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导线热浸镀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热浸镀方法在导线表面镀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导线热浸镀锡装置,主要包括放线架、镀锡槽、加热装置和收线装置, 加热装置对镀锡槽加热,使镀锡槽内的锡融化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在导线 的走向上一般还设置有过轮、张紧轮等。镀锡槽内设置有定位轮,定位轮 的作用是对导线的走向进行约束,并使导线侵没在锡液液面以下。在现有 导线热浸镀锡装置中,定位轮的位置是固定的,生产过程中需经常添加锡 块,以使锡液液面保护恒定的高度,存在工人操作繁瑣和不利于降低能耗 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线热浸镀锡装置,该装 置中的定位轮能方便地适应镀锡槽内锡液高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导 线热浸镀锡装置,包括放线架、镀锡槽、加热装置和收线装置,以及位于 镀锡槽内的定位轮,其特征是所述镀锡槽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定位轮安 装于该升降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方便调节定位轮的高度位 置,使之能适应镀锡槽内锡液高度的变化,有利于降低加热耗能和生产成 本。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线热浸镀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线热浸镀锡装置中镀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线热浸镀锡装置中镀锡槽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所示部件、部位及所对应的标记;故线架10、过4仑11 、定位轮12、
张紧轮13、收线装置14、镀锡槽20、支架21、调节槽21a、滑移轴22、
升降杆23、轮架24、锁紧螺母25、加热装置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导线热浸镀锡装置,包括放线架10、镀锡槽 20、加热装置30和收线装置14,以及位于镀锡槽20内的定位轮12,在导 线的走向上一般还设置有过轮11、张紧轮13等。加热装置30对镀锡槽20 加热,使镀锡槽20内的锡融化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定位轮12的作用是对 导线的走向进行约束,并使导线侵没在锡液液面以下。参照图1和图2, 为使定位轮12能适应镀锡槽内锡液高度的变化,所述镀锡槽20上设置有 升降装置,定位轮12安装于该升降装置上。
图2示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的升降装置。参照该图,所述升 降装置包括支架21 、滑移轴22和升降杆23, —对支架21分别安装在镀锡 槽20外侧壁上,支架21具有沿纵开设的调节槽21a,滑移轴22的两端由 锁紧螺母25将其锁紧固定调节槽21a内,升降杆23与滑移轴22连接,定 位轮12则通过轮架24安装在升降杆23的下端。
参照图2,所述升降装置、定位轮12的数量通常可设置两组,沿导 线的走向间隔设置。为进一步降低能耗,所述镀锡槽20采用的是双层结 构,加热装置30设置于其间,所述加热装置宜优选采用高温陶瓷加热器。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导线热浸镀锡装置的一些原理, 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 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 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 导线热浸镀锡装置,包括放线架(10)、镀锡槽(20)、加热装置(30)和收线装置(14),以及位于镀锡槽(20)内的定位轮(12),其特征是所述镀锡槽(20)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定位轮(12)安装于该升降装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线热浸镀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 装置包括支架(21)、滑移轴(22)和升降杆(23), —对支架(21)分别 安装在镀锡槽(20)外侧壁上,支架(21 )具有沿纵开设的调节槽(21a), 滑移轴(22)的两端由锁紧螺母(25)将其锁紧固定调节槽(21a)内,升 降杆(23)与滑移轴(22)连接,定位轮(12)则通过轮架(24)安装在 升降杆(23)的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导线热浸镀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 装置、定位轮(12)的数量为两组,沿导线的走向间隔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线热浸镀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锡 槽(20)采用的是双层结构,加热装置(30)设置于其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线热浸镀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 装置采用的是高温陶瓷加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线热浸镀锡装置,旨在降低加热耗能和生产成本。它包括放线架(10)、镀锡槽(20)、加热装置(30)和收线装置(14),以及位于镀锡槽(20)内的定位轮(12),所述镀锡槽(20)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定位轮(12)安装于该升降装置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方便调节定位轮的高度位置,使之能适应镀锡槽内锡液高度的变化,有利于降低加热耗能和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23C2/08GK201313930SQ20082022355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关文勇, 雷 张, 罗垂敏, 邱世卉 申请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