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0241发布日期:2019-09-18 00:4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角机。



背景技术:

许多工件(特别是冲压或者拉伸成型的壳状金属工件,以及吹逆成型的壳状塑胶工件等)在成型后,其端面外边缘往往较为锋利或者存在毛刺而需要进行倒角或者去毛刺。

传统的倒角、毛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通过角向磨光机或者直磨机进行打磨,但沙轮有沙粒、灰尘以及铁屑,存在效率低、操作危险以及加工质量差(例如倒角大小不均匀)的问题;2、通过车加工或者铣加工进行,此加工方式存在效率极低,且主要适用于圆柱形工件的倒角、去毛刺加工,而无法对椭圆、方形或者异性工件进行加工;3、通过震动筛或者抛光机进行,此加工方式存在设备成本高、耗材成本高且加工质量(例如倒角大小不均匀)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倒角机,旨在提高工件的倒角质量和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倒角机,包括:

机台;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可枢转安装于机台,用于放置并支撑待加工的工件端面非倒角的区域;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台绕自身旋转中心线转动;

紧固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锁定于支撑台上并使待加工的工件可随支撑台转动;

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直接或者间接地可移动安装于机台,并可在远离和靠近支撑台的位置之间移动;

刀杆,所述刀杆安装有倒角刀具,可在移动座的驱动下,在与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相抵和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装于移动座或者倒角刀具上,可在移动座的驱动下,在与工件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相抵并随动和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装于移动座上,用于驱动刀杆带动倒角刀具转动并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进行倒角切削;以及

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直接或者间接装于机台,用于驱动移动座作所述移动,当倒角刀具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进行倒角切削至一定值时,限位件紧抵工件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移动座或者倒角刀具上设有限位件,并可通过进给装置驱动移动座带动倒角刀具的切削部和限位件分别紧抵工件端面的倒角区和工件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加工时,支撑台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工件转动,刀杆则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倒角刀具转动并对与其相抵的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或者待去毛刺区域)进行倒角,且在倒角的过程中,由于限位件与工件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相抵并相对滑动,可对倒角刀具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的倒角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的均匀倒角,提高倒角质量,且可适用于圆形、椭圆、方形或者异性等形状工件的倒角、去毛刺加工,通用性强、效率高、且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壳状待倒角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倒角机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紧固机构、倒角刀具、刀杆、第二驱动装置、进给装置以及移动座等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倒角刀具、刀杆、第二驱动装置、进给装置以及移动座等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倒角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部分的放大详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本发明倒另一实施例倒角刀具、刀杆、第二驱动装置、进给装置以及移动座等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倒角机。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8所示,该倒角机包括机台1、支撑台2、第一驱动装置3、紧固机构4、移动座5、刀杆6、倒角刀具7、限位件71、第二驱动装置8和进给装置9。

其中,支撑台2可枢转安装于机台1,用于放置并支撑待加工的工件100端面非倒角的区域;第一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支撑台2绕自身旋转中心线转动;紧固机构4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100锁定于支撑台2上并使待加工的工件100可随支撑台2转动;所述移动座5直接或者间接地可移动安装于机台1,并可在远离和靠近支撑台2的位置之间移动;倒角刀具7安装于刀杆6,可在移动座5的驱动下,在与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相抵和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限位件71装于移动座5或者倒角刀具7上,可在移动座5的驱动下,在与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相抵并随动和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装于移动座5上,用于驱动刀杆6带动倒角刀具7转动并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进行倒角切削(即倒角刀具7旋转并与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相抵时,可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进行倒角切削);所述进给装置9直接或者间接装于机台1,用于驱动移动座5作所述移动(即在远离和靠近支撑台的位置之间移动),当倒角刀具对工件端面的待倒角区域进行倒角切削至一定值(例如切削达到或者即将达到所需的倒角大小)时,限位件71紧抵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加工时,支撑台2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带动工件100转动,刀杆6则在第二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带动倒角刀具7转动并对与其相抵的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或者待去毛刺区域)进行倒角,且在倒角的过程中,由于限位件71与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相抵并相对滑动,可对倒角刀具对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的倒角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的均匀倒角(一般来讲,倒角刀具7的切削部先与工件端面的倒角区相抵,以先进行工件端面的倒角切削,待切削至基本达到所需的倒角大小时,所述限位件71再与工件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接触,以保证倒角均匀),提高倒角质量,且可适用于圆形、椭圆、方形或者异性等形状工件100的倒角、去毛刺加工,通用性强、效率高、且加工成本低。

