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连续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401发布日期:2020-05-26 17:0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自动连续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自动连续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目前,现有的冲压装置大多仅能完成一次冲压动作,在面对需要多次冲压的工件时,往往需要分段进行,即完成一次冲压动作之后,需通过人工的方式转移至下一冲压工序,这样,整个冲压过程不连贯,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工件转移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连续冲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自动连续冲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冲压装置冲压过程不连贯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连续冲压装置,所述自动连续冲压装置沿工件传输方向依次具有上料工位、一次冲压工位、中转工位、二次冲压工位以及落料工位,以及包括上料装置、第一冲压组件、冲压中转装置以及第二冲压组件,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第一冲压组件、所述冲压中转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冲压组件沿工件的传输方向依次排列,所述上料装置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处,所述第一冲压组件设于所述一次冲压工位,所述冲压中转装置设于所述中转工位,所述第二冲压组件设于所述二次冲压工位,所述第一冲压组件包括第一模具、第一冲压机以及第一移载装置,所述第一冲压机设于所述一次冲压工位处,所述第一模具安装于所述第一冲压机上,所述第一移载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模具一侧且用于将所述上料工位处的工件转移至所述第一模具处以及用于所述第一模具处的工件转移至所述冲压中转装置处,所述第二冲压组件包括第二模具、第二冲压机以及第二移载装置,所述第二冲压机设于所述二次冲压工位处,所述第二模具安装于所述第二冲压机上,所述第二移载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模具一侧且用于将所述冲压中转装置处的工件转移至所述第二模具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模具处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落料工位处。

具体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盘、导料管以及定位组件,所述震动盘、所述导料管以及所述定位组件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导料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震动盘,以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组件。

具体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支撑板、定位气缸以及定位夹板,所述定位支撑板与所述导料管相邻设置且高度相平齐,所述定位气缸安装于所述定位支撑板上,所述定位夹板设于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动端,并且,所述定位夹板的开口与所述导料管的出料口相对齐。

具体地,所述第一移载装置包括第一移载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的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所述第一取料机构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取料机构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冲压中转装置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载装置还包括第一刷头机构,所述第一刷头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且沿传输方向与所述第一取料机构并排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取料机构包括竖直取料气缸、换向取料气缸以及取料臂,所述竖直取料气缸设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所述换向取料气缸设于所述竖直取料气缸的活动端,所述取料臂设于所述换向取料气缸的活动端。

具体地,所述第二移载装置包括第二移载机构、设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上的第三取料机构以及第四取料机构,所述第三取料机构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冲压中转装置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取料机构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落料工位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载装置还包括第二刷头机构,所述第二刷头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上且沿传输方向与所述第四取料机构并排设置。

具体地,所述冲压中转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平板、上抬移动气缸以及水平固定组件,所述支撑平板悬于所述底座的正上方,所述上抬移动气缸安装于所述支撑平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并且,所述上抬移动气缸的活动部穿设于所述支撑平板至外部,所述水平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上抬移动气缸的活动部且于水平平面固定工件。

