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1909发布日期:2020-11-20 10:5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护用户隐私同时方便用户开启手机,现在很多手机都具有指纹解锁功能,实现手机指纹解锁功能的核心部件是指纹模组,指纹模组包括指纹感应元件和柔性电路板,指纹模组一般通过贴合的方式组装在手机壳内,指纹模组的组装过程按先后顺序可细分为指纹模组组装工序和指纹模组保压工序,指纹模组的组装过程一般为人工操作,工人首先从输送带上取下机壳,再取出指纹模组,接着通过人眼将指纹模组与机壳上的安装孔位进行对准后,再将指纹模组组装到该安装孔位上,最终完成组装工序,然后将该机壳摆放在定位载具上,最后通过压合治具将指纹模组压合在机壳上并持续一定的压合时间,最终完成保压工序,这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是:1、通过人眼将指纹感应元件与机壳的安装孔位进行对位,组装精度低;2、工人长时间操作易疲劳,降低了生产效率,产量难以提高;3、人工成本高,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包括底板、机壳输送模块、指纹模组输送模块、机壳定位模块一、工业相机对位模块、指纹模组组装模块、机壳定位模块二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所述机壳输送模块、指纹模组输送模块、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均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指纹模组输送模块位于机壳输送模块的y轴向一侧,所述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沿机壳输送模块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的正上方,所述工业相机对位模块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的正下方并与机壳定位模块一的位置处对应,所述机壳定位模块一与机壳定位模块二均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上并分别与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的位置处对应。

所述机壳输送模块包括依次对接的x轴向输送组件一、x轴向输送组件二、x轴向输送组件三和x轴向输送组件四,所述x轴向输送组件一、x轴向输送组件二、x轴向输送组件三和x轴向输送组件四可分别独立工作,所述x轴向输送组件一、x轴向输送组件二、x轴向输送组件三和x轴向输送组件四上分别设有对射光电开关一、对射光电开关二、对射光电开关三和对射光电开关四。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输送模块包括底座一、x轴向直线模组一和指纹模组定位组件,所述x轴向直线模组一安装在底座一上,所述指纹模组定位组件安装在x轴向直线模组一上,所述x轴向直线模组一驱动指纹模组定位组件沿x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组装模块横跨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上方,所述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包括xyz轴向驱动组件和弹性吸取组件,所述弹性吸取组件安装在xyz轴向驱动组件上,所述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沿xyz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定位模块二包括用于阻挡机壳行进的阻挡组件一、用于对机壳进行y轴向夹持定位的y轴向定位组件一、用于对机壳进行z轴向定位的z轴向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对机壳进行x轴向夹持定位的x轴向定位组件,所述阻挡组件二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内,所述y轴向定位组件一固设在机壳输送模块上,所述z轴向定位组件与底板固定连接并与y轴向定位组件一的位置处对应,所述x轴向定位组件与z轴向定位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z轴向定位组件包括基座一、z轴向直线模组一、升降座、真空输送板和多个真空吸盘,所述基座一安装在底板上,所述z轴向直线模组一安装在基座一上,所述升降座安装在z轴向直线模组一上,所述真空输送板安装在升降座上,多个所述真空吸盘均匀布设在真空输送板上,多个所述真空吸盘均低于真空输送板,所述z轴向直线模组一驱动升降座带动真空输送板联动多个真空吸盘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x轴向定位组件包括l形基准块、l形基座、活动夹块、弹簧一和驱动组件三,所述l形基准块和l形基座分别与z轴向定位组件顶部的x轴向两侧固定连接,所述l形基准块和l形基座的l形面相对设置,所述l形基准块和活动夹块均高于z轴向定位组件,所述活动夹块可滑动连接在l形基座上,所述弹簧一设置在活动夹块和l形基座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三与l形基准块固定连接并与活动夹块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三驱动活动夹块朝背向l形基准块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保压模块包括龙门架、驱动组件一、压合组件一和压合组件二,所述驱动组件一安装在龙门架上,所述压合组件一和压合组件二均安装在驱动组件一上,所述驱动组件一驱动压合组件一和压合组件二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组件一包括下限位卡座、l形砝码座、至少一个砝码和压头一,所述下限位卡座安装在驱动组件一上,所述l形砝码座的上部呈t形结构,所述l形砝码座可滑动连接在下限位卡座上并通过其上部卡在下限位卡座上,所述压头一安装在l形砝码座的悬空端下,所述l形砝码座上垂直安装有至少一根导杆,至少一个所述砝码均套设在至少一根导杆上并叠放在l形砝码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组件二包括驱动组件二、压力传感器和压头二,所述驱动组件二安装在驱动组件一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驱动组件二下,所述压头二安装在压力传感器下,所述驱动组件二驱动压力传感器带动压头二做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指纹模组上料机械手将指纹模组摆放在指纹模组输送模块上,指纹模组输送模块通过真空吸附对指纹模组进行定位并带动其沿x轴向运动到取料位,为保护机壳,机壳外套设有壳套,机壳输送模块带动壳套联动机壳沿x轴向运动进入指纹模组组装工位;