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3为旋转电机(如伺服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等,第一驱动装置3装于机台1,第一驱动装置3的转轴直接或者通过传动件(如减速器、皮带传动机构或者齿轮传动机构等,未图示)与支撑台2连接。更具体地,所述机台1开设垂向通孔(未标示)并安装有导向套10,所述支撑台2可转动安装于导向套10,支撑台2的下端向下穿过导向套10后,直接或者通过传动件与第一驱动装置3的转轴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的转轴转动时,可驱动支撑台2转动。垂向通孔优选非圆形孔,例如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以对装于垂向通孔的导向套10进行定位,防止导向套10转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件100呈壳状,内部限定有端面(即底部)开口的腔室101,所述支撑台2的上部呈上段21小下段22大的台阶状,上段21插入工件100的腔室101并与腔室101相适,下段22与工件100的端面非倒角的区域相接触,以支撑工件,工件100的端面一般平齐,以便于倒角。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台1直接或者间接装有支座12,紧固机构4包括装于支座12位于支撑台2和工件100上方的第三驱动装置41,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1的伸缩端可枢转安装有压紧件42,第三驱动装置41可驱动压紧件42在将工件100紧压固定于支撑台2和与工件100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加工时,第三驱动装置41需先驱动压紧件42移动至与工件100相紧抵并使工件100固定于支撑台2后,才可进行后续的倒角、去毛刺工作。具体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1可以为伸缩气缸或者伸缩电机等,所述压紧件42至少与工件相抵的部分优选塑胶制成,以避免压紧件42过硬而压伤工件100,压紧件42可通过轴承或者枢接轴等可枢转安装于第三驱动装置41的伸缩端,例如将压紧件42与轴承的外圈固连,将轴承的内圈与第三驱动装置41的伸缩端(如气缸的活塞杆)固连。当然,如工件100为块状结构,所述紧固机构4可以采用电磁吸附的方式,即在支撑台2设置电磁吸附装置,以吸附置于支撑台2的工件100(工件100为铁磁性材料制成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为旋转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第二驱动装置8装于移动座5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机台1顶面装有支架15,所述移动座5可滑动装(如通过导轨和滑块的配合可滑动安装)于支架15上,并可沿支架15在远离和靠近支撑台2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刀杆6与支撑台2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刀杆6朝向支撑台2的一端安装所述倒角刀具7,刀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8连接,可在第二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带动倒角刀具7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5接近支撑台2的位置或者移动座5上设有将倒角刀具7的上方以及垂直于倒角刀具7移动方向的两侧罩住的罩体300,以防止倒角过程中产生的工件废屑四处溅射。更进一步地,所机台1位于罩体300下方的位置开孔并安装收集倒角产生的废屑的收集仓200。具体地,收集仓200呈漏斗状,其底部设有废屑出口201,废屑出口可安装管道(未图示),以通过管道将进入收集仓200的废屑引导至废屑存放区(例如废料箱)。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装有向支撑台2方向延伸的悬臂51,所述定位件71装于悬臂51。示例性地,所述定位件71优选轴承或者转环,其可枢转安装于悬臂51。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所述移动座5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机台1的下表面并可滑机台在远离和靠近支撑台2的位置之间移动。刀杆6可枢转(例如通过轴承)安装于移动座5,并与与支撑台2平行(即垂向设置)或与支撑台呈小角度夹角;倒角刀具7远离刀杆6的一端有限位件71;机台1开设有供刀杆6的上部向上穿过并可供可供刀杆6沿其在与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相抵和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的导滑槽11,所述倒角刀具7装于刀杆6的上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的转轴直接或者通过传动机构与刀杆6连接。示例性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的转轴连接有主动带轮811,所述刀杆6的下部装有从动带轮812,所述主动带轮811和从动带轮812之间连接有皮带813,第二驱动装置8的转轴带动主动带轮811转动时,主动带轮811通过皮带813驱动从动带轮812转动,从而由从动带轮812带动刀杆6和倒角刀具7转动,以对工件100进行倒角。当然,第二驱动装置8也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来驱动刀杆6转动,具体如何安装,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具体地,所述限位件71包括从倒角刀具7远离刀杆6的一端向上延伸出的枢接部711以及安装于枢接部711的轴承712(或者可枢转安装于枢接部的转环,未图示),加工时,所述轴承712或者转环紧抵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并在工件100转动时相对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的区域滚动,以减少与工件1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加工过程中工件100被磨损。

可以理解地,如图4、图8所示,倒角刀具7和刀杆6为现有技术,倒角刀具7的具体结构以及与刀杆6的具体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倒角刀具7一般包括刀头和装于刀头的刀片(即上述切削部),倒角刀具7对工件100端面倒角的大小可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刀片或者调节刀片在刀头的装夹位置来实现,刀片的数量最好为两个以上,两上以上时倒角效果较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进给装置9为伸缩气缸、伸缩电机或者氮气弹簧等,其伸缩端(如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座5连接,工作时,其伸缩端对移动座5施以驱使移动座5带动倒角刀具7的切削部和限位件71分别紧抵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和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的作用力。应当说明的是,对工件100的倒角加工过程中,在进给装置9的推力和工件100的反作用力下,所述倒角刀具7的切削部和限位件71分别紧抵工件100端面的待倒角区域和工件100侧表面接近端面的区域并相对移动,从而可对不同形状的工件100进行倒角。

进一步地,如图2、图7所示,所述机台1设于机架13上,机架13对应机台的至少一侧(如图2、图7所示为三侧)设有防护栏14,起安全防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8、进给装置9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1均与倒角机配套的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8、进给装置9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1的启动与否以及何时启动,至于控制系统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实施方式。示例性,如图2所示,可以在机台1上设置用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8、进给装置9启动与否的第一控制开关400,在机台上设置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三驱动装置41的第二控制开关500,通过人工按压第一控制开关400和第二控制开关500以实现操控。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支座12安装于支架15上,以通过支架15安装于机台1上。如图5所示,所述支座12则直接安装于机台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