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槽管件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299发布日期:2019-10-15 19:0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沟槽管件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沟槽管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沟槽管件组装机。



背景技术:

沟槽管件(grooved fittings)是一种新型的钢管连接管件,也叫卡箍连接,具有很多优点。现有沟槽管件螺栓组装大部分是人工完成的,在生产企业里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场所,人工手持管件进行拼接并穿入相对应的螺栓和螺母,再把螺母拧紧。

现有沟槽管件的组装方法就是人工把螺栓和螺母穿入沟槽管件的通孔中,再拿着沟槽管件放入简易的拧紧装置里一个一个的拧紧,拧紧旋转的开关需要工人脚踏启动,工人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沟槽管件组装机,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沟槽管件的组装工人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沟槽管件组装机包括:工作台、工装输送装置、螺栓送料装置、螺母送料装置、锁丝装置及螺栓下压装置;所述工装输送装置、螺栓送料装置、螺母送料装置、锁丝装置及螺栓下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螺栓送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螺栓送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螺栓振动盘、第一输送料道、第一抱夹机构、分料气缸、分控气缸、伸缩气缸、夹爪机构及上升机构;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螺栓振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输送料道的入口与所述螺栓振动盘的出口连通;所述分料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分料气缸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料道的出口处,所述分料气缸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所述夹爪机构的夹持端;所述第一抱夹机构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两侧;所述分控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分控气缸的动作端与所述伸缩气缸的固定端连接;所述伸缩气缸的动作端与所述夹爪机构的固定端连接;所述上升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螺母送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螺母送料装置包括:螺母振动盘、第二支架、第二输送料道、送料机构及第二抱夹机构;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螺母振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输送料道的入口与所述螺母振动盘的出口连通;所述送料机构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送料机构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料道的出口处,所述送料机构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所述锁丝装置的锁紧处;所述第二抱夹机构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两侧;所述锁丝装置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下方;所述螺栓下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链条、第一从动轮、第一转轴、第二从动轮、第二转轴、第三从动轮及板链线;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板链线通过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端;

所述链条套接在所述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上,所述链条与所述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第三从动轮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第三从动轮远离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板链线套接在所述第二从动轮及第三从动轮上,所述板链线与所述第二从动轮及第三从动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板链线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夹机构包括:第一抱夹气缸及第二抱夹气缸;所述第一抱夹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抱夹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第二侧,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第一侧与所述工装输送装置的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一抱夹气缸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二抱夹气缸的动作端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夹爪机构包括:夹爪气缸及爪夹;所述夹爪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伸缩气缸的动作端连接,所述爪夹与所述爪夹气缸的动作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升机构包括:上升气缸、上升导向柱及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上升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上升气缸的动作端穿过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上升导向柱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三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螺母内撑爪、内撑爪气缸及平移气缸;所述平移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内撑爪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平移气缸的动作端,所述螺母内撑爪设置在所述内撑爪气缸的动作端;所述平移气缸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料道的出口处,所述平移气缸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所述锁丝装置的锁紧处。

进一步地,所述锁丝装置包括:第四支架、连接板、套筒、传动同步带、动作电机及驱动气缸;所述第四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连接板通过直线导轨可移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动作电机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动作电机的动作端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传动同步带套接在所述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上;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送料机构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处;所述驱动气缸的固定端可移动式的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驱动气缸的动作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述锁丝装置还包括:中心距调节手轮及滚珠丝杠副;所述中心距调节手轮通过滚珠丝杠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下压装置包括:第五支架、下压气缸、下压板、导向架及下压导向柱;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下压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五支架连接,所述下压气缸的动作端与所述下压板连接;所述下压板与所述下压导向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压导向柱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导向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工装输送装置、螺栓送料装置、螺母送料装置、锁丝装置及螺栓下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螺栓送料装置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的上方,所以,工装输送装置可以将沟槽管件输送至螺栓送料装置的下方。

由于第一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螺栓振动盘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输送料道的入口与螺栓振动盘的出口连通,分料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分料气缸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一输送料道的出口处,分料气缸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夹爪机构的夹持端,第一抱夹机构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的两侧,分控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分控气缸的动作端与伸缩气缸的固定端连接,伸缩气缸的动作端与夹爪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上升机构与第一支架连接,所以,通过第一抱夹机构将沟槽管件抱夹,螺栓振动盘内的螺栓通过第一输送料道输送至分料气缸,分料气缸将螺栓输送至夹爪机构的夹持端,夹爪机构将螺栓夹持,上升机构带动第一支架上升,分控气缸带动夹爪机构动作,使两个夹爪机构的夹持端对准沟槽管件上的螺栓孔,上升机构带动第一支架下降,同时,伸缩气缸动作,带动夹爪机构的夹持端下降,使螺栓进入沟槽管件的螺栓孔,然后,上升机构带动第一支架上升,伸缩气缸回缩,夹爪机构的夹持端上升,离开沟槽管件的螺栓孔,第一抱夹机构松开。