在指纹模组组装工位中,机壳定位模块一对该机壳进行阻挡及定位,机壳输送模块停止工作,指纹模组组装模块运动到该取料位并通过真空吸附对该指纹模组进行吸取,指纹模组输送模块对该指纹模组停止吸附,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带动该指纹模组运动使其的指纹感应元件位于该机壳中的对应指纹模组的安装孔正上方,同时使指纹感应元件和该安装孔之间距离尽量缩小以便工业相机进行拍摄,工业相机对位模块首先对该安装孔和该指纹感应元件进行拍摄,然后计算出该安装孔和该指纹感应元件的圆心之间的偏差值,最后将该偏差值发送给指纹模组组装模块,这时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带动该指纹模组沿水平面方向进行运动使该指纹感应元件与该安装孔的圆心同心实现抵消该偏差值,最后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带动该指纹模组向下运动使其贴合在该安装孔上,这时指纹模组组装模块和机壳定位模块一先后进行复位,最终完成指纹模组组装工序;

机壳输送模块带动该壳套联动该机壳沿x轴向进入指纹模组保压工位,在指纹模组保压工位中,机壳定位模块二对该机壳进行阻挡及定位,机壳输送模块停止工作,指纹模组保压模块向下运动对该指纹模组的指纹感应元件和柔性电路板分别施加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之后指纹模组保压模块和机壳定位模块二先后进行复位,最终完成指纹模组保压工序,机壳输送模块带动该壳套联动该机壳继续沿x轴向运动使其进入下一个工位。

本实用新型能代替工人完成指纹模组的组装及保压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工业相机对位模块还提高了指纹模组与机壳的对位精度,实现提指高纹模组与机壳的组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指纹模组输送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指纹模组组装模块的立体图。

图5: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弹性吸取组件的前视图。

图6: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阻挡组件一的立体图

图7: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z轴向定位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x轴向定位组件的立体图。

图9: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指纹模组保压模块的立体图。

图10: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压合组件一的立体图。

图11: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的压合组件二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指纹模组组装保压装置,包括底板1、机壳输送模块2、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机壳定位模块一4、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机壳定位模块二7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机壳输送模块2、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均安装在底板1上,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位于机壳输送模块2的y轴向一侧,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沿机壳输送模块2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2的正上方,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2的正下方并与机壳定位模块一4的位置处对应,底板1开设有用于避让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的避让孔一,机壳定位模块一4与机壳定位模块二7均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2上并分别与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的位置处对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机壳输送模块2包括依次对接的x轴向输送组件一21、x轴向输送组件二22、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和x轴向输送组件四24,x轴向输送组件一21、x轴向输送组件二22、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和x轴向输送组件四24可分别独立工作,x轴向输送组件一21、x轴向输送组件二22、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和x轴向输送组件四24上分别设有对射光电开关一、对射光电开关二、对射光电开关三和对射光电开关四,对射光电开关一、对射光电开关二、对射光电开关三和对射光电开关四分别用于感应壳套以实现感应机壳。

