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5860发布日期:2020-12-11 20:1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三孔摄像头头圈主要采用金属注射成形的方法进行生产。金属注射成形(metalinjectionmolding,mim)是一种将金属粉末与其粘结剂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形方法。

它是先将所选粉末与粘结剂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进行制粒再注射成形所需要的形状。聚合物将其粘性流动的特征赋予混合料,而有助于成形、模腔填充和粉末装填的均匀性。成形以后排除粘结剂,再对脱脂坯进行烧结。

三孔摄像头头圈烧结后表面存在不平整的情况,需要借助整形模具进行进一步的整行作业。整平模具上开设有多个工位,且三孔摄像头头圈在整平作业中需要进行多道整行工序。

然而,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平作业中,夹具夹取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进行多工位整形作业时,无法精确控制夹具与零件之间的间距,易发生夹具损坏零件的情况,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无法精确控制夹具与零件之间的间距,易发生夹具损坏零件的情况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搬运三孔摄像头头圈的取放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搬机构沿所述工作台宽度方向滑移;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取放机构沿所述工作台长度方向滑移;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取放机构沿所述工作台高度方向升降;行程控制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取放机构运动距离进行行程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行程控制组件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取放机构运动距离进行控制,有助于减少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进行多工位整形作业中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滑移架,所述取放机构位于所述滑移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移架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滑移架在工作台上滑移,滑移架上的取放机构在工作台宽度方向进行滑移,有助于方便工作人员对取放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滑移架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架在所述滑移架上沿所述滑移架长度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在滑移架上设置有安装架,以及借助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在滑移架上沿滑移架长度方向滑移,有助于方便工作人员对安装架的位置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水平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取放机构包括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板沿垂直所述工作台长度方向进行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板沿垂直工作台长度方向进行升降,有助于方便对三孔摄像头头圈的夹取作业。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和滑轨,所述工作台上架设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承重块上,所述滑轨与所述承重块呈对应设置,且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滑移架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轨对应设置,所述滑块均与滑轨滑移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固定在工作台与滑移架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滑移架在滑轨上滑移,有助于方便工作人员对滑移架进行滑移作业,提高了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线轨,所述线轨固定在所述滑移架上,所述线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移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滑移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的的一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使用第二驱动气缸驱动安装板在线轨上滑移,有助于方便工作人员对安装板沿滑移架长度方向进行滑移作业。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气缸和导向杆,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导向杆竖直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安装板,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安装板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三驱动气缸驱动安装板沿垂直工作台长度方向进行升降作业,有助于提高安装板升降作业的稳定性;以及将导向杆穿设安装板,通过导向杆对安装板升降进行导向作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安装板升降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行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以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滑移架的一侧竖直固定有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触发件升降作业时的光电信号,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信号连接,且所述plc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触发件升降作业时的光电信号,并由plc控制器接收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并控制第三驱动气缸工作,有助于提高安装板升降作业的精确性。

优选的,所述承重块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滑移架靠近所工作台的一侧壁上竖直固定有第二触发件,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触发件沿所述工作台长度方向滑移时的光电信号,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信号连接,且所述plc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触发件升降作业时的光电信号,并由plc控制器接收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工作,有助于提高滑移架沿工作台宽度方向滑移的精确性。

优选的,所述搬运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气动吸嘴,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动吸嘴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气动吸嘴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减震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将气动吸嘴架设在支撑板上,以及在气动吸嘴与支撑板之间设置减震件,有助于提高气动吸嘴对三孔摄像头头圈夹取作业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借助导向控制组件对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取放机构运动距离进行控制,有助于减少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进行多工位整形作业中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2.由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触发件升降作业时的光电信号,并由plc控制器接收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并控制第三驱动气缸工作,有助于提高安装板升降作业的精确性,以及由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触发件滑移作业时的光电信号,并由plc控制器接收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工作,有助于提高滑移架沿工作台宽度方向滑移的精确性;

3.借助将气动吸嘴架设在支撑板上,以及在气动吸嘴与支撑板之间设置减震件,有助于提高气动吸嘴对三孔摄像头头圈夹取作业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一驱动组件与滑移架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体现第一光电传感器组的结构;

图5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三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2局部b的放大图,主要体现气动吸嘴安装的结构;

图7为图3局部c的放大图,主要体现抵接块与液压缓冲器的结构;

图8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局部d的放大图,主要体现第二光电传感器组的结构。

附图标记:1、工作台;11、承重块;2、整形模具;3、取放机构;4、滑移架;41、安装架;411、抵接块;412、安装板;4121、第一触发件;413、滑移块;414、导向孔;42、气动液压缓冲器;43、第二触发件;431、凸块;44、滑块;441、滑槽;45、安装块;46、第三触发件;461、透光槽;5、第一驱动组件;51、第一驱动气缸;511、连接板;52、滑轨;6、第二驱动组件;61、第二驱动气缸;62、线轨;7、搬运组件;71、支撑板;711、连接板;712、伸缩孔;72、气动吸嘴;721、进气孔;73、伸缩杆;74、减震弹簧;8、第三驱动组件;81、第三驱动气缸;82、导向杆;9、行程控制组件;91、第一光电传感器组;911、第一光电传感器;912、第二光电传感器;92、第二光电传感器组;921、第三光电传感器;922、第四光电传感器;100、第一稳定架;101、稳定柱;102、第二稳定架;103、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

