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9478发布日期:2020-11-13 16:2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管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机,尤其涉及一种铜管折弯机。



背景技术:

铜管耐高温,可在多种环境中使用。与此相比,许多其他管材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过去住宅中多用的镀锌钢管,极易锈蚀,使用时间不长就会出现自来水发黄、水流变小等问题。还有些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会迅速降低,用于热水管时会产生不安全隐患,而铜的熔点高达摄氏1083度,热水系统的温度对铜管微不足道。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内发现了距今4500年前的铜水管,至今还能使用。

由于铜管在生产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对铜管的形状要求不一,其中就有许多需要对铜管进行折弯的,然而目前对铜管的折弯,普遍通过人们手工转动模具对铜管进行折弯,如此人工操作对铜管折弯的效率较低,由于手工操作的误差较大,也容易造成对铜管折弯的精度不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对铜管折弯的效率和精度较高的铜管折弯机。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人工手动转动模具对铜管进行折弯的效率较低,由于手工操作的误差较大,容易造成对铜管的折弯精度不高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铜管折弯的效率和精度较高的铜管折弯机。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铜管折弯机,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柱,其连接在底座上;电机支撑柱,其连接在底座上靠近第一支撑柱的位置;传动机构,其连接在底座与第一支撑柱之间;挤压机构,其连接在底座与传动机构的一侧之间。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其安装在电机支撑柱上;第二支撑柱,其连接在底座的一侧;第一传动轴,其连接在伺服电机其中一侧的输出轴上;第一锥齿轮,其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二传动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第二支撑柱上;第二锥齿轮,其连接在第二传动轴的一侧,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旋转盘,其连接在第二传动轴的另一侧;第二连接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旋转盘上;第一连接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第二支撑柱上远离第二传动轴的位置;传动杆,其连接在第一连接轴的一侧,第二连接轴穿过传动杆且与传动杆滑动式连接;工作台,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柱上;第一挤压块,其连接在工作台的一侧;固定滑动框,其连接在工作台上;滑动块,其滑动式连接在固定滑动框上;第三连接轴,其连接在滑动块的一侧,第三连接轴与传动杆的另一端滑动式连接;连接杆,其连接在滑动块上;螺纹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连接杆的其中一侧;撞击块,连接在螺纹杆上;固定螺帽,其螺纹连接式地连接在螺纹杆的一侧;齿条,其连接在连接杆上。

优选地,挤压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柱,其连接在底座上靠近电机支撑柱的一侧;第三传动轴,其转动式连接地第三支撑柱上;第二皮带轮,其连接在第三传动轴上;凸块,其连接在第三传动轴上靠近第二皮带轮的一侧;第一皮带轮,其连接在伺服电机另一侧的输出轴上;平皮带,其传动连接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固定支撑块,其连接在工作台上靠近第一挤压块的一侧;推杆,其滑动式连接在固定支撑块上;第一弹簧,其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撑块和推杆相连接,且第一弹簧套设在推杆上;第二挤压块,其连接在推杆的另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料箱支撑架,其连接在工作台上靠近固定支撑块的一侧;料框,其连接在料箱支撑架上,料框的一侧连接有u型板;楔形块,其滑动式地连接在u型板上;弹簧杆,其连接在楔形块上,且弹簧杆滑动式与u型板连接;第二弹簧,其连接在楔形块与u型板之间,且第二弹簧套设在弹簧杆的外侧;活动下料杆,其转动式连接在料框内侧;斜块,其连接在料框上;第五传动轴,其连接在活动下料杆其中的一端上;第四锥齿轮,其连接在第五传动轴的另外一端;第四传动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料框上靠近第四锥齿轮的一侧;全齿轮,其连接在第四传动轴的其中一侧上,全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三锥齿轮,其连接在第四传动轴的另一侧上,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底座的底部为橡胶材质。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传动机构和挤压机构,达到了可快速实现对铜管进行折弯的作用,无需人工手动转动模具对铜管进行折弯,提高了对铜管折弯的精度和效率。

2.本发明通过下料机构的作用,到达了可快速实现对铜管进行下料,无需人工一个一个的摆放,进一步提高了对铜管折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挤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第一支撑柱,3-电机支撑柱,4-传动机构,41-伺服电机,42-第二支撑柱,43-第一传动轴,44-第一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6-第二传动轴,47-旋转盘,48-第一连接轴,49-传动杆,410-第二连接轴,411-第三连接轴,412-工作台,413-固定滑动框,414-滑动块,415-连接杆,416-螺纹杆,417-固定螺帽,418-撞击块,419-齿条,420-第一挤压块,5-挤压机构,51-第三支撑柱,52-第一皮带轮,53-平皮带,54-第三传动轴,55-第二皮带轮,56-凸块,57-固定支撑块,58-推杆,59-第一弹簧,510-第二挤压块,6-下料机构,61-料箱支撑架,62-料框,63-斜块,64-全齿轮,65-第四传动轴,66-第三锥齿轮,67-第四锥齿轮,68-第五传动轴,69-弹簧杆,610-楔形块,611-第二弹簧,612-活动下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铜管折弯机,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撑柱2、电机支撑柱3、传动机构4和挤压机构5,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电机支撑柱3,底座1顶部与第一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4,底座1顶部后侧与传动机构4的右侧之间连接有挤压机构5。