具体地,所述水平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水平推动气缸以及推顶件,所述固定板包括水平板以及垂直于所述水平板的竖直板,所述水平板安装于所述上抬移动气缸的活动部,所述水平推动气缸安装于所述竖直板上,所述推顶件安装于所述水平推动气缸的活动部且于所述水平板上滑动以固定工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在上料工位处,来料工件由上料装置不断的输出,第一移载装置将来料工件转移至第一模具处,完成冲压后一次冲压动作后,再转移至中转工位的冲压中转装置等待中转,此时,第一移载装置进行下一周期的工件转移动作,而第二移载装置则将冲压中转装置处的工件的转移至第二模具处,利用第二冲压机进行二次冲压动作,并且,随即转移落料工位进行落料。整个过程中,连续地完成两次冲压动作且无需人为搬运及定位,缩短了单个工件的完成时间,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的第一冲压组件、第二冲压组件以及冲压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的冲压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沿工件传输方向依次具有上料工位10a、一次冲压工位10b、中转工位10c、二次冲压工位10d以及落料工位10f,以及包括上料装置400、第一冲压组件200、冲压中转装置100以及第二冲压组件300。上料装置400、第一冲压组件200、冲压中转装置100以及第二冲压组件300沿工件的传输方向依次排列,上料装置400设于上料工位10a处,第一冲压组件200设于一次冲压工位10b,冲压中转装置100设于中转工位10c,第二冲压组件300设于二次冲压工位10d,第一冲压组件200包括第一模具201、第一冲压机202以及第一移载装置203,第一冲压机202设于一次冲压工位10b处,第一模具201安装于第一冲压机202上,第一移载装置203设于第一模具201一侧且用于将上料工位10a处的工件转移至第一模具201处以及用于第一模具201处的工件转移至冲压中转装置100处,第二冲压组件300包括第二模具301、第二冲压机302以及第二移载装置303,第二冲压机302设于二次冲压工位10d处,第二模具301安装于第二冲压机302上,第二移载装置303设于第二模具301一侧且用于将冲压中转装置100处的工件转移至第二模具301处以及用于将第二模具301处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10f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连续冲压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在上料工位10a处,来料工件由上料装置400不断的输出,第一移载装置203将来料工件转移至第一模具201处,完成冲压后一次冲压动作后,再转移至中转工位10c的冲压中转装置100等待中转,此时,第一移载装置203进行下一周期的工件转移动作,而第二移载装置303则将冲压中转装置100处的工件的转移至第二模具301处,利用第二冲压机302进行二次冲压动作,并且,随即转移落料工位10f进行落料。整个过程中,连续地完成两次冲压动作且无需人为搬运及定位,缩短了单个工件的完成时间,工作效率更高。

如图1、图2所示,具体地,上料装置400包括震动盘401、导料管402以及定位组件403,震动盘401、导料管402以及定位组件403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导料管402的一端连接于震动盘401,以及另一端连接于定位组件403。可以理解地,震动盘401将呈无序状态的工件震动输出呈有序状态,并且通过导料管402依次向定位组件403移动。

如图2所示,定位组件403包括定位支撑板404、定位气缸405以及定位夹板406。定位支撑板404与导料管402相邻设置且高度相平齐,定位气缸405安装于定位支撑板404上,定位夹板406设于定位气缸405的活动端,并且,定位夹板406的开口与导料管402的出料口相对齐。当导料管402的出料口输出一工件时,定位气缸405启动控制定位夹板406开合,并且将加紧确定工件的排放位置,这样,方便第一移载装置203取料。

如图1、图3所示,具体地,第一移载装置203包括第一移载机构204、设于第一移载机构204上的第一取料机构205以及第二取料机构206,第一取料机构205于第一移载机构204的带动下在上料工位10a与第一模具201之间往复运动,第二取料机构206于第一移载机构204的带动下在第一模具201与冲压中转装置100之间往复运动。可以理解地,第一取料机构205和第二取料机构206是第一移载机构204同驱动的,即第一取料机构205从定位夹板406处取料时,第二取料机构206则位于第一模具201处,第一取料机构205移动至第一模具201时,第二取料机构206则位于冲压中转装置100处,这样,来料工件始终在不断地从上料工位10a、一次冲压工位10b以及中转工位10c依次转移,上料速率更快。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移载装置203还包括第一刷头机构207,第一刷头机构207安装于第一移载机构204上且沿传输方向与第一取料机构205并排设置。第一刷头机构207的作用是对第一模具201的下模进行清扫,确保无冲切废料。可以理解地,在工件的传输方向上,第一刷头机构207位于第一取料机构205的前方,即第一取料机构205到达第一模具201的下模前,第一刷头机构207已经完成清扫工作。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取料机构206包括竖直取料气缸208、换向取料气缸209以及取料臂210,竖直取料气缸208设于第一移载机构204上,换向取料气缸209设于竖直取料气缸208的活动端,取料臂210设于换向取料气缸209的活动端。可以理解地,第二取料机构206的工作过程是,竖直取料气缸208带动换向取料气缸209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即取料臂210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同时,第一移载机构204则带动取料臂2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及换向取料气缸209带动取料臂210在竖直方向上进行180度旋转,实现来料工件的正反端面互换,以满足工件正反两个端面均需要冲切的需要。

