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64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
到目前为止,在空调装置所用的换热器当中,有一种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它是通过把几根传热管插到由多片板状传热片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中而构成的。
该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的传热管是一根通过连接管把多个呈长U字形,即发夹形传热管主体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蛇形管。另外,该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是钎焊在一起的。
至今,使用了乙炔等气体的气焊枪的火焰钎焊方法被应用在此钎焊作业中。该火焰钎焊方法为首先,把火焰直接打到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的接合部,并对该接合部进行加热。然后,靠上述火焰使焊料熔化,再使该焊料浸透到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的接触面,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就这样被接合到一起了。
然而,在此火焰钎焊过程中,由于焊接工作人员直接把火焰打到传热管主体等部件上,所以很容易出现局部加热,焊料不能均匀地浸透到接触面,钎焊精度不高等不良问题。特别是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焊接精度也就随之不同,以致出现质量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因此,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3-264158号中所揭示的那样,有一种钎焊装置,其中安装有利用了高频感应电流的加热线圈。在此钎焊装置中,加热线圈紧紧地靠在部件的接合部上。上述钎焊装置是通过使加热线圈靠到部件的接合部上,并使高频感应电流流过该加热线圈,而对该接合部加热的。结果,能够对上述部件的接合部进行均匀的加热。
虽然在上述利用了高频感应电流的钎焊装置中,解决了火焰钎焊中所存在的局部加热的问题,但又出现了要求加热线圈相对于接合部的位置必须非常准确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上述加热线圈的位置偏了,加热条件就会发生大变化,而导致钎焊精度出现差别。特别是在钎焊处较多的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想完全消除加热线圈的偏位,以稳定钎焊质量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还有,因为仅仅设置了一个加热线圈,所以,在进行类似于上述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的连接管接合时,因需要钎焊的钎焊处很多,所以就要在每一个钎焊处紧固上一个加热线圈,这样钎焊作业就很麻烦,以致造成作业时间变长,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从上述问题出发而研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力图消除局部加热现象,提高钎焊精度;并力图简化钎焊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本发明用加热套(20)把换热器主体(61)中,接有连接管(82)的传热管主体(81)的所有接合部(83)都包围起来,并用安装在该加热套(20)里的加热器(30)对上述接合部(83)的侧方加热。
具体说来,本发明方法如下首先,是第1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传热管(80)的传热管主体(81)插到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中,形成换热器主体(61)。
其次,继该第1道工序之后,是第2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焊料(63)放到形成在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突出端的接合部(83)上;再把上述传热管(80)的连接管(82)插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中。
再就是,继该第2道工序之后,是第3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插到加热套(20)中,该加热套(20)能把由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和连接管(82)而构成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并备有加热器(30)。让上述加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侧方,并让该加热器(30)做加热运动,以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进行加热,而使焊料(63)熔化。
还有,继该第3道工序之后,是第4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并进行冷却,从而完成钎焊上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钎焊工作。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方法中,第4道工序结束以后,还包括把管道(62)连接到为传热管(80)两端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的第5道工序。
再者,在上述本发明方法的第3道工序里,把惰性气体从气体供给管(12)供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
再者,在上述本发明方法的第2道工序里,安装连接管(82)的时候,并把绝热盖(11)盖在与管道(62)相接的为传热管(80)两端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之上;在第4道工序里,进行冷却,并把上述绝热盖(11)从传热管主体(81)上取下来。
还有,使上述本发明方法里的加热套(20)的上下两面都开着口,以便只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
还有,为使上述本发明方法里的加热套(20)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以及该突出部分的上方,最好把该加热套(20)做成是下面开口的箱形。
还有,在上述本发明方法里的加热套(20)外围,安装有覆盖该加热套(20)的侧面及其上面的绝热套(40)。
