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组装轨道车辆的侧墙的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428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撑台的下凹轮廓可以相对于侧墙的外凸轮廓实现反变形的控制,在对侧墙的支撑框架和支撑板执行诸如焊接、螺栓连接之类的作业时,可以使得侧墙外表面更加平整,保证了车体钢结构的制造质量,使得侧墙的外板在焊接后具有良好的外观。
[0043]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13所示,支撑台I包括用于支撑侧墙的连续的支撑表面12,所述支撑表面12具有所述下凹轮廓11,所述侧墙的整个外表面被支撑在所述支撑表面12上。这样,侧墙的所有部分都被支撑在支撑台上,支撑台I的支撑表面12可以实现对侧墙的整个外表面的面支撑,从而进一步确保侧墙的支撑框架和支撑板都具有平滑的外观,侧墙的外板在焊接后具有良好的外观。
[004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10、18和19所示,所述支撑台I包括依次连接的多组子支撑台13。这样,可以根据将被组装的侧墙的长度不同,使用不同数量的子支撑台。另外,由于乘客室和驾驶室的车箱的结构不完全相同,可根据需要,选择适用于乘客室的车箱的子支撑台或者适用于驾驶室的车箱的子支撑台。根据将被组装的侧墙具体结构,可以选择具有相应的定位装置的布置方式的子支撑台13。例如,图12显示了将图2所示的侧墙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装置上的立体示意图。
[0045]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8和19所示,每组所述子支撑台13包括:多个成矩阵布置的并依次连接的环形支撑架131;以及支撑板132,所述支撑板132固定在所述环形支撑架131上,所述支撑表面12形成在所述支撑板132上。环形支撑架131可以具有大致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相邻的环形支撑架131之间可以利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方式安装在一起。环形支撑架也可以由多个横向框架和多个纵向框架交叉连接而成。相邻的子支撑台13可以利用螺栓结合在一起,以便于组装和拆卸。
[0046]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第一定位装置2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I上,并被构造成用于抵靠在所述支撑框架205的上部,以对所述支撑框架205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立柱21,固定在所述支撑台I上,例如可以直接固定在支撑板上,或者固定在环形支撑架上并穿过支撑板;第一旋转立柱212,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立柱211上;第一固定块213,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立柱212的端部;第一横梁214,在水平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213;以及第二固定块216,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214的一端;以及垂直压臂215,在垂直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块216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螺纹结合,以通过旋转垂直压臂215压紧放置在所述支撑台I上的支撑框架205。第一旋转立柱212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立柱211在360度的范围内旋转,从而使得第一定位装置21不会不干扰将侧墙202放置在支撑台I上的操作。在将侧墙202放置在支撑台I上的理想位置之后,再次旋转第一旋转立柱212使得垂直压臂215按压在侧墙202的相应支撑框架205上,并通过旋转垂直压臂215使垂直压臂215的一端压紧支撑框架205。为保护支撑框架205,可以在垂直压臂215的端部安装缓冲垫2151。
[004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定位装置2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22,安装在所述支撑台I上,并被构造成用于抵靠在所述支撑框架205的侧部,以对所述支撑框架205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定位装置2包括:第二固定立柱221,固定在支撑台I上,例如可以直接固定在支撑板上,或者固定在环形支撑架上并穿过支撑板;第三固定块222,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立柱221的端部;以及横向压臂223,在水平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块222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块222螺纹结合,以通过旋转横向压臂顶紧放置在所述支撑台I上的支撑框架205的侧部。第二旋转立柱42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立柱41在360度的范围年旋转,从而使得第二定位装置不会不干扰将底架101放置在底部支撑架I上的操作。在将侧墙202放置在底部支撑台I上的理想位置之后,再次旋转第三固定块222使得水横向臂223按压在支撑框架205的侧部,并通过旋转横向压臂223使横向压臂223的一端压紧支撑框架205的侧部。这样,可以多个第二定位装置2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将侧墙202固定在支撑台I上。为保护支撑框架,可以在横向压臂223的端部安装缓冲垫2231。
[0048]图16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第二定位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6所示,横向压臂223’在倾斜方向上穿过第三固定块222’并与第三固定块222’螺纹结合,以通过旋转横向压臂223’顶紧放置在支撑台I上的支撑框架205的侧部。也就是说,横向压臂223’与第二固定立柱221’以大于或者小于90度的角度相交,这样,横向压臂223’可以对具有倾斜侧部的支撑框架进行定位。
