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端子冲压模具及线束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4292发布日期:2019-12-13 19:52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线束端子冲压模具及线束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端子冲压模具及线束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薄形端子一般用片形材加工,片形材呈带状并卷成卷状(料卷)。料带从模具上行走,在冲床的配合下加工成端子。

料带被冲压成型为若干端子之后,相邻端子之间的料带成为废料,对大量料带造成了浪费,所以如何减少料带的浪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束端子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束端子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座;第一上模板,承载于上模具座;第一上模板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陷部;第二上模板,承载于上模具座,第二上模板包括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凸出部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陷部内,第二凸出部部分容置于第一凹陷部内;下模具座,设有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分别与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对料带进行冲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的第一凸出部容置于第二上模板的第二凹陷部内,第二上模板的第二凸出部容置于第一上模板的第一凹陷部内,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交错设置,进而使得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紧凑布置,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之间的间隙较小,避免对大量料带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第一上模板冲压的端子和第二上模板冲压的端子首尾朝向相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冲压出的端子和第二上模板冲压出的端子首尾相反,从而使得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交错设置,减少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的间隙,避免对大量料带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端子冲压模具还包括:收集装置,设于下模具座一侧,收集装置收集分离于料带的端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与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冲压之后的端子分离于料带,收集装置对分离于料带的端子进行收集,减少工作人员对端子进行收集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收集装置包括:吸嘴,用于吸附分离于料带的端子;驱动组件,驱动吸嘴在吸料位和排料位之间往复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嘴对分离于料带的端子进行吸附,吸嘴吸附端子之后,驱动组件驱动吸嘴转动,使得吸嘴转动至背离下模具座一侧的排料位处,吸嘴停止对端子吸附,端子集中掉落至排料位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固定于吸嘴;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嘴对分离于料带的端子进行吸附,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吸嘴转动至排料位一侧,便于吸嘴将端子集中收集至排料位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吸嘴朝向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在吸料位吸气以及在排料位吹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嘴在吸料位时第一气孔吸气,使得端子稳定吸附于吸嘴表面,吸嘴转动至排料位一侧之后,第一气孔排气,防止端子粘附于吸嘴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朝向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在第一气孔吸气时吹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在冲压之后,第二气孔吹气,利于端子分离于料带,从而便于吸嘴对端子进行转移和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端子,设有凸出部和凹陷部,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由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线束端子冲压模具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线束端子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具座;2、第一上模板;21、第一凸出部;22、第一凹陷部;3、第二上模板;31、第二凸出部;32、第二凹陷部;4、下模具座;41、第一下模板;42、第二下模板;5、收集装置;51、吸嘴;52、驱动组件;521、转轴;522、驱动电机;6、第一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线束端子冲压模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模具座1和下模具座4,上模具座1承载有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下模具座4加工成型有第一下模板41和第二下模板42,结合图3,第一上模板2和第一下模板41形状相对应,第二上模板3和第二下模板42形状相对应,第一上模板2包括第一凸出部21和第一凹陷部22,第二上模板3包括第二凸出部31和第二凹陷部32,第一凸出部21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陷部32内,第二凸出部31部分容置于第一凹陷部22内。

第一上模板2的第一凸出部21容置于第二上模板3的第二凹陷部32内,第二上模板3的第二凸出部31容置于第一上模板2的第一凹陷部22内,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交错设置,进而使得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紧凑布置,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之间的间隙较小,避免对大量料带造成浪费。

第一上模板2冲压的端子和第二上模板3冲压的端子首尾朝向相反设置。

第一上模板2冲压出的端子和第二上模板3冲压出的端子首尾相反,从而使得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交错设置,减少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的间隙,避免对大量料带造成浪费。

如图1所示,端子冲压模具还包括:收集装置5,固定于下模具座4一侧,收集装置5收集分离于料带的端子,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与第一下模板41和第二下模板42冲压之后的端子分离于料带,收集装置5对分离于料带的端子进行收集,减少工作人员对端子进行收集的工作量。

收集装置5包括:吸嘴51,用于吸附分离于料带的端子;驱动组件52,驱动吸嘴51在吸料位和排料位之间往复转动。

吸嘴51对分离于料带的端子进行吸附,吸嘴51吸附端子之后,驱动组件52驱动吸嘴51转动,使得吸嘴51转动至背离下模具座4一侧的排料位处,吸嘴51停止对端子吸附,端子集中掉落至排料位一侧。

驱动组件52包括:转轴521,固定于吸嘴51;驱动电机522,驱动转轴521转动。

吸嘴51分离于料带的端子进行吸附,驱动电机522驱动转轴521转动,转轴521带动吸嘴51转动至排料位一侧,便于吸嘴51将端子集中收集至排料位一侧。

吸嘴51朝向第一下模板41和第二下模板42的一侧加工成型有第一气孔6,第一气孔6在吸料位吸气以及在排料位吹气。

吸嘴51在吸料位时第一气孔6吸气,使得端子稳定吸附于吸嘴51表面,吸嘴51转动至排料位一侧之后,第一气孔6排气,防止端子粘附于吸嘴51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朝向第一下模板41和第二下模板42的一侧加工成型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在第一气孔6吸气时吹气。

第一上模板2和第二上模板3在冲压之后,第二气孔吹气,利于端子分离于料带,从而便于吸嘴51对端子进行转移和收集。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束端子,端子包括凸出部和凹陷部,本实施例中的端子由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线束端子冲压模具制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述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