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定位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7406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轧辊定位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设备,具体讲就是轧机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线棒材的加工,多是采用轧机轧制而成的。而轧机就其结构来分一般可分为牌坊式机架、悬臂式机架或由型材焊接为牌坊式机架,上、下轧辊构成辊系对待轧物料实施轧制。因为下轴承座均是采用螺栓类部件固定在牌坊式机架的底部支座上,上轴承座的压下装置通常是设置在上部横梁上,也就是说上、下轧辊是彼此独立设置的。在更换轧辊时,困难就来了,不仅更换轧辊耗时、耗力,还需要对辊系重新定位、调节、锁紧。
[0003]本申请人在以往的专利申请中曾公开了相关轧机结构的设计方案,其中也涉及到有关方便换辊的技术方案。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辊系均是上、下轧辊轴承座彼此分离的结构,其中将立柱下端设计成与底座铰接的结构,虽然方便辊系的取放,但仍然要解除上横梁对立柱的固定约束,这种拆解、重新装配的过程也是十分繁杂的。辊系的下轴承座是由立柱的预拉变形来固定的,也就是说下轴承座的高度调节仍然有可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可以方便、可靠地调整下轴承座的高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配合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上的斜面相互贴合构成滑动配合并驱动上调整斜块上下移动,所述的上调整斜块用于托撑下轧辊轴承座。
[0006]具体装配于轧机机架后,轧辊定位调整装置位于下轴承座的下方,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上彼此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当下移动斜块移动时,上调整斜块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将下轴承座的高度实施调节,当下轴承座的高度调整到合适高度后,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的移动停止,此时下轴承座的高度将被调整到该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具有调节简单、可靠的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轧机机架的底部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轧机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便于说明和方便理解,首先说明和定义几个基本的方向和位置概念。
[0012]轧机或轧辊动力侧或端是指轧辊的轴端与动力轴相连的一侧,与其相对的一侧或端为操作侧或端;轧辊的进或来料侧是指待轧制物料开始进入轧辊进行轧制的一侧,轧辊的出料侧是指待轧制物料被轧制后离开轧辊的一侧;上、下方向是针对轧辊水平放置的状态,以下说明仅以该状态为例进行说明。本轧机完全可以以轧辊立式方式放置实施轧制。
[0013]参见图1、3、4,一种轧辊定位调整装置,相互配合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上的斜面相互贴合构成滑动配合并驱动上调整斜块10上下移动,所述的上调整斜块10用于托撑下轧辊轴承座。
[0014]上述方案中,就是依赖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的相对运动,即下移动斜块20的移动来带动上调整斜块10的上下移动,并由上调整斜块10对下轧辊轴承座施以托撑作用,实现下轧辊轴承座的上下位置的调节,鉴于下轧辊轴承座、乳辊构成辊系重量较大,同时还要考虑轧制力的作用,所以,上调整斜块10的上表面设置成合理大小的平面,以提高托撑的稳定,并且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之间的相互接触的斜面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力。
[0015]所述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布置在立柱50与底部机座40结合处且位于立柱的内侧,该内侧是指位于轧辊同端即动力端或操作端的两立柱50彼此相对的一侧。这样可以直接将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布置在下轴承座的正下方,合理地提供支撑位置,以及合理利用底部机座40的相关部位,尤其是便于同凸台41连体成型,方便加工的同时,还为换辊操作提供了操作空间。
[0016]所述的下移动斜块20的移动方向与轧辊轴向平行,下移动斜块20与油缸30的活塞杆31相连,活塞杆31的移动方向与轧辊轴向平行。
[0017]上述布置方式,就是最为合理地利用下轴承座与底部机座40之间的空间。
[0018]作为优选方案,参见附图1、2、4,所述的底部机座40整体呈方形块体状,其四个角部设置有凸台41,该凸台41与立柱下端相连,所述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布置在凸台41的邻近轧辊的一侧,也就是说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布置在凸台41的位于轧辊同端即动力端或操作端的两凸台41彼此相对的一侧,凸台41处向上设置立柱50。