传动机构4包括有伺服电机41、第二支撑柱42、第一传动轴43、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45、第二传动轴46、旋转盘47、第一连接轴48、传动杆49、第二连接轴410、第三连接轴411、工作台412、固定滑动框413、滑动块414、连接杆415、螺纹杆416、固定螺帽417、撞击块418、齿条419和第一挤压块420,电机支撑柱3上安装有伺服电机41,底座1顶部前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柱42,伺服电机41左端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传动轴43,第一传动轴43上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4,第二支撑柱42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传动轴46,第二传动轴46的后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5与第一锥齿轮44啮合,第二传动轴46的前端连接有旋转盘47,旋转盘47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轴410,第二支撑柱42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轴48,第一连接轴48的前侧连接有传动杆49,第二连接轴410穿过传动杆49且与传动杆49滑动式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柱2顶部之间连接有工作台412,工作台412的右前侧连接有第一挤压块420,工作台412底部前侧连接有固定滑动框413,固定滑动框413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414,滑动块414前端连接有第三连接轴411,第三连接轴411与传动杆49的另一端滑动式连接,滑动块414顶部连接有连接杆415,连接杆415后端滑动式地连接有螺纹杆416,螺纹杆416底部连接有撞击块418,螺纹杆416上部螺纹连接式地连接有固定螺帽417,连接杆415上端连接有齿条419。

挤压机构5包括有第三支撑柱51、第一皮带轮52、平皮带53、第三传动轴54、第二皮带轮55、凸块56、固定支撑块57、推杆58、第一弹簧59和第二挤压块510,底座1顶部的后侧连接有第三支撑柱51,第三支撑柱51上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三传动轴54,第三传动轴54的中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55,第三传动轴54右端连接有凸块56,伺服电机41右端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2,第一皮带轮52与第二皮带轮55之间传动连接有平皮带53,工作台412右后端连接有固定支撑块57,固定支撑块57上滑动式连接有推杆58,推杆58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59,第一弹簧5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撑块57和推杆58相连接,推杆58的尾端连接有第二挤压块510。

当人们需要对铜管进行折弯时,可将铜管放置在工作台412上且位于撞击块418与第一挤压块420之间,启动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43和第一锥齿轮44转动,第二锥齿轮45随之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46和旋转盘47转动,在第二连接轴410的带动下,传动杆49随之以第一连接轴48为轴心带动第三连接轴411和滑动块414左右来回滑动,在连接杆415的传动作用下螺纹杆416随之带动撞击块418左右来回的滑动,铜管随之滑动到第一挤压块420处,在伺服电机41启动的同时,第一皮带轮52和第二皮带轮55在平皮带53传动作用下随之带动第三传动轴54转动,凸块56随之转动并挤压推杆58向前侧滑动,从而推动第二挤压块510向前侧移动,将铜管进行折弯,如此人们即可快速实现对铜管进行折弯,无需人工手动转动模具对铜管进行折弯,提高了对铜管折弯的精度和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6-8所示,还包括有下料机构6,下料机构6包括有料箱支撑架61、料框62、斜块63、全齿轮64、第四传动轴65、第三锥齿轮66、第四锥齿轮67、第五传动轴68、弹簧杆69、楔形块610、第二弹簧611和活动下料杆612,工作台412顶部的中间位置上连接有两个料箱支撑架61,料箱支撑架61上部的前侧连接有料框62,料框62下部的左右两内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活动下料杆612,料框62底部连接有斜块63,活动下料杆612的左端连接有第五传动轴68,第五传动轴68左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67,料框62左侧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四传动轴65,第四传动轴65前端连接有全齿轮64,全齿轮64与齿条419啮合,第四传动轴65后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6,第三锥齿轮66与第四锥齿轮67啮合,料框62左侧下部的中间位置上连接有u型板,u型板内侧滑动式地连接有楔形块610,楔形块610顶部连接有弹簧杆69,弹簧杆69上部滑动式与u型板连接,弹簧杆69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611,第二弹簧611连接在楔形块610顶部与u型板的内顶部之间。

当人需要对铜管进行折弯时,可将铜管一一摆放在料框62内,启动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转动随之带动连接杆415左右来回移动时,齿条419随之左右来回移动并带动全齿轮64、第四传动轴65和第三锥齿轮66转动,第四锥齿轮67随之转动带动第五传动轴68和活动下料杆612转动,楔形块610随之滑过定位槽带动弹簧杆69向上滑动,第二弹簧611压缩,当下料杆612转动到一圈时,在斜块63的导向作用下,铜管随之下落到工作台412上且位于撞击块418与第一挤压块420之间,在第二弹簧611压缩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楔形块610和弹簧杆69复位,如此即可快速实现对铜管进行下料,无需人工一个一个的摆放,进一步提高了对铜管折弯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