进一步地,对射光电开关一、对射光电开关二、对射光电开关三和对射光电开关四的结构相同,对射光电开关一包括对射光电开关本体和倒l形连接件,对射光电开关本体安装在倒l形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位于x轴向输送组件一21的y轴向一侧,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分别设置在x轴向输送组件二22和x轴向输送组件三23的正上方,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设置在x轴向输送组件二22的正下方并与机壳定位模块一4的位置处对应,机壳定位模块一4与机壳定位模块二7分别设在x轴向输送组件二22和x轴向输送组件三23上并分别与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和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的位置处对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还包括机壳扫码模块9,机壳扫码模块9包括支架一91和扫码器一92,支架一91与机壳输送模块2输送始段的y轴向一侧固定连接,扫码器一92与支架一91固定连接并位于机壳输送模块2输送始段的正上方,扫码器一92的扫码部朝下。

x轴向输送组件一21带动壳套联动机壳沿x轴向运动的过程中,当光电开关一感应到该机壳时,x轴向输送组件一21停止工作,这时机壳扫码模块9先对该机壳内的序列号条形码进行扫码,然后将该序列号条形码录入系统。

进一步地,还包括指纹模组扫码模块,指纹模组扫码模块安装在底板1上并位于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和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之间,指纹模组扫码模块包括支架二和扫码器二,扫码器二安装在支架二上,扫码器二的扫码部朝上。

指纹模组的序列号贴在指纹模组的下表面,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从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上吸取指纹模组后,首先带动该指纹模组运动到扫指纹模组扫码模块正上方,指纹模组扫码模块对指纹模组的序列号条形码进行扫码后将该序列号条形码录入系统,这时系统将机壳的序列号与指纹模组的序列号绑定在一起,以便后期通过系统查看成品中出现问题的指纹模组的序列号,以追溯指纹模组的批次信息。