参照图1,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为长方体板状结构,工作台1设置于整形模具2的下模一侧,整形模具2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工作台1沿整形模具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整形模具2上架设有用于吸取并搬运移动工件的取放机构3。工作台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6以及第三驱动组件8。第一驱动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6以及第三驱动组件8分别驱动取放机构3沿工作台1的宽度、长度以及高度方向位移。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对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三驱动组件8驱动取放机构3运动距离进行控制的行程控制组件9。

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1上间隔焊接固定有承重块11,承重块1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端部。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滑轨52,滑轨52螺栓固定在承重块11上,滑轨52设置有两个,且滑轨52与承重块11一一对应,且任一滑轨52的长度方向均与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平行。滑轨52上滑移设置有滑移架4,滑移架4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滑移架4底部固定有滑块44,滑块44与滑轨52一一对应,任一滑块44底部均开设有滑槽441,滑槽441的长度方向均与滑轨52的长度方向平行,滑轨52部分嵌入滑槽441内,且滑块44上的滑槽441与滑轨52滑移配合。

第一驱动组件5还包括第一驱动气缸51,第一驱动气缸51的缸体焊接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一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连接板511,且连接板511与滑移架4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且第一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驱动气缸51驱动滑移架4在滑轨52上沿靠近或远离整形模具2下模的方向滑移,且第一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在两个承重块11之间的间距中伸缩,提高了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的紧凑性。

参见图3和图4,行程控制组件9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组91以及plc控制器。第一光电传感器组91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91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12。第一光电传感器91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12均为槽型光电传感器,且槽型光电传感器包括检测槽。在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响应于第一光电传感器组91的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第一光电传感器91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12间隔固定在承重块11上,且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排布。滑移架4靠近所工作台1的一侧壁上竖直固定有第一触发件4121,第一触发件4121靠近第一光电传感器组91的一侧端呈弯折设置,且第一触发件4121的形状为l形,便于第一触发件4121触发第一光电传感器组91。第一触发件4121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光电传感器91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12的设置高度。

初始状态下,第一触发件4121弯折设置的一端位于第一光电传感器911的检测槽内。此时,第一光电传感器911输出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第二光电传感器912输出位置检测信号(低电平信号),且第一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plc控制器接收并响应第一光电传感器911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51活塞杆回缩,并驱动滑移架4沿靠近整形模具2方向位移,第一触发件4121向第二光电传感器912方向进行位移;

位移状态下,当第一触发件4121弯折设置的一端运动至第二光电传感器912的检测槽内时,第一光电传感器911输出位置检测信号(低电平信号),第二光电传感器912输出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plc控制器接收并响应第二光电传感器912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51活塞杆伸长,并驱动滑移架4沿背离整形模具2方向位移。

参见图5,滑移架4上滑移安装有安装架41,安装架为长方体板状结构,安装架41沿滑移架4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安装架41上安装有安装板412。第三驱动组件8包括第三驱动气缸81和导向杆82,第三驱动气缸81的活塞杆呈竖直设置,第三驱动气缸81缸体焊接固定在安装架41的上表面。第三驱动气缸81的活塞杆固定在安装板412的底部,且第三驱动气缸81驱动安装板412沿工作台1高度方向进行升降。为了提高第三驱动气缸81驱动安装板412升降的稳定性,导向杆82竖直焊接固定在安装架41上,导向杆82沿安装板412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两个,且两个导向杆82对称分布于第三驱动气缸81的相对两侧。安装板412表面开设有贯穿至安装板412底面的导向孔414,导向孔414与导向杆82一一对应,两个导向杆82均穿过导向孔414,且任一导向杆82均与导向孔414滑移配合,导向杆82对安装板412的升降进行导向。

参照图5,安装架41上竖直固定有第一稳定架100和第二稳定架102,第一稳定架100和第二稳定架102均为空心立体结构。安装板412底部焊接固定有稳定柱101,稳定柱101沿安装板4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稳定柱101均垂直于安装板412的表面。第一稳定架100和第二稳定架102上均开设有配合孔103,配合孔103沿第一稳定架100或第二稳定架10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两个稳定柱101的一端与第一稳定架100和第二稳定架102上的配合孔103滑移配合。稳定柱101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板412上,进一步提高安装板412升降作业中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6,取放机构3包括用于搬运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至不同工位的搬运组件7,搬运组件7包括支撑板71和气动吸嘴72。支撑板71的底部螺栓固定在安装板412的上表面,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板412的长度方向平行。气动吸嘴72的壳体水平架设在支撑板71上,且气动吸嘴72呈竖直向下设置。气动吸嘴上72的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721,进气孔721与气源通过管道连通。气动吸嘴72的壳体与支撑板71之间连接有伸缩杆73和减震件。支撑板71上水平固定有连接板711,连接板711上开设有伸缩孔712,伸缩杆73的一端竖直焊接固定在气动吸嘴72壳体上,伸缩杆73的上端穿过伸缩孔71且与伸缩孔71伸缩配合。