还有、上述本发明方法里的加热器(30)被埋在加热套(20)里面。
还有,也可以把上述本发明方法里的加热器(30)安装在从加热套(20)内侧能看到它的位置上。
还有,最好在上述本发明方法里的加热套(20)下面,安装上把该加热套(20)的下方与传热片群(70)隔离开的隔热板(50),并最好在该隔热板(50)上形成能让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穿过来的穿通孔(51)。
另一方面,本发明装置以换热器为对象。该换热器中包括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和传热管(80),该传热管(80)又是由包括穿过该传热片群(70)的部分及从该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突出端的传热管主体(81)、在该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上所形成的接合部(83),把每根传热管主体(81)连接起来的连接管(82)构成的。
本发明装置包括其内部被插入了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又能把该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的加热套(20)。
再就是,还包括加热器(30),为使它位于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侧方而把它安装在加热套(20)内;而且在焊料(63)被放到了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上,上述连接管(82)又被插到了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状态下,它能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加热,以使焊料(63)熔化。
还有,使上述本发明装置里的加热套(20)的上下两面都开着口,以便只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
还有,为使上述本发明装置里的加热套(20)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及上方,最好把该加热套(20)做成是下面开口的箱形。
再就是,在上述本发明装置里的加热套(20)外围,安装有覆盖该加热套(20)的侧面及其上面的绝热套(40)。
还有,上述本发明装置里的加热器(30)被埋在加热套(20)里面。
还有,也可以把上述本发明装置里的加热器(30)安装在从加热套(20)内侧能看到它的位置上。
还有,最好在上述本发明装置里的加热套(20)下面,安装上把该加热套(20)的下方与传热片群(70)隔离开的隔热板(50),并最好在该隔热板(50)上形成能让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穿过来的穿通孔(51)。
根据上述的发明特定事项,本发明,首先,在第1道工序里,把传热片(71)插入传热管主体(81)里,再把该传热管主体(81)和传热片(71)固定到一起,这样就做成了换热器主体(61)。
其次,在第2道工序里,把焊料(63)和连接管(82)都装到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上;并把绝热盖(11)盖在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
之后,在第3道工序里,把换热器主体(61)移动到加热套(20)的下方,即把多个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放入加热套(20)中,并让加热器(30)做加热运动。焊料(63)靠加热器(30)的加热而熔化,而后该焊料(63)会浸透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接触面上。在第3道工序里,也可以把惰性气体从气体供给管(12)供给到加热套(20)内部的加热空间。
接下来,在第4道工序里,把传热管(80)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冷却接合部(83)等,并把绝热盖(11)取下来。
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最后执行第5道工序,第5道工序是把管道(62)钎焊到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
因此,按照本发明做到了用加热套(20)把换热器主体(61)内,所有的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和连接管(82)包起来,用被装在该加热套(20)内的加热器(30)来加热上述接合部(83)。故温度的局部上升现象得到了防止,基本上可对上述接合部(83)均匀地加热。结果是焊料(63)浸透得均匀,钎焊精度得到提高。改善了质量的稳定性。
还有,对上述换热器主体(61)内,所有的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同时加热,连接管(82)的钎焊工作一次完成。故简化了钎焊作业,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还有,即使上述换热器主体(61)呈半圆弧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形状,只要使加热套(20)等的形状与之相对应即可,因而对各种复杂形状下的换热器(60)中的连接管(82)进行钎焊时,钎焊工作比较容易进行。
还有,如把绝热盖(11)盖在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便可有效地防止在传热管主体(81)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尤其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传热管主体(81)内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结果是可以确保在后面的工序中,进行钎焊时的钎焊质量。
还有,在上述钎焊期间,如把惰性气体供给到加热套(20)内部的加热空间,便可抑制在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尤其是靠上述惰性气体可以抑制有可能出现在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薄膜;而靠绝热盖(11)则可以抑制有可能出现在上述传热管主体(81)内表面上的氧化薄膜。由此,可实现传热管(80)的净化,有效地防止异物混入流过该传热管(80)的制冷剂中。
还有,若让上述加热套(20)只包围传热管(80)的侧方,那么,加热套(20)中的热传导部分就减少了,因而从该加热套(20)内装有加热器(30)的位置上所放出的热量就增多了。结果是可以增加供给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这一钎焊部分的热量,从而能缩短作业时间。换句话说,若保持钎焊部分的加热热量不变,则可以减少对加热器(30)的输入量。
