在机床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压住压料板24,最后完成钣件5翻边的形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