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冲压模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8304发布日期:2021-01-08 13:0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合冲压模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压合冲压模具工装。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精密的冲压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

金属零件的压合冲压过程中,模具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模具会受热膨胀,从而影响冲压件的质量,且会加快上模与下模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合冲压模具工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压合冲压过程中,模具受热膨胀影响冲压件的质量和会加快上模与下模的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合冲压模具工装,包括模座,所述模座的内侧设有冷却筒,所述冷却筒通过销钉与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筒的内侧活动套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上方设有上模,所述冷却筒的上端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冷却通道,所述环槽的内侧放置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底端连接有若干个直管,若干个所述直管分别与若干个冷却通道的内侧活动插接,所述环形管内部靠外侧设有环进水区,所述环形管内部靠内侧设有环出水区,所述直管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直进水区和直出水区,所述直进水区与环进水区的内部连通,所述直出水区与环进水区的内部连通。

在安装环形管和直管时,直接将直管插入冷却通道的内部,并将环形管放置在环槽的内部,且环形管的两端均位于槽口的内侧,在冷却时,从环进水区的一端通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进水区依次通过直进水区、直出水区后进入环出水区的内部,然后从环出水区的一端流出,通过直进水区和直出水区的设置,冷却水流过时,可以对冷却筒进行降温,从而通过冷却筒对下模进行降温,且通过环形管和直管的设置,方便安装和拆卸。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筒上端的一侧开设有槽口,所述环形管的两端均位于槽口的内侧,可以在环形管安装后,使环形管外侧的上表面低于冷却筒的上表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槽口的底端粘结固定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上方设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上端与环形管两端的底部粘结固定,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相互吸附固定,方便将环形筒固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座的内侧设有若干个弹簧,若干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模座内侧的下壁和下模的底端固定连接,可以对下模进行缓冲。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上端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导向孔,若干个所述导向孔的内侧均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壁与导向孔的内侧壁贴合,下模可以沿着导向杆上下滑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设有顶套,所述顶套底端的内侧壁通过螺纹与导向杆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顶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孔上端的内侧壁粘结固定有第一环形摩擦片,所述顶套底端的外侧壁粘结固定有第二环形摩擦片所述第一环形摩擦片的内侧壁与第二环形摩擦片的外侧壁贴合,一次冲压后,第一环形摩擦片和第二环形摩擦片接触,使下模快速恢复稳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摩擦片与第二环形摩擦片为半金属摩擦材料,具有耐热性好,导热系数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模座、冷却筒、下模、上模、环槽、冷却通道、环形管、直管、环进水区、环出水区和直进水区、直出水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对下模进行降温,通过采用冷却水流过直进水区和直出水区对冷却筒降温,进而对下模进行降温的方式,降温效果较好,避免了下模受热膨胀,降低了下模和上模的磨损,且通过采用将直管插入冷却通道内部的方便,方便了环形管和直管的安装和拆卸;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弹簧、导向孔、导向杆、顶套、第一环形摩擦片和第二环形摩擦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在冲压过程中,对下模起到缓冲的作用,在冲压完成后,第一环形摩擦片和第二环形摩擦片接触,可以使下模快速恢复稳定,以方便下一次冲压,在第一环形摩擦片与第二环形摩擦片磨损严重时,可以方便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管和直管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管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模座、2冷却筒、3下模、31上模、4环槽、41冷却通道、5环形管、51直管、6环进水区、61环出水区、7直进水区、71直出水区、8槽口、9第一磁条、91第二磁条、100弹簧、110导向孔、111导向杆、120顶套、130第一环形摩擦片、131第二环形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合冲压模具工装,包括模座1,所述模座1的内侧设有冷却筒2,所述冷却筒2通过销钉与模座1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筒2的内侧活动套接有下模3,所述下模3的上方设有上模31,所述冷却筒2的上端开设有环槽4,所述环槽4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冷却通道41,所述环槽4的内侧放置有环形管5,所述环形管5的底端连接有若干个直管51,若干个所述直管51分别与若干个冷却通道41的内侧活动插接,所述环形管5内部靠外侧设有环进水区6,所述环形管5内部靠内侧设有环出水区61,所述直管51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直进水区7和直出水区71,所述直进水区7与环进水区6的内部连通,所述直出水区71与环进水区6的内部连通。