还有,若把上述加热套(20)做成包围传热管(80)的整个突出部分的箱子形状,便可减少释放到外部的热量,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尤其是,当用绝热套(40)覆盖住上述加热套(20)时,释放到外部的热量就极少,故可以大大地减少热损失量,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再就是,若安装上述隔热板(50)来隔绝热量从加热套(20)传给传热片群(70),则即可防止热量对传热片(71)等所造成的热影响。也就是说,能有效地防止传热片(71)等因来自上述加热套(20)的热能而发生的变色和变质。
下面,对本发明的附图进行一下简要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加热套和换热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绝热套和换热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传热管钎焊部的温度特性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的换热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的换热器的正视图。
图8(a)~(f)是实施例1中,钎焊换热器的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时的钎焊工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10(a)~(f)是实施例2中,钎焊换热器的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时的钎焊工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12是实施例4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实施例5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14是实施例6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15是实施例7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16是实施例8中的连接管接合装置的剖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连接管接合装置(10)是能说明本发明特征的代表装置,通过它可以对换热器(60)内的连接管(82)进行钎焊。
下面,首先,对上述换热器(60)进行说明。如图5~图7所示,该换热器(60)是被安装在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里的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通过它可以进行室内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
上述换热器(60)是由传热片群(70)和几根传热管(80)而组成的。该传热片群(70)又是由多片板状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并且如图6所示,该每片传热片(71)从侧面看上去时,其形状都近似半圆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了2根上述传热管(80),形成了2条制冷剂流通回路(2条路径)。该传热管(80)垂直于传热片(71),贯穿于该传热片群(70),它像蛇爬行似地从该传热片群(70)的一端穿行到该传热片群(70)的另一端。
上述传热管(80)是由多根发夹形传热管主体(81)和多根连接管(82)而构成的,该传热管主体(81)呈长U字形。也就是说,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长度足够让它从传热片群(70)的一侧穿通到传热片群(70)的另一侧。在从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的两个突出端上形成有直径较之更大的接合部(83)。并且,在上述每根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里,如图8所示,为传热管(80)两端的接合端部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上的一个接合部(83)是与延伸到外部等处的管道(62)相连接的管道用接合部(83),另一个接合部(83)则是用于把传热管主体(81)相互连接起来的连接管用接合部(83)。
在把传热管主体(81)插到传热片群(70)的状态下,传热管主体(81)和传热片群(70)即构成换热器主体(61),也就是说,连接管(82)还没被插到传热管主体(81)时的状态,构成了该换热器主体(61)。
上述连接管(82)为使多根传热管主体(81)组成一根传热管(80),而把每根传热管主体(81)连接起来,它呈短U字形。该连接管(82)的两端分别被插入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里,然后通过钎焊而把它们接合到一起。
其次,对上述连接管接合装置(10)加以说明。
该连接管接合装置(10)是利用焊料(63)而把连接管(82)钎焊到换热器主体(61)中的传热管主体(81)上的钎焊装置。它由加热套(20)、电热器(30)、绝热套(40)以及隔热板(50)组成。并且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每个接合部(83)都是钎焊区域。
如图2所示,上述加热套(20)是为包围从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而被制作出来的,例如可以用陶瓷来制成它。该加热套(20)由把传热管(80)一侧的所有突出部分的周围一下子都包围起来的侧壁(21)和把传热管(80)的上方都盖起来的顶盖(22)构成,并且其下方开着口,很象一个倒开口的箱子。还有,上述加热套(20)与传热片(71)的形状,即换热器(60)的形状相对应,其形状近似半圆弧。
上述电热器(30)是给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加热的发热体,被埋在加热套(20)的侧壁(21)的下半部分。例如,埋入了3个这样的电热器(30),为了把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周围都包围起来,它们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沿上下方向互相平行。
上述电热器(30)被安装在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侧方,即上述加热套(20)是通过电热器(30)发出的热量而被加热的,再靠从该加热套(20)放出的放射热来加热为钎焊区域的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此时,来自上述加热套(20)内设有电热器(30)之位置上的放射热最多,靠该放射热而把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钎焊到一起。