由于螺母送料装置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的上方,所以,工装输送装置可以将沟槽管件输送至螺母送料装置的下方。

由于第二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螺母振动盘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二输送料道的入口与螺母振动盘的出口连通,送料机构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二支架上,送料机构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二输送料道的出口处,送料机构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锁丝装置的锁紧处,第二抱夹机构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的两侧,所以,通过第二抱夹机构将沟槽管件抱夹,螺母振动盘内的螺母通过第二输送料道输送至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将螺母输送至锁丝装置的锁紧处。

由于锁丝装置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的下方,螺栓下压装置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的上方,所以,螺栓下压装置动作,将沟槽管件螺栓孔内的螺栓压紧,锁丝装置动作,将螺母锁在螺栓上,完成对沟槽管件的组装,第二抱夹机构松开,工装输送装置将沟槽管件输送至下料处,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沟槽管件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中沟槽管件组装机的螺栓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螺栓送料装置的第一抱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螺栓送料装置的上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螺栓送料装置的分料气缸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沟槽管件组装机的工装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螺栓送料装置的工装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沟槽管件组装机的螺母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螺母送料装置的工装输送装置的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沟槽管件组装机的螺栓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沟槽管件组装机的锁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锁丝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沟槽管件组装机包括:工作台1、工装输送装置2、螺栓送料装置3、螺母送料装置4、锁丝装置5及螺栓下压装置6。

工装输送装置2、螺栓送料装置3、螺母送料装置4、锁丝装置5及螺栓下压装置6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

螺栓送料装置3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上方。

螺栓送料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螺栓振动盘3-2、第一输送料道3-3、第一抱夹机构3-4、分料气缸3-5、分控气缸3-6、伸缩气缸3-7、夹爪机构3-8及上升机构3-9。

第一支架3-1设置在工作台1上,螺栓振动盘3-2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第一输送料道3-3的入口与螺栓振动盘3-2的出口连通。

分料气缸3-5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分料气缸3-5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一输送料道3-3的出口处,分料气缸3-5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夹爪机构3-8的夹持端。

第一抱夹机构3-4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两侧。

分控气缸3-6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分控气缸3-6的动作端与伸缩气缸3-7的固定端连接。

伸缩气缸3-7的动作端与夹爪机构3-8的固定端连接。

上升机构3-9与第一支架3-1连接。

螺母送料装置4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上方。

螺母送料装置4包括:螺母振动盘4-1、第二支架4-2、第二输送料道4-3、送料机构4-4及第二抱夹机构4-5。

第二支架4-2设置在工作台1上,螺母振动盘4-1设置在第二支架4-2上,第二输送料道4-3的入口与螺母振动盘4-1的出口连通。

送料机构4-4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二支架4-2上,送料机构4-4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二输送料道4-3的出口处,送料机构4-4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锁丝装置5的锁紧处。

第二抱夹机构4-5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两侧。

锁丝装置5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下方。

螺栓下压装置6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上方。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工装输送装置2、螺栓送料装置3、螺母送料装置4、锁丝装置5及螺栓下压装置6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螺栓送料装置3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上方,所以,工装输送装置2可以将沟槽管件7输送至螺栓送料装置3的下方。

由于第一支架3-1设置在工作台1上,螺栓振动盘3-2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第一输送料道3-3的入口与螺栓振动盘3-2的出口连通,分料气缸3-5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分料气缸3-5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一输送料道3-3的出口处,分料气缸3-5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夹爪机构3-8的夹持端,第一抱夹机构3-4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两侧,分控气缸3-6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分控气缸3-6的动作端与伸缩气缸3-7的固定端连接,伸缩气缸3-7的动作端与夹爪机构3-8的固定端连接,上升机构3-9与第一支架3-1连接,所以,通过第一抱夹机构3-4将沟槽管件7抱夹,螺栓振动盘3-2内的螺栓通过第一输送料道输送至分料气缸3-5,分料气缸3-5将螺栓输送至夹爪机构3-8的夹持端,夹爪机构3-8将螺栓夹持,上升机构3-9带动第一支架3-1上升,分控气缸3-6带动夹爪机构3-8动作,使两个夹爪机构3-8的夹持端对准沟槽管件7上的螺栓孔,上升机构3-9带动第一支架3-1下降,同时,伸缩气缸3-7动作,带动夹爪机构3-8的夹持端下降,使螺栓进入沟槽管件7的螺栓孔,然后,上升机构3-9带动第一支架3-1上升,伸缩气缸3-7回缩,夹爪机构3-8的夹持端上升,离开沟槽管件7的螺栓孔,第一抱夹机构3-4松开。

