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8261发布日期:2021-01-08 13:0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车辆零部件制作设备,尤其涉及一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模具成本,工程样车试制的钣金制作主要通过简易模具对车辆零部件进行成形。要保证零件的边界尺寸公差及孔位尺寸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这就要求成形零件的回弹必须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对于大多数零件,零件本身材质偏软且零件上可以做出对回弹的改善特征,零件回弹相对可控性较好。但对于图1所示这类材质为高强钢的车辆梁类件回弹控制及改善就很困难。

针对车辆梁类零部件回弹控制及改善,现主要采用方式为:模具设计阶段经过大量分析验证,对模具模面进行回弹补偿,并增加一套或多套模具对零件二次及多次整形补偿,使零件达到客户要求的公差范围。由于样车试制周期较短,采用此种方式在周期上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通常会采用钣金辅助修整零件的方式来处理。但由于图1所示的梁类零部件900强度高、材料厚,钣金整形需要花费大量工时,效率极其低下,并且经过大量钣金手工整形后的零件表面质量也不理想。

图1所示的梁类零部件主要特征主要由三张不规则面组成的不等截面u形,顶面与两侧边面、相交倒角,顶部面有满足车身需要的落差面、特征面及孔;侧边面有满足车身需要的落差面、法兰面;零件的顶部面、侧边面、侧边面、零件边界与孔的位置有尺寸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其中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适于制作强度高、材料厚的车辆两类零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其包括:

一上模体,所述上模体具有一上闭合台,所述上模体的所述上闭合台上形成一上模制凹槽,所述上模体在所述上模制凹槽边缘的所述上闭合台上形成至少一塑性变形容纳槽;和

一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具有一下闭合台,所述下闭合台上形成一下模制凸起,用于容纳冲压的梁类零部件所述下闭合台在对应的位置形成一塑性拉伸凸起,所述上模体随着压机滑块朝向所述下模体运动时,位于所述下模制凸起的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被冲压形成对应的形状,并在对应于所述塑性变形容纳槽处形成一凸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下闭合台进一步形成一下沉台面,所述上闭合台在对应的位置形成一凸台面,当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盖合时,所述凸台面对应地盖合于所述下沉台面,所述塑性变形容纳槽形成于所述凸台面,所述塑性拉伸凸起被设置于所述下沉台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凸台面被实施为截面长和宽20mm、高6mm,所述凸台面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倒圆角,倒圆角的半径为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凸台面距离所述上模制凹槽边缘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包括一至少一压边圈,其中所述压边圈被设置于所述下模体或所述上模体,其中所述上模体盖合于所述下模体时,所述压边圈基于自身的形变而使所述下模体和所述上模体密封地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其包括:

一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具有一下闭合台,所述下模体的所述下闭合台上形成一上模制凹槽,所述下模体在所述上模制凹槽边缘的所述下闭合台上形成至少一塑性变形容纳槽;和

一上模体,所述上模体具有一上闭合台,所述上闭合台形成一下模制凸起,用于容纳冲压的梁类零部件所述下闭合台在对应的位置形成一塑性拉伸凸起,所述上模体随着压机滑块朝向所述下模体运动时,位于所述下模制凸起的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被冲压形成对应的形状,并在对应于所述塑性变形容纳槽处形成一凸出部。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车辆梁类零部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一个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另一个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4,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100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所述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适于制作强度高、材料厚的车辆梁类零部件。

具体地,所述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100包括一上模体10、一下模体20。所述上模体10具有一上闭合台11,所述下模体20具有一下闭合台21。所述上模体10的所述上闭合台11上形成一上模制凹槽1101。所述下闭合台21上形成一下模制凸起2101,用于容纳冲压的车辆梁类零部件。所述上模体10随着压机滑块朝向所述下模体20运动时,位于所述下模制凸起2101的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被冲压形成对应的形状。

所述上模体10在所述上模制凹槽1101边缘的所述上闭合台11上形成至少一塑性变形容纳槽1102。所述下闭合台21在对应的位置形成一塑性拉伸凸起2102。当所述上模体10朝向所述下模体20运动时,被冲压的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受冲压后,发生塑性形变,并在对应于所述塑性变形容纳槽1102处形成一凸出部90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如果在所述上模制凹槽1101边缘的所述上闭合台11为平整的平面,由于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部分无法较好的拉延,从而无法充分的进行塑性变形。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上模体10对位于所述下模制凸起2101中的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进行冲压时,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能够进行两次拉延,因此,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能够进行充分的塑性形变,从而防止后续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回弹。

优选地,所述下闭合台21进一步形成一下沉台面2103。所述上闭合台11在对应的位置形成一凸台面1103。当所述上模体10与所述下模体20盖合时,所述凸台面1103对应地盖合于所述下沉台面2103。

所述塑性变形容纳槽1102形成于所述凸台面1103。所述塑性拉伸凸起2102被设置于所述下沉台面2103。当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被容纳于所述上模制凹槽1101时,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部分保持在所述塑性拉伸凸起2102和所述下沉台面2103上。当所述上模体10对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进行冲压时,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部分能够在所述下闭合台21的顶面与所述下沉台面2103之间过渡的部分形成一次拉延以及在所述塑性拉伸凸起2102部分形成至少两次拉延,因此,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能够进行充分的塑性形变,从而防止后续所述车辆梁类零部件的边缘回弹。

在本实用新型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下闭合台21上形成所述上模制凹槽1101、所述塑性变形容纳槽1102以及所述凸台面1103。所述上闭合台11对应的形成所述下模制凸起2101、所述塑性拉伸凸起2102以及所述下沉台面210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凸台面1103被实施为截面长和宽20mm、高6mm。所述凸台面1103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倒圆角,倒圆角的半径为5mm。所述凸台面1103距离所述上模制凹槽1101边缘25mm

更优选地,所述防回弹的车辆梁类零部件的制作设备100还包括一至少一压边圈30,其中所述压边圈30被设置于所述下模体10或所述上模体10,其中所述上模体10盖合于所述下模体20时,所述压边圈30基于自身的形变而使所述下模体20和所述上模体10密封地对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