进一步地,机壳输送模块2、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机壳定位模块一4、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机壳定位模块二7、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机壳扫码模块9和指纹模组扫码模块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机壳输送模块2、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机壳定位模块一4、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机壳定位模块二7、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机壳扫码模块9和指纹模组扫码模块的工作过程均通过plc控制器进行控制,机壳输送模块2、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机壳定位模块一4、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机壳定位模块二7、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机壳扫码模块9、指纹模组扫码模块和plc控制器均与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指纹模组输送模块3包括底座一31、x轴向直线模组一32和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x轴向直线模组一32安装在底座一31上,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安装在x轴向直线模组一32上,x轴向直线模组一32驱动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沿x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上表面设有适配于指纹模组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真空吸孔,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内设有与多个真空吸孔连通的真空气路一,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的侧壁上安装有与真空气路一连通的气嘴一,其通过气管一与电磁阀一的出气端连通,电磁阀一的进气端通过气管二与真空发生器一的出气端连通,真空发生器一的进气端通过气管三与气源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4,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横跨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2上方,指纹模组组装模块6包括xyz轴向驱动组件和弹性吸取组件62,弹性吸取组件62安装在xyz轴向驱动组件上,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沿xyz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xyz轴向驱动组件包括底座二611、x轴向直线模组二612、x轴向移动板613、y轴向直线模组614、底座三615、y轴向移动座616和z轴向直线模组二617,x轴向直线模组二612安装在底座二611上,x轴向移动板613一端安装在x轴向直线模组二612上,x轴向移动板613另一端可滑动连接在底座三615上,y轴向直线模组614安装在x轴向移动板613上,y轴向移动座616安装在y轴向直线模组614上,z轴向直线模组二617安装在y轴向移动座616上,x轴向直线模组二612驱动x轴向移动板613沿x轴向运动,x轴向移动板613先后通过y轴向直线模组614和y轴向移动座616带动z轴向直线模组二617沿x轴向运动,y轴向直线模组614驱动y轴向移动座616带动z轴向直线模组二617沿y轴向运动,z轴向直线模组二617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沿z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x轴向移动板613与底座三615之间设有x轴向直线导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弹性吸取组件62包括升降板一621、弹簧上限位块622、弹簧二623、滑块624、滑块下限位块625和吸头626,升降板一621安装在z轴向直线模组二617上,弹簧上限位块622和滑块624同侧设置在升降板一621上,弹簧上限位块622固设在升降板一621上,弹簧上限位块622下表面开设有盲孔一,滑块624上表面对应盲孔一开设有盲孔二,弹簧二623设在盲孔一和盲孔二之间,滑块624可滑动连接在升降板一621上并位于弹簧上限位块622正下方,滑块下限位块625一侧安装在升降板一621下,滑块下限位块625另一侧阻挡在滑块624下,吸头626固设在滑块624下,吸头626下方设有吸头一6261和多个吸头二6262,吸头一6261用于吸住指纹感应元件,多个吸头二6262均用于吸住柔性电路板,吸头626内设有均与吸头一6261和多个吸头二6262连通的真空气路二,吸头626上方安装有气嘴二,气嘴二通过气管四与电磁阀二的出气端连通,电磁阀二的进气端通过气管五与真空发生器二的出气端连通,真空发生器二的进气端通过气管六与气源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机壳定位模块二7包括用于阻挡机壳行进的阻挡组件一71、用于对机壳进行y轴向夹持定位的y轴向定位组件一72、用于对机壳进行z轴向定位的z轴向定位组件73以及用于对机壳进行x轴向夹持定位的x轴向定位组件,阻挡组件二41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2内,y轴向定位组件一72固设在机壳输送模块2上,底板1开设有用于避让z轴向定位组件的避让孔二,z轴向定位组件73与底板1固定连接并与y轴向定位组件一72的位置处对应,x轴向定位组件与z轴向定位组件73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阻挡组件一71包括l形气缸座711、气缸三712和凹形阻挡块713,气缸三712安装在l形气缸座711上,凹形阻挡块713的凹口方向与机壳输送模块2的输送方向相反,凹形阻挡块713安装在气缸三712上,气缸三712驱动凹形阻挡块713做升降运动,气缸三712驱动凹形阻挡块713上升时对机壳起到阻挡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z轴向定位组件73包括基座一731、z轴向直线模组一732、升降座733、真空输送板734和多个真空吸盘,基座一731安装在底板1上,z轴向直线模组一732安装在基座一731上,升降座733安装在z轴向直线模组一732上,底板1上对应z轴向直线模组一732的位置处开设有避让孔,真空输送板734安装在升降座733上,多个真空吸盘均匀布设在真空输送板734上,多个真空吸盘均低于真空输送板734,z轴向直线模组一732驱动升降座733带动真空输送板联动多个真空吸盘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和图8,x轴向定位组件包括l形基准块741、l形基座742、活动夹块743、弹簧一744和驱动组件三745,l形基准块741和l形基座742分别与z轴向定位组件73顶部的x轴向两侧固定连接,l形基准块741和l形基座742的l形面相对设置,l形基准块741和活动夹块743均高于z轴向定位组件73,活动夹块743可滑动连接在l形基座742上,弹簧一744设置在活动夹块743和l形基座742之间,驱动组件三745与l形基准块741固定连接并与活动夹块743驱动连接,驱动组件三745驱动活动夹块743朝背向l形基准块741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和图8,驱动组件三745包括气缸四7451和p字形牵引块7452,气缸四7451与真空输送板734的y轴向一侧固定连接,p字形牵引块7452下部与气缸四7451的驱动端驱动连接,p字形牵引块7452上部与活动夹块743固定连接。