由于螺母送料装置4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上方,所以,工装输送装置2可以将沟槽管件7输送至螺母送料装置4的下方。

由于第二支架4-2设置在工作台1上,螺母振动盘4-1设置在第二支架4-2上,第二输送料道4-3的入口与螺母振动盘4-1的出口连通,送料机构4-4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二支架4-2上,送料机构4-4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二输送料道4-3的出口处,送料机构4-4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锁丝装置5的锁紧处,第二抱夹机构4-5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两侧,所以,通过第二抱夹机构4-5将沟槽管件7抱夹,螺母振动盘4-1内的螺母通过第二输送料道4-3输送至送料机构4-4,送料机构4-4将螺母输送至锁丝装置5的锁紧处。

由于锁丝装置5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下方,螺栓下压装置6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上方,所以,螺栓下压装置6动作,将沟槽管件7螺栓孔内的螺栓压紧,锁丝装置5动作,将螺母锁在螺栓上,完成对沟槽管件7的组装,第二抱夹机构4-5松开,工装输送装置2将沟槽管件7输送至下料处,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参见图7,详细介绍工装输送装置2的结构。

工装输送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2-1、主动轮2-2、链条2-3、第一从动轮2-4、第一转轴2-5、第二从动轮2-6、第二转轴、第三从动轮及板链线2-7。

驱动电机2-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2-1的固定端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2-1的固定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板链线2-7通过支撑框架2-8设置在工作台1上,主动轮2-2设置在驱动电机2-1的动作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动轮2-2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2-1的动作端。

链条2-3套接在主动轮2-2及第一从动轮2-4上,链条2-3与主动轮2-2及第一从动轮2-4啮合,第一从动轮2-4通过第一转轴3-5与第二从动轮2-6连接,第二从动轮3-6设置在支撑框架2-8内。

第三从动轮通过第二转轴设置在支撑框架2-8内,第三从动轮远离第二从动轮。

板链线2-7套接在第二从动轮2-6及第三从动轮上,板链线2-7与第二从动轮2-6及第三从动轮啮合。板链线2-7为隔断式的支撑工装。

板链线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管2-9,支撑管2-9设置在支撑框架2-8上,保证沟槽管件7在传输过程中平稳运行。

详细介绍第一抱夹机构3-4的结构。

第一抱夹机构3-4包括:第一抱夹气缸3-41及第二抱夹气缸3-42。

第一抱夹气缸3-4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第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抱夹气缸3-41的固定端通过支撑板3-43固定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第一侧。第二抱夹气缸3-42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第二侧。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抱夹气缸3-42的固定端通过支撑板3-43固定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的第二侧。

工装输送装置2的第一侧与工装输送装置的第二侧相对。第一抱夹气缸3-41的动作端与第二抱夹气缸3-42的动作端相对。

其中,第一抱夹机构3-4的结构与第二抱夹机构4-5的结构相同。

详细介绍夹爪机构的结构。

夹爪机构3-8包括:夹爪气缸3-81及爪夹3-82。

夹爪气缸3-81的固定端与伸缩气缸3-7的动作端连接,爪夹3-82与爪夹气缸3-81的动作端连接。

详细介绍上升机构3-9的结构。

上升机构3-9包括:上升气缸3-91、上升导向柱3-92及第三支架3-93。

第三支架3-93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架3-93可通过螺栓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架3-9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

上升气缸3-9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三支架3-93上,上升气缸3-91的动作端穿过第三支架3-93与第一支架3-1连接。上升导向柱3-92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第二端穿过第三支架3-93,保证第一支架3-1的动作平稳。

详细介绍送料机构4-4的结构。

参见图8-9,送料机构4-4包括:螺母内撑爪4-41、内撑爪气缸4-42及平移气缸4-43。

平移气缸4-43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内撑爪气缸4-42的固定端设置在平移气缸4-43的动作端,螺母内撑爪4-41设置在内撑爪气缸4-42的动作端。

平移气缸4-43的动作端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二输送料道4-3的出口处,平移气缸4-43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设置在锁丝装置5的锁紧处。

参见图11-12,详细介绍锁丝装置5的结构。

锁丝装置5包括:第四支架5-1、连接板5-2、套筒5-3、传动同步带5-4、动作电机5-5及驱动气缸5-6。

第四支架5-1设置在工作台1上,连接板5-2通过直线导轨5-9可移动式地设置在第四支架5-1上。

动作电机5-5的固定端设置在连接板5-2上。

动作电机5-5的动作端设置有第一带轮,套筒5-3上设置有第二带轮,传动同步带5-4套接在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上。