另一方面,在钎焊上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之际,如图4所示,比较理想的是接合部(83)的温度T最高,并且离该接合部(83)越远,温度T也应越低。因此,这里,在把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插入上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之际,要使该电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侧方。
上述绝热套(40)由与该加热套(20)相对应的侧壁(41)和顶盖(42)组成,其形状象是一个倒开口的箱子。它要把加热套(20)盖起来。
上述隔热板(50)被安装在该加热套(20)下面,它能够把加热套(20)的下方和传热片群(70)隔离开,以切断热量从加热套(20)传给传热片(71)。在该隔热板(50)上,还开有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部分和连接管(82)都能穿过来的穿通孔(51),以便能把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插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
还有,把绝热盖(11)盖在不用接上述连接管(82)的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该绝热盖(11)是在钎焊连接管(82)时盖上的。它把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与传热管主体(81)的内部空间隔离开,为的是在传热管主体(81)的内表面上不出现由于加热而引起的氧化薄膜。
接着,参照图8,结合着能说明本发明特征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对上述连接管接合装置(10)的接合操作加以说明。
首先,制作换热器(60)中的换热器主体(61)(第1道工序)。也就是说,制作呈U字形的传热管主体(81),制作很多片传热片(71);然后把传热片(71)插到该传热管主体(81)中,接着扩大该传热管主体(81)的直径而把传热管主体(81)与传热片(71)紧固在一起,即做成了换热器主体(61)。
其次,如图8(a)所示,把焊料(63)和连接管(82)装入上述换热器主体(61)中,同时也把绝热盖(11)盖上(第2道工序)。也就是说,首先,在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口朝上的状态下,把它装入换热器主体(61)中。在此状态下,把环状焊料(63)加到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连接管用接合部(83)上,再把连接管(82)的两端分别插入该连接管用接合部(83)中。再就是,还要把绝热盖(11)盖在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
这之后,如图8(b)及图8(c)所示,把已经装上了上述连接管(82)等的换热器主体(61)中的传热管(80)插入加热套(20)内,并对它进行加热(第3道工序)。也就是说,先把已经装上了上述连接管(82)等部件的换热器主体(61)向连接管接合装置(10)的下方移动,再把该换热器主体(61)向上移动(参见图8(b))。
经过该上升移动以后,多个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穿过隔热板(50)上的穿通孔(51),而进入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这样就把换热器主体(61)放到了它所应该在的位置上了。也就是说,换热器主体(61)被放好以后,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必须位于电热器(30)的侧方。在该状态下,让上述电热器(30)开始加热(参见图8(c))。
加热套(20)靠该电热器(30)发出的热量而被加热,尤其是该加热套(20)内埋有电热器(30)的部分被加得最热,放射热也就多,传热管主体(81)以及连接管(82)就这样靠该放射热而被加热了。再就是,如图4所示,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被加得最热,焊料(63)靠该加热而熔化,并使该焊料(63)浸透到传热管主体(81)与连接管(82)的接触面上。进行加热之际,若从上往下看换热器主体(61),则可以看到上述各接合部(83)呈“之”字形,正因为如此,上述接合部(83)便靠位于其两侧的电热器(30)而被加热,并且该加热基本上是均匀的。
再接下来,如图8(d)以及图8(e)所示,把上述换热器主体(61)的传热管(80)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第4道工序)。也就是说,因上述焊料(63)已经浸透到了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接触面上,所以向下移动换热器主体(61),并把传热管(80)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冷却接合部(83)等的同时,也把绝热盖(11)摘下来。完成了上述操作,即完成了上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接合工作。
最后,如图8(f)所示,把管道(62)接到上述传热管(80)上(第5道工序)。即另外用手动等方法来把要延伸到外部等处的管道(62)钎焊到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完成了该操作也就是完成了换热器(60)的钎焊工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用加热套(20)来包围换热器主体(61)内所有的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和连接管(82);用被装在该加热套(20)内的电热器(30)来加热上述接合部(83)。故温度的局部上升现象得以防止,基本上可以对上述接合部(83)进行均匀加热。最后结果是焊料(63)浸透得比较均匀,钎焊精度得到了提高。从而质量稳定性便得到了改善。
还有,因可对上述换热器主体(61)内所有的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同时加热,一次就能完成连接管(82)的钎焊工作。故简化了钎焊作业,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还有,即使上述换热器(60)呈半圆弧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形状,只要使加热套(20)等的形状与之相对应即可,从而对各种复杂形状下的换热器(60)的连接管(82)进行钎焊时,钎焊工作此较容易进行。
