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88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传统的一些除尘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 清灰效果,但是普遍存在着耗电量大,操作复杂,使用不安全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 产进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耗能小,操作安 全的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包括壳体、进灰口、顶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底部喷水 管、分灰体和湿灰收集槽,壳体顶端设有进灰口,进灰口下方设有顶部喷水管,顶部喷水管 下方设有分灰体,分灰体下方设有中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下方设有湿灰收集槽,湿灰收集 槽下方设有底部喷水管,三个喷水管、分灰体和湿灰收集槽分别与壳体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顶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和底部喷水管分别为环状喷水管,顶部喷水管和 底部喷水管的内侧设有喷水孔,中部喷水管的外侧设有喷水孔。所述的分灰体呈锥形结构,分灰体外侧设有筋板,分灰体通过筋板与壳体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除尘效果好,耗能低,使用寿命长,避免清灰过 程中发生扬尘的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进灰口 8、顶部喷水管7、中部喷 水管5、底部喷水管3、分灰体6和湿灰收集槽4,壳体1顶端设有进灰口 8,进灰口 8下方设 有顶部喷水管7,顶部喷水管7下方设有分灰体6,分灰体6呈锥形结构,分灰体6外侧设有 筋板2,分灰体6通过筋板2与壳体1固定在一起。分灰体6下方设有中部喷水管5,中部 喷水管5下方设有湿灰收集槽4,湿灰收集槽4下方设有底部喷水管3,三个喷水管、分灰体 6和湿灰收集槽4分别与壳体1固定在一起。顶部喷水管7、中部喷水管5和底部喷水管3 分别为环状喷水管,顶部喷水管7和底部喷水管3的内侧均勻排布多个喷水孔,中部喷水管 5的外侧均勻排布多个喷水孔。[0012]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清灰时,首先,高炉煤气经过进灰口 8进入本实用新型装置 壳体1内,顶部喷水管7、中部喷水管5和底部喷水管3分别通过喷水孔喷水,进行清洗除尘,进入的煤气在晋国环状喷水管时被充分吸收,其余的灰渣与水滴结合,吸水后的灰渣在 重力的作用下降落至湿灰收集槽4内。
权利要求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进灰口、顶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底部喷水管、分灰体和湿灰收集槽,壳体顶端设有进灰口,进灰口下方设有顶部喷水管,顶部喷水管下方设有分灰体,分灰体下方设有中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下方设有湿灰收集槽,湿灰收集槽下方设有底部喷水管,三个喷水管、分灰体和湿灰收集槽分别与壳体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喷水管、中 部喷水管和底部喷水管分别为环状喷水管,顶部喷水管和底部喷水管的内侧设有喷水孔, 中部喷水管的外侧设有喷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灰体呈锥形 结构,分灰体外侧设有筋板,分灰体通过筋板与壳体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除尘湿法清灰装置,包括壳体、进灰口、顶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底部喷水管、分灰体和湿灰收集槽,壳体顶端设有进灰口,进灰口下方设有顶部喷水管,顶部喷水管下方设有分灰体,分灰体下方设有中部喷水管,中部喷水管下方设有湿灰收集槽,湿灰收集槽下方设有底部喷水管,三个喷水管、分灰体和湿灰收集槽分别与壳体固定在一起。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清灰效果好,可广泛用于高炉煤气除尘领域。
文档编号C21B7/22GK201770718SQ20102028630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0日
发明者刚军 申请人:鞍山锻压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