[0049]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定位装置2还包括第三定位装置23,安装在所述支撑台I上,并被构造成用于夹紧在所述支撑框架205的侧部,以对所述支撑框架205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第三定位装置23包括:第三固定立柱231,固定在支撑台I上;第四固定块232,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三固定立柱231上;水平压臂233,在水平方向上穿过第四固定块232并与第四固定块232螺纹结合;以及拉紧臂234,具有大致的U形形状。拉紧臂234包括:安装在第四固定块232上的第一臂235;与所述第一臂235相对的第二臂236,所述第二臂236上设有夹紧部238;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臂235和第二臂236之间的连接臂237,所述拉紧臂234与水平压臂233平行,通过旋转所述水平压臂233由所述水平压臂233和夹紧部238夹紧放置在支撑台I上的支撑框架205。为保护支撑框架,可以在水平压臂223的端部安装缓冲垫2331,并且夹紧部238由弹性材料制成。
[005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在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种支撑装置。
[0051]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组装轨道车辆的侧墙的支撑装置,所述侧墙具有大致圆弧形的外凸轮廓,并包括多个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具有与所述侧墙的外凸轮廓匹配的下凹轮廓,使得所述侧墙的外凸轮廓贴靠在所述支撑台的下凹轮廓上;以及 多个定位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台上并对所述支撑框架进行定位,以将所述侧墙保持在所述支撑台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侧墙的连续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具有所述下凹轮廓,所述侧墙的整个外表面被支撑在所述支撑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多组子支撑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子支撑台包括: 多个成矩阵布置的并依次连接的环形支撑架;以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环形支撑架上,所述支撑表面形成在所述支撑板上。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并被构造成用于抵靠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以对所述支撑框架进行定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立柱,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 第一旋转立柱,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立柱上; 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立柱的端部; 第一横梁,在水平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以及 第二固定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以及 垂直压臂,在垂直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块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螺纹结合,以通过旋转垂直压臂压紧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支撑框架。7.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并被构造成用于抵靠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侧部,以对所述支撑框架进行定位。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 第二固定立柱,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 第三固定块,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立柱的端部;以及 横向压臂,在水平方向或者倾斜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块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块螺纹结合,以通过旋转横向压臂顶紧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支撑框架的侧部。9.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三定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并被构造成用于夹紧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侧部,以对所述支撑框架进行定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装置包括: 第三固定立柱,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 第四固定块,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立柱上; 水平压臂,在水平方向上穿过所述第四固定块并与所述第四固定块螺纹结合;以及 拉紧臂,具有大致的U形形状,并包括: 安装在所述第四固定块上的第一臂; 与所述第一臂相对的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上设有夹紧部;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连接臂,所述拉紧臂与所述水平压臂平行,通过旋转所述水平压臂由所述水平压臂和夹紧块夹紧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支撑框架。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组装轨道车辆的侧墙的支撑装置,侧墙具有大致圆弧形的外凸轮廓,并包括多个支撑框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具有与侧墙的外凸轮廓匹配的下凹轮廓,使得侧墙的外凸轮廓贴靠在支撑台的下凹轮廓上;以及多个定位装置,安装在底部支撑台上并对支撑框架进行定位,以将侧墙保持在支撑台上。支撑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侧墙的连续的支撑表面,支撑表面具有所述下凹轮廓,侧墙的整个外表面被支撑在支撑表面上。支撑台的下凹轮廓可以相对于侧墙的外凸轮廓实现反变形的控制,在对侧墙的支撑框架和支撑板执行作业时,使得侧墙外表面更加平整,保证了车体钢结构的制造质量,使得侧墙的钢结构在焊接后具有良好的外观平整度。
【IPC分类】B23K37/04
【公开号】CN205254423
【申请号】CN201521118066
【发明人】张伟, 张婷婷, 杨柳, 王萌萌, 臧志彪
【申请人】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