还有,因为用上述加热套(20)把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了,故可以减少散发到外面的热量。特别是上述加热套(20)完全被绝热套(40)盖住了,因此散发到外面的热量极少。这样也就可以大大地减少热损失,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还有,因为安装了上述隔热板(50)来隔绝热量从加热套(20)传给传热片(71),故可防止热量对传热片(71)等所造成的热影响。也就是说,能有效地防止上述传热片(71)等发生变色和变质。
还有,因为在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盖上了绝热盖(11),故可有效地防止在传热管主体(81)的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尤其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传热管主体(81)的内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结果是可以确保在后面的工序(第5道工序)中,进行钎焊时的钎焊质量。
(实施例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为实施例1的加热套(20)中有顶盖(22),其断面呈倒U字形;而本实施例中,加热套(20)没有了顶盖(22),只由侧壁(21)来构成了它。
仅用侧壁(21)来构成上述加热套(20),这样它可以把换热器主体(61)内所有的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侧方一下子全都包围起来,并且它的上面和下面都开着口。还有,该加热套(20)被绝热套(40)所覆盖,该加热套(20)的上面被该绝热套(40)的顶盖(42)给封起来了。
也就是说,电热器(30)所发出的热量传递给了加热套(20),但因为该加热套(20)中没有顶盖(22),故传递给加热套(20)的热量,仅仅是传递给加热套(20)的侧壁(21)的热量。结果,来自加热套(20)内埋有电热器(30)的位置上的放射热就多,接合部(83)的温度升得就高。
其他的,隔热板(50)等的结构和实施例1一样。
其次,尽管要参照图10,对上述连接管接合装置(10)的接合操作进行说明,但因其接合操作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这里只简要地做一下说明。
首先,在第1道工序里,把传热片(71)插到传热管主体(81)中去,再把传热管主体(81)与传热片(71)紧固在一起,即做成了换热器主体(61)。
其次,在第2道工序里,如图10(a)所示,把焊料(63)和连接管(82)装入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连接管用接合部(83)中;把绝热盖(11)盖在管道用接合部(83)上。
这之后,在第3道工序中,把换热器主体(61)移向连接管接合装置(10)的下方;把多个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插入加热套(20)内(参见图10(b));让电热器(30)开始加热(参见图10(c))。焊料(63)靠该电热器(30)的加热而熔化,并浸透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之间的接触面上。
再接下来,在第4道工序里,如图10(d)以及图10(e)所示,把传热管(80)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冷却接合部(83)等的同时,把绝热盖(11)取下来。
最后,在第5道工序里,如图10(f)所示,把管道(62)钎焊到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即完成了换热器(60)的钎焊工作。
其他的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只用侧壁(21)来形成能包围住传热管(80)的侧方的加热套(20),因此,电热器(30)所发出的热量只传递给加热套(20)的侧壁(21),这样,就可以增大来自该加热套(20)中埋有电热器(30)的位置上的放射热。其结果,增加了为钎焊区域的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中的热量。因而,缩短了作业时间。换句话说,在所要求的热量和实施例1相等的情况下,即可减少输入给电热器(30)的输入量。
其他的,钎焊精度得以提高等效果均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3)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实施例1中的加热套(20)上装有绝热套(40)和隔热板(50),而本实施例中,没有该绝热套(40)和该隔热板(50)了。
上述加热套(20)与上述实施例1一样,由侧壁(21)和顶盖(22)组成,该加热套(20)的侧壁(21)内还埋有电热器(30)。
根据本实施例,尽管热量会从加热套(20)的外周面以及加热套(20)的下方开口处散发到外部,但是因没有了绝热套(40)和隔热板(50),所以,组成部件的个数减少了,因而其构造也就被简单化了。特别是,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主要是靠来自加热套(20)内装有电热器(30)的位置上的放射热而被加热,故钎焊工作可进行得既稳妥又可靠。
其他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都和实施例1一样。
(实施例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加热套(20)上装有绝热套(40),而本实施例中,该绝热套(40)没有了。换句话说,本实施例,把实施例1中连接管接合装置(10)内的绝热套(40)、加热套(20)内的顶盖(22)以及隔热板(50)都去掉了。
与上述实施例2一样,上述加热套(20)仅由侧壁(21)构成,并在该加热套(20)的侧壁(21)内埋有电热器(30)。
根据本实施例,尽管热量会从加热套(20)的上方和下方以及外周面散发到外部,但是和实施例3一样,因没有了绝热套(40)和隔热板(50),所以组成部件的个数减少了,因而构造也就被简单化了。特别是,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主要靠来自加热套(20)内装有电热器(30)的位置的放射热而被加热,故钎焊工作可进行得既稳妥又可靠。
其他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都和实施例2一样。
(实施例5)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通过把气体供给管(12)接在实施例1中的加热套(20)上而构成的。
上述气体供给管(12)能往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供给氮气等惰性气体,其一端穿过绝热套(40)的顶盖(42)以及加热套(20)的顶盖(22)而管口朝向该加热空间;虽然图中未示,上述气体供给管(12)的另一端被接在惰性气体的供给源上。装上该气体供给管(12)以便在钎焊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时候,把惰性气体供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加热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第3道工序里,把惰性气体从气体供给管(12)供到了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