套筒5-3设置在送料机构4-4的动作端的极限位置处。

驱动气缸5-6的固定端可移动式的设置在第四支架上5-1,驱动气缸5-6的动作端与连接板5-2连接。

锁丝装置还包括:中心距调节手轮5-7及滚珠丝杠副5-8。

中心距调节手轮5-7通过滚珠丝杠副5-8与连接板5-2连接,通过操作中心距调节手轮5-7,滚珠丝杠副5-8带动连接板5-2通过直线导轨5-9在第四支架5-1上移动,进而带动锁丝装置5动作,使两个锁丝装置5之间的间距与沟槽管件7的尺寸相匹配。

详细介绍螺栓下压装置的结构。

参见图10,螺栓下压装置6包括:第五支架6-1、下压气缸6-2、下压板6-3、导向架6-4及下压导向柱6-5。

第五支架6-1与第二支架4-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支架6-1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4-2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五支架6-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第二支架4-2固定连接。

下压气缸6-2的固定端与第五支架6-1连接,下压气缸6-2的动作端与下压板6-3连接。

下压板6-3与下压导向柱6-5的第一端连接,下压导向柱6-5的第二端穿过导向架6-4。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沟槽管件7放置在工装输送装置2上。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通过主动轮2-2及链条2-3带动第一从动轮2-4转动,第一从动轮2-4通过第一转轴2-5带动第二从动轮2-6转动,第三从动轮通过第二转轴在支撑框架2-8内转动。板链线2-7套接在第二从动轮2-6及第三从动轮上,板链线2-7与第二从动轮2-6及第三从动轮啮合,板链线2-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沟槽管件7到达螺栓送料装置3。

当沟槽管件7到达螺栓送料装置3时,第一抱夹气缸3-41及第二抱夹气缸3-42相对动作,将沟槽管件7抱夹。螺栓振动盘3-2动作,螺栓振动盘3-2内的螺栓通过第一输送料道3-3输送至分料气缸3-5,分料气缸3-5动作,将螺栓输送至爪夹3-82处,夹爪气缸3-81动作,带动爪夹3-82收缩,将螺栓夹紧。同时,上升气缸3-91动作,带动第一支架3-1沿导向柱3-92上升,分控气缸3-6带动两个夹爪气缸3-81远离或靠近,使两个爪夹3-82的螺栓对准沟槽管件7上的螺栓孔,上升气缸3-91动作,带动第一支架3-1沿上升导向柱3-92下降,同时,伸缩气缸3-7动作,带动夹爪气缸3-81的爪夹3-82下降,夹爪气缸3-81动作,带动爪夹3-82松开螺栓,使螺栓进入沟槽管件7的螺栓孔。然后,上升气缸3-91动作,带动第一支架3-1沿导向柱3-92上升,同时,伸缩气缸3-7回缩,爪夹3-82上升,离开沟槽管件7的螺栓孔。

第一抱夹气缸3-41及第二抱夹气缸3-42动作,将沟槽管件7松开。板链线2-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沟槽管件7到达螺母送料装置4。

当沟槽管件7到达螺母送料装置4时,第二抱夹机构4-5动作,将沟槽管件7抱夹。启动螺母振动盘4-1,螺母振动盘4-1内的螺母通过第二输送料道4-3输送至螺母内撑爪4-41处,内撑爪气缸4-42动作使螺母内撑爪4-41将螺母撑住,平移气缸4-43动作,将螺母内撑爪4-41带动至锁丝装置5的套筒5-3内。

当螺母到达套筒5-3处时,内撑爪气缸4-42动作使螺母内撑爪4-41将螺母松开,螺母落入套筒5-3内,平移气缸4-43将内撑爪气缸4-42移动到第二输送料道4-3的出口处。启动动作电机5-5,动作电机5-5的动作端设置有第一带轮,套筒5-3上设置有第二带轮,传动同步带5-4套接在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上,通过传动同步带5-4带动套筒5-3同步转动,将螺母安装在螺栓的螺杆上。同时,下压气缸6-2动作,带动下压板6-3动作,下压板6-3向下压动下压导向柱6-5,使下压导向柱6-5沿导向架6-4内开设的安装孔的方向动作,将螺栓的头部压紧,便于锁丝。

当套筒5-3将螺母安装在螺栓的螺杆上时,沟槽管件7的组装完成,第二抱夹机构4-5松开,板链线2-7进行转动,将沟槽管件7输送至下料处,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中心距调节手轮5-7通过滚珠丝杠副5-8与连接板5-2连接,通过操作中心距调节手轮5-7,滚珠丝杠副5-8带动连接板5-2通过直线导轨5-9在第四支架5-1上移动,进而带动锁丝装置5动作,使两个锁丝装置5之间的间距与沟槽管件7的尺寸相匹配,便于操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