x轴向定位组件工作前,z轴向定位组件73驱动x轴向定位组件上升,这过程中,凹形阻挡块713的凹口部对l形基准块741起到避让作用,驱动组件三745停止驱动活动夹块743,这时活动夹块743不受到驱动组件三745的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一744伸展进而带动活动夹块743朝l形基准块741方向运动对z轴向定位组件73上方的机壳进行x轴向夹持以限制该机壳的x轴向位移,最终实现对机壳进行x轴向定位。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包括龙门架81、驱动组件一82、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驱动组件一82安装在龙门架81上,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均安装在驱动组件一82上,驱动组件一82驱动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做同步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驱动组件一82包括气缸一821、连接件822和升降板二823,气缸一821垂直安装在龙门架81上方,气缸一821的驱动轴向下穿过龙门架81并通过连接件822与升降板二823固定连接,升降板二823的一侧与龙门架81可滑动连接,气缸一821驱动连接件822带动升降板二823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连接件822为浮动接头,升降板二823与龙门架81之间设有z轴向直线导轨一。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和图10,压合组件一83用于对指纹模组的指纹感应元件进行压合,实现对指纹感应元件进行保压,压合组件一83包括下限位卡座831、l形砝码座832、至少一个砝码833和压头一834,下限位卡座831安装在驱动组件一82上,l形砝码座832的上部呈t形结构,l形砝码座832可滑动连接在下限位卡座831上并通过其上部卡在下限位卡座831上,压头一834安装在l形砝码座832的悬空端下,l形砝码座832上垂直安装有至少一根导杆8321,至少一个砝码833均套设在至少一根导杆8321上并叠放在l形砝码座832上。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下限位卡座831包括l形连接块8311、基板8312和呈镜像设置的挡块8313,l形连接块8311安装在驱动组件一82上,基板8312垂直于底板1并安装在l形连接块8311上,呈镜像设置的挡块8313安装在基板8312上,l形砝码座832可滑动连接在基板8312上并位于呈镜像设置的挡块8313之间,l形砝码座832通过其呈t形结构的上部卡在呈镜像设置的挡块8313上。

进一步地,l形砝码座832与基板8312之间设有z轴向直线导轨二。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压头一834包括压头卡座一8341和硅胶压头一8342,压头卡座一8341安装在l形砝码座832的悬空端下,压头卡座一8341内设有适配与硅胶压头一8342的沉头孔一,硅胶压头一8342上部设有挡边一,硅胶压头一8342套设在沉头孔内并通过挡边一卡在沉头孔内,硅胶压头一8342的下部向下凸出压头卡座一8341。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压合组件二84用于对指纹模组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压合,实现对柔性电路板进行保压,压合组件二84包括驱动组件二841、压力传感器842和压头二843,驱动组件二841安装在驱动组件一82上,压力传感器842安装在驱动组件二841下,压头二843安装在驱动组件二841下,驱动组件二841驱动压力传感器842带动压头二843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驱动组件二841包括基座二8411、气缸二8412和l形升降座8413,基座二8411安装在驱动组件二841上,气缸二8412和l形升降座8413同侧设置,气缸二8412安装在l形升降座8413上并位于l形升降座8413的正上方,气缸二8412的驱动端朝下并与l形升降座8413的上部驱动连接,l形升降座8413可滑动连接在l形升降座8413上,气缸二8412驱动l形升降座8413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l形升降座8413与基座二8411之间设有z轴向直线导轨三。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压头二843包括压头卡座盖8431、压头卡座二8432和硅胶压头二8433,压头卡座盖8431安装在压力传感器842下,压头卡座二8432安装在压头卡座盖8431下,压头卡座二8432内设有适配与硅胶压头二8433的沉头孔二,硅胶压头二8433上部设有挡边二,硅胶压头二8433套设在沉头孔内并通过挡边二卡在沉头孔内,硅胶压头二8433的下部向下凸出压头卡座二8432。