结果,钎焊的时候,可抑制在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尤其是可以靠上述惰性气体来抑制会出现在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薄膜;而可以靠绝热盖(11)来抑制有可能出现在上述传热管主体(81)内表面上的氧化薄膜。由此,可实现传热管(80)的净化,以便有效地防止异物混入流过该传热管(80)的制冷剂中。
其他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都和实施例1一样。
(实施例6)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通过把气体供给管(12)接到实施例2中的绝热套(40)上而构成的。
和实施例5中的一样,上述气体供给管(12)把氮气等惰性气体供给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另外,因仅由侧壁(21)构成了上述加热套(20),故来自上述气体供给管(12)的惰性气体被供到绝热套(40)内侧的加热空间。
因此,与上述实施例5一样,本实施例在加热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第3道工序里,通过气体供给管(12)而把惰性气体供到了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
结果,与上述实施例5一样,钎焊的时候,可抑制在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表面上出现氧化薄膜。
其他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均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7)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把电热器(30)埋在了加热套(20)内,而本实施例是让电热器(30)露出来了。
也就是说,在上述加热套(20)的侧壁(21)的下方内周面上,开有其断面呈コ字形的安装沟(23)。对应于电热器(30),沿上下方向安装了3个这样的安装沟(23),而且该安装沟(23)还沿加热套(20)的侧壁(21)的圆周方向延伸。还有,上述安装沟(23)内插有电热器(30),并可使该电热器(30)所发出的热量直接放射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加热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第3道工序里,虽然也让电热器(30)开始加热,但该电热器(30)的一部分热量被传给了加热套(20),而另一部分热量则直接放射到了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
结果,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所进行的加热比较稳妥、可靠,故可确实地保证钎焊时所需的热量,而进一步提高钎焊精度。
其他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都和实施例1一样。
(实施例8)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把电热器(30)埋在了加热套(20)内,而本实施例则是让电热器(30)露出来了。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上述实施例7中的加热套(20)的顶盖(22)。
与实施例7一样,在上述加热套(20)的侧壁(21)上,形成有其断面呈コ字形的安装沟(23)。该安装沟(23)内被插入了电热器(30),并可使该电热器(30)的热量直接放射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
因此,与实施例7一样,本实施例中,在加热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第3道工序里,电热器(30)的热量既有传给加热套(20)的,也有直接放射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上的。
结果,与实施例7一样,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所进行的加热切实可行,因而能进一步提高钎焊精度。
其他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均同于实施例1。
(其他的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呈圆弧形状的换热器(60)进行了说明,毫无疑问,本发明可以被应用到呈L形、呈V形等各种形状的换热器(60)中。
还有,也可以把实施例7以及实施例8中的安装沟(23)应用到实施例5以及实施例6中去。
再就是,上述各实施例中,把连接管接合装置(10)搞成固定的,而让换热器(60)相对于连接管接合装置(10)上下移动;但反过来,把连接管接合装置(10)搞成可动的,而让连接管接合装置(10)相对于换热器(60)上下移动也是可以的。
还有,在把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插入加热套(20)内的第3道工序之前,也可以事先对该传热管主体(81)等进行一下预热。这样做,可以缩短电热器(30)的加热时间。
综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中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以及连接管接合装置,则可以非常好地解决在钎焊处很多的换热器中,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的接合问题。尤其是呈各种形状的换热器也都可以采用它。
权利要求