[0019]以下是关于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设置与限位的具体方案。
[0020]所述的凸台41的邻近轧辊的一侧设置槽体42,槽体42槽口朝上、槽长与轧辊轴向平行,上调整斜块10与槽体42构成限位导向配合以限定上调整斜块10上下方向移动,下移动斜块20的下底面与槽体42的槽底面接触式滑移配合,下移动斜块20的两端延伸到槽体42的两端并与向下布置的支撑杆21相连,支撑杆21与油缸30的活塞杆31相连,油缸30设置在槽体42的槽底的下方,支撑杆21的下端与油缸30两端的底部机座40构成接触式滑动配合。支撑杆21的设置既方便了与活塞杆31的连接,又可以起到对下移动斜块
10、20的扶持、支撑与限位作用。
[0021]所述的上调整斜块10的两侧外壁上设置卡槽,卡槽槽长方向为上下方向,槽体42的两槽壁421、422分别置于对应侧的卡槽处。
[0022]所述的上调整斜块10为槽形,其槽口向下、槽底为斜面,下移动斜块20的上面为斜面,与该斜面相邻的平行于轧辊轴向的两侧面与上调整斜块10上的槽壁构成卡接配合。
[0023]以下对调整机构的调整原理及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0024]用起重设备将整体式辊系放置在换辊机构的滑板上,在本轧辊定位调整装置之间的底部机座40上设置导轨,滑板沿该导轨将推入轧辊辊系,当下轴承座移动到上调整斜块10上下对应位置处,油缸30的活塞杆31移动驱动下移动斜块20移动,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上的彼此贴合的斜面相互作用,上调整斜块10由相互配合的槽体42限位作用实现上下移动,进而抬升下轴承座到适当高度;需要换辊时,油缸30的活塞杆31反向移动即可实现上调整斜块10的下降动作,并降至与下轴承座的底面分离位置处,方便滑板连同轧辊辊系被一同抽出。
【主权项】
1.一种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配合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上的斜面相互贴合构成滑动配合并驱动上调整斜块(10)上下移动,所述的上调整斜块(10)用于托撑下轧辊轴承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布置在立柱与底部机座(40)结合处且位于立柱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移动斜块(20)的移动方向与轧辊轴向平行,下移动斜块(20)与油缸(30)的活塞杆(31)相连,活塞杆(31)的移动方向与轧辊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机座(40)整体呈方形块体状,其四个角部设置有凸台(41),该凸台(41)与立柱下端相连,所述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10、20)布置在凸台(41)的邻近轧辊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41)的邻近轧辊的一侧设置槽体(42),槽体(42)槽口朝上、槽长与轧辊轴向平行,上调整斜块(10)与槽体(42)构成限位导向配合以限定上调整斜块(10)上下方向移动,下移动斜块(20)的下底面与槽体(42)的槽底面接触式滑移配合,下移动斜块(20)的两端延伸到槽体(42)的两端并与向下布置的支撑杆(21)相连,支撑杆(21)与油缸(30)的活塞杆(31)相连,油缸(30)设置在槽体(42)的槽底的下方,支撑杆(21)的下端与油缸(30)两端的底部机座(40)构成接触式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调整斜块(10)的两侧外壁上设置卡槽,卡槽槽长方向为上下方向,槽体(42)的两槽壁(421、422)分别置于对应侧的卡槽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调整斜块(10)为槽形,其槽口向下、槽底为斜面,下移动斜块(20)的上面为斜面,与该斜面相邻的平行于轧辊轴向的两侧面与上调整斜块(10)上的槽壁构成卡接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定位调整装置,相互配合的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上的斜面相互贴合构成滑动配合并驱动上调整斜块上下移动,所述的上调整斜块用于托撑下轧辊轴承座。具体装配于轧机机架后,轧辊定位调整装置位于下轴承座的下方,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上彼此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当下移动斜块移动时,上调整斜块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将下轴承座的高度实施调节,当下轴承座的高度调整到合适高度后,上调整斜块、下移动斜块的移动停止,此时下轴承座的高度将被调整到该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定位调整装置,具有调节简单、可靠的显著效果。
【IPC分类】B21B31-16
【公开号】CN204583861
【申请号】CN201520050061
【发明人】熊化平, 娄霆, 陈磊, 申晓庆
【申请人】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