当指纹模组保压模块8进行工作时,驱动组件一82驱动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同步下降,使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分别压合在指纹感应元件和柔性电路板上,在压合组件一83中:压头一834带动l形砝码座832联动至少一根导杆8321和至少一个砝码833上升,l形砝码座832与下限位卡座831分离,这时压合组件一83对指纹感应元件施加的恒定压力,该恒定压力为压头一834、l形砝码座832、至少一个导杆8321和至少一个砝码833的重量总和;在压合组件二84中:驱动组件二841驱动压力传感器842带动压头二843下降,当压力传感器842感应到压合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驱动组件二841驱动压力传感器842带动压头二843上升。

进一步地,机壳定位模块一4包括阻挡组件二41和y轴向定位组件二42,阻挡组件二41设置在机壳输送模块2内,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固设在机壳输送模块2上。

进一步地,阻挡组件二41与阻挡组件一71的结构相同。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告)号:cn209755062u公开(公告)日:2019-12-10)中的y轴向定位组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y轴向定位组件一72和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即y轴向定位组件一72和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分别包括双段行程定位机构和弹性顶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指纹模组上料机械手将指纹模组摆放在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上,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通过其上方的定位槽和多个真空吸孔对指纹模组进行定位,x轴向直线模组一32驱动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带动指纹模组沿x轴向向右运动到取料位,为保护机壳,机壳外套设有壳套,x轴向输送组件一21带动壳套联动机壳沿x轴向向右运动进到x轴向输送组件二22上;

x轴向输送组件二22带动壳套联动机壳沿x轴向向右运动,初始状态下的阻挡组件二41上升对该机壳进行阻挡,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对该机壳进行y轴向定位,x轴向输送组件二22停止工作,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运动到该取料位,弹性吸取组件62通过真空吸附对该指纹模组进行吸取,指纹模组定位组件33对该指纹模组停止吸附,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带动该指纹模组运动使其的指纹感应元件位于该机壳中的对应指纹模组的安装孔正上方,同时使该指纹感应元件与该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尽量缩小以便工业相机进行拍摄,工业相机对位模块5对该安装孔和该指纹感应元件进行拍摄,然后通过plc控制器计算出该安装孔和该指纹感应元件的圆心之间的偏差值,最后通过plc控制器将该偏差值转换成指令发送给xyz轴向驱动组件,这时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带动该指纹模组沿水平面方向进行运动使该指纹感应元件与该安装孔的圆心同心实现抵消该偏差值,最后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带动该指纹模组向下运动使其贴合在该安装孔上,机壳上预先设有用于固定指纹模组的胶水或背胶,这时弹性吸取组件62停止真空吸附,xyz轴向驱动组件驱动弹性吸取组件62进行复位,阻挡组件二41和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均进行复位,最终完成指纹模组组装工序;

x轴向输送组件二22带动该壳套联动该机壳沿x轴向进入x轴向输送组件三23,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带动壳套联动机壳沿x轴向向右运动,初始状态下的阻挡组件二41上升对该机壳进行阻挡,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停止工作,z轴向定位组件73对该机壳进行吸住并带动该机壳上升使其与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分离实现对该机壳进行z轴向定位,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对该机壳进行夹持实现对该机壳进行y轴向定位,x轴向定位组件对该机壳进行夹持实现对该机壳进行x轴向定位,驱动组件一82驱动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下降,通过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分别对该指纹模组的指纹感应元件和柔性电路板分别施加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之后驱动组件一82驱动压合组件一83和压合组件二84进行复位,y轴向定位组件二42和x轴向定位组件同时进行复位,z轴向定位组件73停止对该指纹模组进行吸附并进行复位,阻挡组件二41进行复位对该机壳进行放行,最终完成指纹模组保压工序。

x轴向输送组件三23带动该壳套联动该机壳继续沿x轴向运动到x轴向输送组件四24上,x轴向输送组件四24带动该壳套联动该机壳继续沿x轴向运动使其进入下一个工位。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