气动吸嘴72吸取零件作业中,零件被吸取至气动吸嘴72上时,将对气动吸嘴72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为了对气动吸嘴72进行缓冲,减震件采用减震弹簧74,且减震弹簧74穿设在伸缩杆73上,减震弹簧7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连接板711的底部与气动吸嘴72壳体上,且伸缩杆73与伸缩孔71在竖直方向上伸缩配合以实现对气动吸嘴72的缓冲。

参见图3和图7,第二驱动组件6设置在安装架41上。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气缸61和线轨62。滑移架4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固定有安装块45,两个安装块45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滑移架4的上侧面。第二驱动气缸61的缸体固定在一安装块45上,第二驱动气缸61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架4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第二驱动气缸61的活塞杆固定在安装架41的侧壁上。线轨62螺栓固定在滑移架4的上表面,线轨62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架41的长度方向平行。安装架41底部螺栓固定有滑移块413,滑移块413底部开设有滑移槽,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线轨62的长度方向平行,线轨62部分嵌入滑移槽内,且线轨62与滑移块413滑移配合。第二驱动气缸61驱动安装架41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滑移。

参见图3和图7,两个安装块45上均固定有两个液压缓冲器42,且两个液压缓冲器42沿安装块45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任一液压缓冲器42的长度方向均与安装架41的长度方向平行。安装架4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有抵接块411。安装架41沿滑移架4长度方向滑移时,抵接块411滑移至两个液压缓冲器42之间,且液压缓冲器42抵触在安装块45的侧壁上,对安装架41进行缓冲保护。

参照图8和图9,滑移架4滑移至整形模具2上侧时,搬运组件7位于整形模具2上方。为了实现第三驱动气缸81驱动搬运组件7沿工作台1高度方向的行程控制,行程控制组件9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组92,plc控制器响应于第二光电传感器组92的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第二光电传感器组92包括第三光电传感器921和第四光电传感器922,第三光电传感器921和第四光电传感器922均为槽型光电传感器,且第三光电传感器921和第四光电传感器922均开设有检测槽。

第三光电传感器92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22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稳定架10上,且第三光电传感器92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22在第一稳定架10上位于不同高度。安装板412底部靠近第一稳定架10的一侧竖直固定有第二触发件43和第三触发件46,第二触发件43和第三触发件46分别与第三光电传感器92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22对应设置,第二触发件43背离安装板412的一端成型有凸块431,第三触发件46靠近第二触发件43一侧的中部开设有透光槽461。

初始状态下,第三触发件46背离安装板412的一端位于第四光电传感器922的检测槽内,第四光电传感器922输出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且且第三驱动气缸81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

吸取零件时,plc控制器接收并响应光电传感器d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并控制第三驱动气缸81活塞杆回缩。此时,当第二触发件43上的凸块431端部位于第三光电传感器921的检测槽内。第三触发件46的透光槽461位于位于第四光电传感器922的检测槽内。第三光电传感器921输出位置检测信号(高电平信号),第四光电传感器922输出位置检测信号(低电平信号),气动吸嘴72将整形模具2上的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吸取。

零件吸取后,第三驱动气缸81活塞杆伸长,并驱动安装板412上的搬运组件7沿背离整形模具2方向上升,使得安装板412复位。进一步的,plc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气缸61的活塞杆伸长并驱动吸取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后的搬运组件7沿整形模具2下一工位移动;搬运组件7位移至整形模具2的下一工位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气缸81的活塞杆回缩,安装板412上的搬运组件7沿靠近整形模具2方向下降;当搬运组件7位于整形工位上时,plc控制器控制气动吸嘴72关闭,并将三孔摄像头头圈零件放置在整形模具2的下一工位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运用中,工作人员将滑移架4固定在承重块11上滑轨52的滑块44上,使得滑移架4在滑轨52上进行滑移;由第一驱动气缸51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滑移架4沿靠近整形模具2的方向滑移;之后,工作人员先将安装架41和线轨62固定在滑移架4上并使用第二驱动气缸61驱动安装架41在线轨62上滑移;借助第三驱动气缸81驱动安装板412沿垂直工作台1长度方向进行升降作业;并由第一光电传感器91和第二光电传感器92配合,由plc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气缸51、第二驱动气缸61以及第三驱动气缸81进行工作,有助于提高三孔摄像头头圈整形模具用搬运装置搬运作业的精确控制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