1. 一种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把传热管(80)的传热管主体(81)插入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中,而构成换热器主体(61)的第1道工序;在该第1道工序后,把焊料(63)放到形成于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的接合部(83)上,再把上述传热管(80)的连接管(82)插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里的第2道工序;在该第2道工序后,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插到加热套(20)中,该加热套(20)能把由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和连接管(82)而构成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并备有加热器(30),让上述加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侧方,并让该加热器(30)做加热运动,以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进行加热,而使焊料(63)熔化的第3道工序;在该第3道工序后,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并进行冷却,从而完成钎焊上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第4道工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4道工序结束后,把管道(62)连接到传热管(80)两头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的第5道工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3道工序里,把惰性气体从气体供给管(12)供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2道工序里,安装连接管(82)的时候,并把绝热盖(11)盖在与管道(62)相接的为传热管(80)两端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之上;在第4道工序里,进行冷却并把上述绝热盖(11)从传热管主体(81)上取下来。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的上下两面都开着口,以便只包围传热管(80)突出部分的侧方。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被做成倒开口的箱子形状,以便包围传热管(80)中突出部分的侧方以及上方。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外围,安装有覆盖该加热套(20)的侧面及其上面的绝热套(40)。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30)被埋在加热套(20)里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加热器(30)暴露于加热套(20)的内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下面,安装着把该加热套(20)的下方与传热片群(70)隔离开的隔热板(50);在该隔热板(50)上,形成有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能穿过来的穿通孔(51)。
11. 一种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换热器包括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和传热管(80);该传热管(80)又是由包括穿过该传热片群(70)的部分以及从该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突出端的传热管主体(81)、在该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上所形成的接合部(83),把每根传热管主体(81)连接起来的连接管(82)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套(20),其内部被插入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又能把该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和加热器(30),它被安装在加热套(20)内并位于上述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侧方;而且在焊料(63)被放到了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上,上述连接管(82)又被插到了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状态下,它能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加热,以使焊料(63)熔化。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的上下两面都开着口,以便只包围传热管(80)突出部分的侧万。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被做成倒开口的箱子形状,以便包围传热管(80)中突出部分的侧方及上方。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外围,安装有覆盖该加热套(20)的侧面及其上面的绝热套(40)。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器(30)被埋在加热套(20)里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加热器(30)暴露于加热套(20)的内侧。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套(20)下面,安装着把该加热套(20)的下方与传热片群(70)隔离开的隔热板(50);在该隔热板(50)上,形成有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能穿过来的穿通孔(51)。
全文摘要
一种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把焊料(63)放入从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突出端的接合部(83),把传热管(80)的连接管(82)插入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把传热管主体(81)突出端和连接管(82)都插入加热套(20),并使电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侧方。电热器(30)加热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钎料(63)熔化。把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和连接管(82)从加热套(20)取下来并冷却,完成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钎焊。
文档编号B23K3/00GK1239911SQ97180310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3日
发明者山本善贵, 高濑达己, 袁敏刚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