所述冷却筒2上端的一侧开设有槽口8,所述环形管5的两端均位于槽口8的内侧。

所述槽口8的底端粘结固定有第一磁条9,所述第一磁条9的上方设有第二磁条91,所述第一磁条9的上端与环形管5两端的底部粘结固定,所述第一磁条9与第二磁条91相互吸附固定。

如图1-9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安装环形管5和直管51时,直接将直管51插入冷却通道41的内部,并将环形管5放置在环槽4的内部,且环形管5的两端均位于槽口8的内侧,在冷却时,从环进水区6的一端通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进水区6依次通过直进水区7、直出水区71后进入环出水区61的内部,然后从环出水区61的一端流出,通过直进水区7和直出水区71的设置,冷却水流过时,可以对冷却筒2进行降温,从而通过冷却筒2对下模3进行降温,且通过环形管5和直管51的设置,方便安装和拆卸,即有利于对下模3进行降温,通过采用冷却水流过直进水区7和直出水区71对冷却筒2降温,进而对下模3进行降温的方式,降温效果较好,避免了下模3受热膨胀,降低了下模3和上模31的磨损,且通过采用将直管51插入冷却通道41内部的方便,方便了环形管5和直管51的安装和拆卸,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金属零件的压合冲压过程中,模具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模具会受热膨胀,从而影响冲压件的质量,且会加快上模与下模的磨损的问题。

所述模座1的内侧设有若干个弹簧100,若干个所述弹簧100的两端分别与模座1内侧的下壁和下模3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模3上端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导向孔110,若干个所述导向孔110的内侧均设有导向杆111,所述导向杆111的外侧壁与导向孔110的内侧壁贴合。

所述导向杆111的上端设有顶套120,所述顶套120底端的内侧壁通过螺纹与导向杆111外侧壁可拆卸连接。

所述导向孔110上端的内侧壁粘结固定有第一环形摩擦片130,所述顶套120底端的外侧壁粘结固定有第二环形摩擦片131所述第一环形摩擦片130的内侧壁与第二环形摩擦片131的外侧壁贴合。

所述第一环形摩擦片130与第二环形摩擦片131为半金属摩擦材料。

如图3-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进入冲压时,上模31与下模3压合,上模31向下推动下模3,通过弹簧100的设置,可以对下模3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大幅降低下模3和上模31之间的冲击载荷,在上模31与下模3脱离时,下模3沿着导向杆111向上移动,当第一环形摩擦片130与第二环形摩擦片131接触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下模3快速减速,从而使得下模3可以快速恢复稳定,以进行下一次冲压,通过顶套120的设置,在第一环形摩擦片130与第二环形摩擦片131磨损严重时,可以将顶套120拆卸下来,更换第一环形摩擦片130和第二环形摩擦片131,即有利于在冲压过程中,对下模3起到缓冲的作用,在冲压完成后,第一环形摩擦片130和第二环形摩擦片131接触,可以使下模3快速恢复稳定,以方便下一次冲压,在第一环形摩擦片130与第二环形摩擦片131磨损严重时,可以方便拆卸更换,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在压合冲压的过程中,由于压力机输出的压力过大,使得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冲击载荷较大,从而上模和下模易损坏变形,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9,在冷却时,从环进水区6的一端通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进水区6依次通过直进水区7、直出水区71后进入环出水区61的内部,然后从环出水区61的一端流出,通过直进水区7和直出水区71的设置,冷却水流过时,可以对冷却筒2进行降温,从而通过冷却筒2对下模3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3-4,在进入冲压时,上模31向下推动下模3,弹簧100对下模3起到缓冲作用,在上模31与下模3脱离时,下模3沿着导向杆111向上移动,当第一环形摩擦片130与第二环形摩擦片131接触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下模3快速减速,从而使得下模3可以快速恢复稳定,以进行下一次冲压。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