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90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布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工艺中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铸工艺中添加保护渣的新型布料器。
背景技术
连铸技术具备高效、节能、优质、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等诸多优点,与之相配套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是不可或缺的冶金辅助材料。加入的保护渣一般形成原始渣层、烧结层和液渣层三层结构,最上面的原始渣层结构松散,具有良好的绝热保温作用;隔绝空气,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净化钢渣界面,吸附钢液中夹杂物;润滑凝固坯壳并改善凝固传热。充填于气隙中的渣膜对凝固坯壳能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减少拉坯阻力,从而防止坯壳与结晶器壁的粘结。同时,因熔渣进入坯壳与结晶器壁之间,使气隙不在存在,热阻减少,从凝固坯壳向结晶器壁的传热得到改善,使坯壳均匀生长,有利于减少铸坯裂纹的形成。
目前添加保护渣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倒漏斗状的容器,在其底部以多个输料管直接将保护渣送至结晶器中。但由于容器中保护渣量较多,容易在底部形成结块,继而造成输料管堵塞,影响结晶器中铸坯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用于连铸工艺中添加保护渣的新型布料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料器,包括斗体和斗芯,斗芯有两个以上的倒锥状下料孔,下料孔之间形成光滑的向上凸起的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料器,可以避免保护渣在布料器中的堆积,防止输料管堵塞,提高结晶器中铸坯产品的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布料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布料器在A-A向的剖视图,图中细线部分为不可看见的部位。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布料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中布料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具体实施例1中的布料器包括斗体1和斗芯6,斗芯6有三个倒锥状下料孔2,下料孔2之间形成光滑的向上凸起的脊3每条下料孔之间的脊3交汇于中心一点4倒锥状下料孔2内壁是光滑的斗体1上部边缘有两个以上的小孔5,用于插入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中布料器的结构如图3所示,因为加工工艺的提高,布料器下料孔之间的脊一直延伸至斗体的边缘,没有了加工残余的边角。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布料器,包括斗体和斗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斗芯有两个以上的倒锥状下料孔,下料孔之间形成光滑的向上凸起的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器,其特征在于当斗芯中倒锥状下料孔为三个以上时,每条下料孔之间的脊交汇于一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锥状下料孔内壁是光滑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体上部边缘有两个以上的小孔,用于插入固定螺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芯有三个以上的倒锥状下料孔,其内壁是光滑的,下料孔之间形成光滑的向上凸起的脊,每条脊交汇于一点;所述的斗体上部边缘有两个以上的小孔,用于插入固定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工艺中的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连铸工艺中添加保护渣的新型布料器。该装置包括包括斗体和斗芯,斗芯有两个以上的倒锥状下料孔,下料孔之间形成光滑的向上凸起的脊。当斗芯中倒锥状下料孔为三个以上时,每条下料孔之间的脊交汇于一点。倒锥状下料孔内壁是光滑的。斗体上部边缘有两个以上的小孔,用于插入固定螺栓。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料器,可以避免保护渣在布料器中的堆积,防止输料管堵塞,提高结晶器中铸坯产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B22D11/108GK2693378SQ20042001932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朱萃汉 申请人:朱萃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