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005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件的研磨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机加工件内孔 端面的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特别适用于涡壳废气孔端面的返工研磨。
背景技术
由于产品功能要求,涡壳零件废气孔端面的几何尺寸或者粗糙度要求均比 较高,在实际加工中,由于刀具磨损后容易造成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超差。在现 在技术中,涡壳零件废气孔端面几何尺寸或者粗糙度超差后用数控加工中心返 工,需要对每个零件进行重复定位后才可进行返工,返工成本高;返工时,在 数控加工中心找正定位后,再铣一刀,以使废气孔面几何尺寸或者粗糙度达到 要求。这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重复定位较难以实现,无法达到与前一次 定位工况完全吻合,所以返工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可以提高加 工效率高,降低返工成本,该研磨装置特别适用于涡壳废气孔端面的研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动力源输出轴的下端设置装夹杆,在 装夹杆的下面有与待加工工件材质相同或类似的研磨头,所述研磨头的下端面 为研磨面,在研磨头的下端设置定位柱。
所述动力源输出轴可以是普通机床或风动工具的动力源输出轴,如采用台 钻主轴,或采用气动风枪或风动砂轮机的动力输出轴等。最好采用气动风枪或 风动砂轮机的动力输出轴,操作者可以根据涡壳废气孔机加工面损伤情况,手 工控制轴向力大小,研磨更容易控制。
在动力源输出轴的下端设置用于安装装夹杆的连接套。所述定位柱的直径 小于待加工工件的废气孔的直径,定位柱与待加工件采用间隙配合,便于定位 柱快速放入工件废气孔内,实现快速定位。并且,研磨头、定位柱及装夹杆的 轴线与动力源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研磨头与待加工工件材质最好相同,以避免对待加工工件返工表面的 磨损或损伤。当待加工工件材质为球墨铸铁,研磨头可采用球墨铸铁加工而成, 同时需要根据待加工件损伤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研磨介质,以满足对加工面的研 磨要求。当待加工工件损伤严重过,研磨介质可以先选用研磨沙,在研磨沙里 加点机油研磨,然后再选用精制研磨膏研磨,如果待加工件损伤轻微,可以直 接采用精制研磨膏研磨,所选用的研磨沙和研磨膏均可以在市场上购买。
当动力源输出轴采用台钻主轴时,研磨头、定位柱及装夹杆的轴线与台钻 主轴位于同一轴线,将待返工件放上台钻工作面上后,操作者可以根据涡壳废 气孔机加工面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磨介质,调节台钻主轴转速和返工件研磨时间,所以返工工况容易控制,而且不用找正定位,定位柱与待加工件采用 间隙配合,定位柱可以快速放入废气孔,实现快速定位,节约返工时间。
当采用风动气枪的气源为动力输出源时,将装夹杆不与研磨头连接的一端 连接在气源上,在气源压力作用下带动研磨头转动,同样可以达到研磨废气孔 面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把研磨头安装在普通台钻、气动风枪或风动砂轮机等动力源的 动力输出轴上,在动力输出轴快速转动下,带动研磨头对工件的返工面进行返 工研磨加工,使返工面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及粗糙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操作简便,不需要在数控加工中心上找正定位加 工,同样能达到零件尺寸和粗糙度的相关要求,且加工效率高,返工成本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装夹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研磨头的研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 2所示在台钻主轴l的下端设置装夹杆3,在装夹杆3的下面有 球墨铸铁研磨头4,所述球墨铸铁研磨头4的下端面为研磨面6,在球墨铸铁研 磨头4的下端设置定位柱5。在台钻主轴1的下端设置用于安装装夹杆3的连接 套2。所述定位柱5的直径小于待加工工件7的废气孔8的直径,定位柱5与待 加工工件7的废气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以便于定位柱5能顺利插入废气孔8 内起定位作用。并且,球墨铸铁研磨头4、定位柱5及装夹杆3的轴线分别位于 台钻主轴l一的轴线上,当台钻主轴1转动时,可以带动研磨头4对工件7的返 工面9进行研磨加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先将研磨头4与其装夹杆3利用连接套2安装 在台钻主轴上,再把待返工的工件7安装在台钻上,并在工件7的返工面9上 涂研磨膏10,然后启动台钻,通过装夹杆3带动研磨头4转动,利用研磨头4 下面的研磨面6对废气孔8的返工面10进行研磨返工,使废气孔8的表面几何 尺寸或者粗糙度达到要求。为使研磨头4与工件7定位准确,应将研磨头4下 面的定位柱5插入工件7的废气孔8内。
当动力源采用气动风枪或风动砂轮机时,先将研磨头4与其装夹杆3利用 连接套2安装在气动风枪或风动砂轮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再把待返工的工件7 安装在台钻上,并在工件7的返工面9上涂研磨膏10,然后启动气动风枪或风 动砂轮机,通过装夹杆3带动研磨头4转动,利用研磨头4下面的研磨面6对 废气孔8的返工面10进行研磨返工,使废气孔8的表面几何尺寸或者粗糙度达 到要求。为使研磨头4与工件7定位准确,应将研磨头4下面的定位柱5插入 工件7的废气孔8内。
权利要求1、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在动力源输出轴(1)的下端设置装夹杆(3),在装夹杆(3)的下面有与待加工工件材质相同或类似的研磨头(4),所述研磨头(4)的下端面为研磨面(6),在研磨头(4)的下端设置定位柱(5)。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在动力源 输出轴(1)的下端设置用于安装装夹杆(3)的连接套(2)。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5)的直径小于待加工工件的废气孔(8)的直径,定位柱(5)与待加工件 《用间隙酉己^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其特征是研磨头(4)、定位柱(5)及装夹杆(3)的轴线分别位于动力源输出轴(1)的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涡壳的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加工件内孔端面的研磨装置。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动力源输出轴的下端设置装夹杆,在装夹杆的下面有与待加工工件材质相同或类似的研磨头,所述研磨头的下端面为研磨面,在研磨头的下端设置定位柱。使用时,把研磨头安装在台钻上,用研磨头对工件的待返工面进行返工,使返工面达到尺寸及粗糙度的要求。
文档编号B24B7/16GK201164958SQ20082003243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强锡方, 芮晓霞, 蔡卫彬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