如图1、图4所示,同理地,第二移载装置303包括第二移载机构304、设于第二移载机构304上的第三取料机构305以及第四取料机构306,第三取料机构305于第二移载机构304的带动下在冲压中转装置100与第二模具301之间往复运动,第二取料机构206于第一移载机构204的带动下在第二模具301与落料工位10f之间往复运动。第三取料机构305和第四取料机构306是第二移载机构304同驱动的,即第三取料机构305从冲压中转装置100处取料时,第四取料机构306则位于第二模具301处,第三取料机构305移动至第二模具301时,第四取料机构306则位于落料工位10f处,这样,来料工件始终在不断地从中转工位10c、二次冲压工位10d以及落料工位10f依次转移,下料速率更快。

如图1、图4所示,具体地,第二移载装置303还包括第二刷头机构307,第二刷头机构307安装于第二移载机构304上且沿传输方向与第四取料机构306并排设置。第二刷头机构307的作用是对第二模具301的下模进行清扫,确保无冲切废料。可以理解地,在工件的传输方向上,第二刷头机构307位于第三取料机构305的前方,即第三取料机构305到达第二模具301的下模前,第二刷头机构307已经完成清扫工作。

请参考图4,具体地,冲压中转装置100包括底座101、支撑平板102、上抬移动气缸103以及水平固定组件104。支撑平板102悬于底座101的正上方,上抬移动气缸103安装于支撑平板102朝向底座101的一侧,并且,上抬移动气缸103的活动部穿设于支撑平板102至外部,水平固定组件104安装于上抬移动气缸103的活动部且于水平平面固定工件。来料由第一移载机构204送至冲压中转装置100处,此时,上抬移动气缸103启动,将水平固定组件104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并且,利用水平固定组件104将工件固定在水平平面内,然后,上抬移动气缸103带动水平固定组件104下行并处于等待状态。第二移载机构304移动至冲压中转装置100处时,水平固定组件104打开并释放工件,下冲压工序的传输机构则将该工件在原有的定位基础上转移至下冲压工序进行冲压。整个过程工件的定位方位未发生改变,省去了重新找冲压基准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冲压效率。

如图4、图5所示,具体地,水平固定组件104包括固定板105、水平推动气缸106以及推顶件107,固定板105包括水平板108以及垂直于水平板108的竖直板109,水平板108安装于上抬移动气缸103的活动部,水平推动气缸106安装于竖直板109上,推顶件107安装于水平推动气缸106的活动部且于水平板108上滑动以固定工件。可以理解地,当来料工件放置在固定板105的水平板108上时,水平推动气缸106启动推动推顶件107向工件移动,并将工件的位置锁定。

如图4所示,优选地,水平板108设有用于抵靠工件的凸边110,工件固定于凸边110与推顶件107之间。即工件固定在凸边110与推顶件107之间。

如图4、图5所示,具体地,推顶件107包括安装部111以及推顶部112,安装部111安装于水平推动气缸106,推顶部112由安装部111水平向外凸伸形成。可以理解地,推顶部112与凸边110相平行,水平推动气缸106将推顶部112推向向凸边110移动。

如图4、图5所示,进一步地,推顶件107还包括导向部113,导向部113由推顶部112的一端侧水平向外凸伸形成。可以理解地,当来料工件的位置不正时,推顶件107的导向部113则可在推顶部112推顶工件的同时,在不断的矫正工件的位置,使之固定在推顶部112与凸边110之间。

如图4、图5所示,具体地,导向部113具有导向边114,导向边114沿平行于推顶方向且朝向工件倾斜。可以理解地,工件在导向部113的导向边114上滑动并且逐渐向凸边110靠紧。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冲压中转装置100还包括两导向组件115,两导向组件115间隔地设于支撑平台上,各导向组件115均包括设于支撑平台上的导套116以及导柱117,导柱117一端连接于水平板108,以及另一端穿设于导套116内。即在上抬移动气缸103推动水平固定组件10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提高其移动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